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伤亡了3500多万同胞,冒着敌人的炮火,抗击外侵,终于迎来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始终坚信: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图片由作者摄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年前的今天《大公报》头版赫然写着“日本投降矣!”五个超大字标题,短短几个字,足以让人热泪盈眶。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1945年9月9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的日子。
这一天上午9时,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内庄严肃穆,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军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正式递交投降书,宣告日本在中国战区的彻底失败。这场仪式不仅象征着中国人民历经14年浴血奋战最终赢得胜利,更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主战场的圆满终结。
受降仪式选择“三九良辰”(9月9日9时),既彰显了中华民族对正义必胜的信念,也寄托了对和平的珍视。南京——这座曾饱受日军暴行的城市,此刻成为洗刷民族耻辱、重振国家尊严的见证地。
历史会铭记这一刻: 它不仅是战争的终结,更是民族复兴的起点。如今,每年的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而9月9日的南京受降仪式,则作为抗战胜利的关键标志,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
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图片由作者摄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是著名画家陈坚于1987年至2003年创作的历史题材油画,描绘了1945年9月9日9时南京中国陆军总部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受降仪式。整画气势磅礴,深刻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递交投降书的庄严场面,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现收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
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我们必须要记住这一天,更要记住在那段浴血岁月里,一个个不朽的名字。因为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有太多先辈为了我们如今的安稳生活,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图片由作者摄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决不给中华民族丢脸!"——这封沾着硝烟的火线入党申请书,出自新四军第3师第7旅19团4连一位连部通信员之手。1943年3月18日,这支英雄连队用鲜血兑现了这铮铮誓言。
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群众转移,4连82名官兵在刘老庄阵地与千余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从拂晓至黄昏,他们打退敌人五次冲锋,子弹打尽后以刺刀、枪托、铁锹继续血战。战至最后一人,全连壮烈殉国,却为后方赢得宝贵转移时间。战后清理战场时,战士们仍保持着射击、拼刺的姿势,残缺的枪械上凝结着紫黑的血痂。
新四军第三师将这支英雄连队命名为"刘老庄连",朱德总司令称赞他们是"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如今,"刘老庄连"的旗帜仍在部队传承,那封字字千钧的入党申请书与82尊不屈的雕像,永远诉说着:有一种忠诚,叫血染战旗;有一种胜利,叫以命相搏!
雕塑:《狼牙山五壮士 》(图片由作者摄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
1941年秋,在河北易县狼牙山阻击战中,八路军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学义为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毅然将日伪军引向峰顶绝路。敌人误以为咬住了八路军主力,疯狂发起猛攻。五位战士临危不惧,凭借险要地形英勇阻击,子弹打尽后以石块还击,死守阵地直至日落。
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砸毁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随后纵身跃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狼牙山五壮士”以血肉之躯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他们的壮举如巍巍狼牙山,永远矗立在历史的丰碑上,激励后人铭记血火岁月,珍视今日和平。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山河破碎,血染大地。但中华民族从未屈服,从东北抗联的孤军奋战,到平型关大捷的振奋人心;从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到刘老庄连82勇士的全体殉国;从南京受降仪式的庄严一刻,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胜利欢呼——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家国的钢铁长城。
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抗战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凯旋,更是民族精神的涅槃重生。它向世界宣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回望,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牺牲、珍视和平、开创未来。那些在战火中屹立不倒的身影,那些用生命铸就的丰碑,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以史为鉴,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