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德四年(621年),秦王李世民率军成功平定了割据洛阳的王世充。在他坐镇阊阖门处理战后善后事务时,一位自称年迈且因病无法下拜的隋朝老臣前来请求拜见。此人曾在隋朝拥有极高的威望,深得隋文帝的器重,堪称开国贤相。然而,李世民对这位老臣拒之门外,甚至派人对其进行羞辱。那么,这位在隋朝初期显赫一时,在唐朝初年却沦落到如此境地的老臣究竟是谁呢?
一、从周朝走向隋朝
此人名为苏威,字无畏,陕西武功县人。苏威出生在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父亲苏绰是西魏时期的著名贤臣。虽然年幼时便失去了父亲,但他凭借家世和自身的才华,早早获得了当朝权臣的青睐。北周权臣宇文护曾对苏威极为看重,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苏威。面对宇文护的权力滥用,苏威意识到自己可能会被牵连其中,便隐居山中的寺庙,以读书为乐。随着宇文护的死去,苏威并未因此遭受牵连,但他也未获得进一步的重用。
到了580年,隋朝的建立者杨坚矫诏辅政,北周的高熲多次向隋文帝推荐苏威,称其为贤明之人。隋文帝也十分看重苏威的声望,最终将他召入宫中。仅仅一个月后,苏威便得知杨坚有意篡位的计划,决定逃回故乡避祸。虽然高熲请求追回他,但杨坚并未强求,只是表示“此不欲预吾事,且置之”。后来,杨坚称帝后,立刻召苏威入朝,任命他为太子少保、邳国公,并不久后任命他为纳言和民部尚书。
二、隋朝的贤相
在隋朝初期,苏威的地位日益显赫,深得隋文帝的宠信。与高熲一同,苏威参与了朝政的各项事务。一次,隋文帝准备处死一名怀恨在心的大臣,苏威及时入宫劝解。隋文帝非但没有听从劝谏,反而气愤至极,欲亲自出宫行刑。面对隋文帝的怒火,苏威毫不退缩,坚决站在隋文帝面前,阻止他离开宫殿。最终,隋文帝被苏威的决绝所打动,气消后,反而对苏威进行了嘉奖,并称赞他道:“公能若是,吾无忧矣。”
之后,苏威的权力达到了巅峰。他担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刑部尚书等多个职务,并以宰相身份参与治理国家。他与高熲同心协力,管理政事、刑罚等方面井然有序,推行了多项有益的改革,令天下百姓称之为“治国有方”。此外,隋文帝还任命苏威修订律法,苏威精心完成了这一任务,使隋朝的法令更加完备,留下了“律令格式,多威所定”的美名。
三、风云变幻的晚年
然而,随着苏威在朝中的地位日益巩固,他的家族也开始崭露头角。苏威的儿子苏夔,凭借自己的才能在朝廷上逐渐崭露头角,许多士大夫纷纷投奔到他家中。隋文帝对这种“结党营私”的现象感到不满,认为苏威利用家族势力拉拢了过多的权臣。最终,隋文帝决定罢免苏威的职务,将其降为开府,令他回乡休养。然而,不久后,隋文帝又恢复了苏威的官职,苏威在朝中的影响力依旧不可小觑。
然而,随着隋炀帝即位,苏威的仕途逐渐陷入了困境。虽然他继续在朝堂上活动,但已不再得到重用。隋炀帝在位期间,苏威虽然依旧担任一些职务,但这些职务的实际权力和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隋炀帝被杀后,宇文化及接掌了政权,苏威被任命为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然而,随着李密的崛起,宇文化及的权力迅速崩溃,苏威选择投靠瓦岗军。但好景不长,瓦岗军很快被王世充击败,苏威转而效力于王世充,成为了其太师。苏威在多次更换阵营后,最终使得自己的处境愈加艰难,也激怒了李世民。
在长安,李渊对苏威的邀请一度冷漠拒绝,而李世民则彻底将其排除在外。最终,苏威在长安病逝,享年八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