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怪不怪,河南偃师那个二里头遗址,挖了这么多年,东西出了不少,可关于夏朝到底有没有这事儿,吵得反而更凶了。
前阵子我去博物馆,隔着玻璃看那些青铜器,绿锈斑斑的,像生了场大病似的。讲解员说这是二里头出土的爵,三千多年前的玩意儿。我摸着下巴琢磨,这玩意儿都有了,还不算朝代?旁边有个戴眼镜的老爷子不乐意了,说光有罐子有啥用?得有字啊,没字儿咋证明这就是夏朝?
你还别说,这事儿真邪乎。二里头挖出来的宫殿地基比足球场还大, roads 铺得方方正正,陶器上的花纹跟后来商朝的有点像又不全像。考古队的人拿着小刷子蹲在土里扒拉,说这地儿就是史书里写的夏都斟鄩。可偏偏有帮人拿着放大镜挑刺儿,说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离夏朝都隔了一千多年,说不定是老爷子瞎编的。
我见过那把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一片片小石子拼起来的,龙身子弯弯曲曲,眼睛是块圆玉,在展柜里亮得晃眼。当时挖出来的时候,旁边还躺着个少年的骨头,有人说这是夏王的仪仗,也有人说说不定就是个有钱人家的陪葬品。你说这事儿咋说清?
去年有个教授在会上拍桌子,说碳十四测年都显示那地方距今 3800 到 3500 年,正好卡在夏商交替的节骨眼上。底下立马有人嚷嚷,说测年误差能差出半个世纪,说不定就是商朝早期的据点。吵到最后,有人急了,说要不咱穿越回去看看?惹得一屋子人都笑了。
我奶奶总说,老辈人传下来的故事总不能全是假的。她小时候听太爷爷讲,大禹治水的时候,把天下分成九州,二里头那地方就是中心。可现在年轻人拿着手机查资料,说没出土过带 “夏” 字的甲骨,就不算数。这俩说法撞在一起,就跟油锅里溅了水似的,噼里啪啦响。
前几天看纪录片,考古队员蹲在探方里,手里的洛阳铲一插一个坑。有个年轻姑娘边筛土边说,她挖出来过一块带刻痕的骨头,说不定就是文字。可专家研究了半年,说那可能就是野兽啃的。你说这考古啊,有时候就跟猜谜似的,谜底藏在土里,谁也不敢说自己准能猜对。
其实吵归吵,有件事挺有意思。二里头出土的陶器上,有个符号像个 “册” 字,跟后来甲骨文里的 “册” 长得差不多。有人说这说明文字是一脉相承的,也有人说就一个符号说明不了啥。我倒觉得,不管有没有夏朝,那些埋在地下的坛坛罐罐总不会骗人,它们就在那儿安安静静地待着,等着咱们慢慢琢磨。
你们说,这事儿要是搁在古代,会不会也有人为这吵得脸红脖子粗?说不定商纣王那时候,就有人争论夏朝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过。哎,历史这东西,有时候真让人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