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的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为什么会成为首席宰相和次席宰相?
迪丽瓦拉
2025-09-28 00:01:42
0

在隋朝与唐朝初期,朝廷的最高决策者是被称为尚书令的首席宰相。这个职位的权力之大,甚至让其对皇权产生了威胁,因此在隋唐两朝,尚书令这个重要职务往往处于空缺状态。当尚书令缺位后,唐朝的首席和次席宰相则转变为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在这个时期,像唐朝杰出的宰相房玄龄,他作为尚书省左仆射,成功地管理朝政将近二十年。

然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随着唐朝贞观年间的到来,尚书省的左右仆射的权力却显著减弱。当时到了唐中宗时期,朝廷的首席和次席宰相转型为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以及门下省的长官门下侍中。这一变化的背后隐含着什么样的原因,使得中书令和门下侍中成为了唐朝新的宰相核心呢?对此,我有一些个人见解,可以与大家分享。

隋文帝所创立的“三省制”,虽然在施政上减少了错误发生的机会,但却也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即降低了行政效率。自隋朝开始,这三省之间常常因事务而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尤其是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的部门——与门下省——承担审核职责的机构之间,矛盾尤为突出。这种因为内部扯皮而引发的行政延误,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更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执行力,导致许多应及时施行的政令被耽搁。

唐太宗在位期间,为了解决中书令与门下侍中之间的争执,他开始定期召集两人的会议于政事堂进行讨论。这样一来,在政务会中直接交流意见,有效防止了在流程中的推诿现象。进入唐高宗初年后,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之间的合作形式进一步演变,他们不再仅仅是在政事堂内开会,而是合署办公。因此,不仅中书令和门下侍中,甚至一些特别加封的官员都能在政事堂内行使职权。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事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超越三省的宰相委员会,成为了政务运作的核心。相较之下,尚书省的左右仆射由于未能参与政事堂的会议,逐渐沦为了仅有名义的荣誉职务。自唐高宗时期起,能够参与政事堂会议并在其内办公的官员,才被视为真正的宰相,而其他则沦为“没有实权的官员”。

政事堂成立的初衷,正是为了消弭中书令与门下侍中之间的扯皮,因此这两个职位成为了政事堂内仅有的两个正式品级的官员,且参会资格固定。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书令与门下侍中在众多宰相中天然拥有更高的权力地位。中书令负责起草政令,作为朝廷施政的发起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自从唐中宗时期起,政事堂的办公位置固定在了中书省内,中书令也因此顺理成章地兼任了政事堂的主持,这使得他成为唐朝的首席宰相,而门下侍中则被视为次席宰相。通过这些变迁,唐朝的权力格局便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1955年9月27日,历史上有一次标志性的重要事件——首次授衔仪式。这一天,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十位杰出...
原创 为... 三国时期,曹操麾下有许多身手不凡的将领,如徐晃、于禁、乐进、李典和庞德等。这些将领在面对关羽时,虽然...
原创 玄... 看似李建成的成功与权力扩张是一场属于他自己的狂欢,但实际上,这一切更像是为李世民的未来奠定了基础。在...
原创 清... 在许多关于清朝八旗制度的书籍,以及一些描绘清朝故事的电视剧中,观众常常会留意到一个颇为奇特的现象:尽...
(抗战胜利80周年)“二战—芷... 中新社湖南怀化8月15日电 (付敬懿)8月15日,位于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
原创 清...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在袁世凯的施压下最终同意了“清室优待条件”,并发布了《退位诏书》。这一...
“正义审判——新中国审判日本战... 图为游客聆听讲解、观看展览。 8月15日,“正义审判——新中国审判日本战犯史实特展”在安徽·中国桐城...
在日本,南京大屠杀历史缘何被选... 电影《南京照相馆》在全球多地陆续上映之际,记者来到位于日本东京的和平祈念展示资料馆外,以“你知道南京...
纸上的幻想考古学:皮拉内西的废... 乔瓦尼·巴蒂斯塔·皮亚内塞,《尼禄墓》,约 1748 年,出自《奇想洞窟》。/ 图片来源:大都会艺术...
原创 5... 1958年,粟司令在千人大会上遭遇了严厉的批判,形势非常严峻。尽管林帅、叶帅等领导都在会上为粟司令说...
原创 1... 1948年,一名国民党军官被押往刑场,执行枪决,行刑前狱警大喊:“跪下!” 这名军官不仅拒绝下跪,嘴...
原创 左... 前言: 一代名臣左宗棠,收复新疆、力挽狂澜,堪称晚清栋梁。然而,当他病逝之际,朝中却为一个问题陷入...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在“理想的中...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何乐 李广军 在长沙市芙蓉区蔡锷中路,有一条僻静的徐祠巷,两边低矮的楼房已经拆迁...
原创 原... 导言 章武年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领的蜀汉军队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东吴的广阔领土,气吞万里...
原创 吴... 丁奉是吴国的著名将领,他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三国演义》的第三十八回,书中写到:“庐江丁奉,字承渊。”他...
原创 在... 本世纪初,《明朝那些事》的网络发布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明史的广泛关注。这本书不仅让明朝的历史走入了大众...
原创 项... 彭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堪称古代战争中的传奇。虽然历史上有不少以少胜多的战...
原创 “... 《薛刚反唐》是明清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一部通俗演义小说,被许多读者视为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的上乘之作。该书...
原创 明...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位出身平民的皇帝。在他二十岁之前,曾经历过社会的最底层,深刻...
清朝的总督权力如此大,为什么不... 清朝的总督相比于唐朝的节度使,地盘要大的多,管的部队人口也多的多。 但是清朝的总督为什么没有变成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