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联合国纪念日本遭原子弹轰炸,中国记者追问联合国高官:谁炸的?
迪丽瓦拉
2025-09-27 21:02:56
0

每年在广岛举行的核爆纪念仪式中,日本和国际社会的目光聚焦于原子弹带来的毁灭性影响,以及向逝者致敬的场景。首相的悼词、联合国官员的哀悼词,给人一种“日本是唯一的受害者”的印象。然而,中国记者徐德志的两个简单问题,却让在场的各方瞬间哑口无言。他的第一个问题是:“是谁炸的日本?”接着,他问道:“为什么要炸日本?”这两个问题,引发了会场一片沉寂,直指日本纪念活动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真相。

日本每年都会在广岛举行盛大的核爆纪念活动,目的是让世界铭记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轰炸后的惨状,特别是平民的苦难。然而,这一场景只是历史的片面呈现。日本政府在这场纪念仪式中故意省略了战争前因的部分。它将战争以一种极简化的方式进行割裂:日本作为受害者的形象被无限放大,而作为加害者的部分则被模糊处理。日本不断强调自己遭受的伤痛,却回避了它在二战中对亚洲各国实施的侵略和掠夺,尤其是给中国、韩国等国家带来的长期痛苦。

徐德志通过简单的提问,迫使人们反思这一切的源头:日本为什么会成为原子弹的目标?这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发动了珍珠港事件,向美国宣战。而日本为何要宣战?这源于它在侵华战争中所遭遇的困境,为了继续战争而急于获取东南亚的资源。进一步追溯,其侵略中国是基于它扩张军国主义的野心,企图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串“为什么”不仅阐明了历史的因果关系,还揭示了日本在战争中的责任和罪行。纪念仪式上的沉默,正是日本政府对这段历史的回避。

联合国官员表达的哀悼显然有失公允,因为他们不仅悼念那些在轰炸中死去的日本民众,还未能正视那些死于日本侵略战争的数千万亚洲军民。正如德国的例子所示,历史的选择性记忆会带来巨大的误导。德国也曾遭受盟军的猛烈轰炸,特别是德累斯顿的毁灭,带来的惨痛不亚于广岛。然而,德国并未一味将这种苦难升华为民族的耻辱,而是选择深刻反思自己的侵略历史,正视纳粹时期的罪行。

德国人以更为直接的方式承认自己的历史错误。1970年,西德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下跪,代表整个德国向犹太人和其他受害者忏悔。这种面对历史的态度,使得德国能够与全世界建立起更加平等的关系。柏林市中心的犹太人纪念碑,永远提醒着后人曾经的罪行,而德国的历史教科书中对纳粹罪行的深刻批判,进一步反映了他们对于过去的深刻反思。

反观日本的纪念活动,它更强调“受难”而非“加害”。这种选择性地聚焦于受害者的形象,并非真正出于对和平的呼唤,而是在构建一种“我们也遭受了痛苦”的叙事,意图以此淡化甚至消解其加害者身份。这种记忆上的选择,正是对历史真相的回避。

对于那些呼吁“放下仇恨”的声音,我们应当反思其真正的意图。如果所谓的“放下仇恨”是针对普通日本民众的话,那无疑是理智的,因为当今的日本民众不应为过去的战争罪行背负无限的责任。然而,若是让人放下对历史真相的追问,放下对日本政府错误历史观的警惕,那就等于偷换了概念。真正需要“放下”的,是日本政府本身。它需要放下的是那份无法实现的帝国梦,需要放下的,是早已过时的民族自尊和“我们没错,只是我们输了”的侥幸心态。更重要的是,它需要放下对自己作为加害者身份的逃避和美化。

日本是否能够真正放下这些扭曲的历史观,是影响其与邻国关系的关键所在。一个连“为什么”都不敢回答的国家,如何赢得他国的信任,如何让邻国相信它的和平承诺?如果一个国家沉浸于自己作为受害者的痛苦中,如何理解其他民族曾经遭遇的、更为严酷的苦难?

而如今的日本,依然有部分势力在挑战中国内政,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类挑衅言辞,正是对日本未彻底反思历史的延续。它不仅让人怀疑日本是否真正做出改变,也让人警觉,日本是否在伪装和平主义者的形象,准备在时机成熟时再次冒险。

最终,八十年前的两声爆炸,不应仅仅是日本的伤疤,它应当是全人类的警钟。这不仅是对核武器的警告,更是对战争的疯狂、对军国主义的警惕。历史的真相,或许曾被掩盖,但作为中国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那段未解的“恩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什么有人说唐太宗晚年是个昏君... 唐太宗李世民这个人在历史书里面应该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千古明君,他年少时期就非常的英明神武,后来做了...
原创 李...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辉煌的一个时期,其更迭与传承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政治斗争。在这段历史中,唐朝的开创...
原创 武...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传奇经历贯穿了唐朝的多个重要时期。她14岁时以才人的身份进入宫廷...
原创 河... 在历时八年多的激烈战争后,唐朝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然而,河北地区依然动荡不安,出现了三个割据一方的藩...
原创 唐... 薛万彻,唐初的猛将之一,文武双全,堪比李靖,也如李勣一样有着卓越的谋略。但除了这些卓越的军事才能外,...
原创 安... 说起来唐朝那阵子的事儿,安史之乱真是个大坎儿。打完这仗,唐朝就跟被掏了家底似的,元气再也没真正缓过来...
原创 李... 尉迟敬德是李世民帐下的顶尖猛将,不仅在建国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还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尉迟敬德第一次救...
原创 北... “后主”这个称号最早出现在《三国志》一书中,其中陈寿称刘备为“先主”,而刘禅则被称为“后主”。这一称...
原创 古... 武则天,中华历史上首位女皇帝,展现了女性在权力顶峰的卓越能力。她在年仅十四岁时便被选入后宫,最初被封...
原创 历... 三国时期,关羽无疑是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他以忠诚和义气的美名广为流传,许多人甚至将他视为神祇。小说《...
原创 他... 在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军成功平定了割据洛阳的王世充。在他坐镇阊阖门处理战后善后事务时,...
原创 丞... 把文章改写并增加细节描述后的新版本如下: 前言: 公元234年八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最后一次伐魏中病...
原创 李... 李渊,大唐王朝的奠基者,是一个被历史常常忽略的英雄。尽管他曾经低调隐秘,但他的野心与智慧无疑是大唐盛...
原创 唐...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李世民无疑是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在位期间,不仅实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还推动了贞观...
原创 刘... “汉初三杰”是指历史上著名的三位开国功臣:张良、萧何与韩信,他们在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发挥了...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决断与李渊的无奈 玄武门之变,客观上看,实质上是李世民发动的一场兵变。这一事件...
原创 李... 单雄信是隋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武将,他的传奇人生充满了波折与变迁。他生活在一个群雄并起、势力混战的动荡时...
原创 杨... 杨玉环,这位唐朝历史中被誉为绝世美人的人物,常常出现在我们熟知的史诗故事中。她不仅因其美貌吸引了无数...
原创 杨... 杨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她是舅父母抚养长大的。 杨艳长得很美,天生丽质...
原创 唐... 在隋朝与唐朝初期,朝廷的最高决策者是被称为尚书令的首席宰相。这个职位的权力之大,甚至让其对皇权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