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总督相比于唐朝的节度使,地盘要大的多,管的部队人口也多的多。
但是清朝的总督为什么没有变成唐朝的藩镇呢?
先说说唐朝藩镇。
在自己的地盘里,清朝的总督权力是远不如节度使的。
人事权——节度使可以任命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几乎所有官员,除了知州这种官员需要跟皇帝走过场以外,其他的官员任命全部来自于节度使。
而清朝的所有官员,总督一个都任命不了,低级官员听从吏部的安排,高官要看皇帝的亲旨,总督只有建议权。
财政权——唐朝的节度使交不交贡赋,交多少,全凭人品。境内的财政收入可以自由调度,因为朝廷将藩镇视作养兵的主要来源。
而清朝不同,各省的财政收入要上交,总督可以自留一部分,但留多少,怎么留,全听朝廷的命令。
军事权——节度使有统兵权,平时负责军队的招募、训练和运营,最重要的是,节度使是所管辖境内所有军队的唯一指挥官,所以统兵权在唐朝经常变成了调兵权。
而清朝总督,在战争时有调兵权,但平时完全没有统兵权,统兵权分给各省的提督,且各省的提督都有权跟皇帝单线联系。
所以,我们要明确,清朝总督对自己地盘的管辖权,跟唐朝比要差远了。
有句话听起来很讽刺,但却是实话——
对于造反的人来说,地盘太大并不是好事。
清朝总督的问题就是,管的地盘太大,朝廷太容易掺水了。
唐朝节度使的地盘,也就是几个州(府,等同于现在的地级市)。手下都是一群中低级的文武官员,别说皇帝了,这群人连朝廷高官都搭不上线,任命、管理全部来自于节度使,所以自然也只对节度使有忠诚度。
而清朝总督下面,动辄管好几个省。这些省各自有完整的军政班子,各省的一把手——巡抚,二品大员,朝廷高官,直接受皇帝管辖。而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有很高的品级,本身跟朝廷的往来极为密切。至于掌管军队的提督,更是一品武官,甚至可能比总督官还大。
总督虽然能够领导这些官员,却并不能管辖他们,没有任免权也没有处罚权,甚至总督想要处罚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向朝廷写奏章弹劾,所以总督对于巡抚没有太多威慑力。终清朝一代,总督跟巡抚争权的事情比比皆是。
唐朝的藩镇,本身就是一个个的军事集团,一切以军事为核心。财政服务于军事,地方治理为了配合军事。像著名的独立藩镇——河朔三镇,基本各自是一个军国主义的小政权。
而在皇权空前强大的清朝,朝廷把几个省的广大区域交给你,是为了让你替皇上治理好地方的。各省里都是朝廷的人,想要在朝廷眼线的眼皮子底下造反?只怕是嫌自己活的命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