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那个在课堂上喊“灭日本”的教授走了七年:他用一生死磕的真相
迪丽瓦拉
2025-09-27 16:04:01
0

《——·前言·——》

他说:“如果不能站着活,那就倒在讲台上。”他真的倒下了。

1958年,艾跃进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家里没有什么奢华的装饰,唯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父亲年轻时穿军装的照片。照片里的父亲眼神刚毅,面无表情,手握枪,仿佛无所畏惧。父亲曾是华北野战军的一员,经历过解放战争的重重考验,从孟良崮的战场到湖南的硝烟,他都参与其中,也在美军的空袭中感受过生死未卜的恐惧。退伍后的父亲在天津邮电局工作,身上留下了战场的伤痕,走路有些歪斜,带着一股风骨。每当有客人来访,他总是会一边饮酒一边诉说那些岁月中的英雄事迹。艾跃进常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虽然年纪小,却早早就记下了这些历史的片段。

母亲则是车间的女工,双手常年贴着膏药,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她常对艾跃进说:“你爸是用命换来的和平,你一定要好好活,不要辜负这段历史。”她的话语中透着担忧与期望。艾跃进的家庭氛围压抑,父亲沉默寡言,母亲则在艰辛的生活中感受到巨大的焦虑。艾跃进从小就显得不合群,早熟且倔强,性格中有种固执的坚持。

1976年1月,北京大雪纷飞,周恩来总理的逝世震动了全国。那一年,18岁的艾跃进骑着一辆二手自行车,孤身从天津出发,朝着北京进发,只为了给总理送行。一路上没有鲜花,没有排队,他只站在人群中,默默地泪流满面,身体也在寒风中颤抖。三天后他回到天津,眼睛通红,父亲看着他说:“哭什么?一个男人,应该做事。”艾跃进没再多言,只是默默点头,之后便沉浸在书海中。那个秋天,他顺利考入了南开大学历史系。

80年代的南开大学并没有设立军事课程。艾跃进毕业后留校,成了一名辅导员,穿着中山装,骑着凤凰牌自行车,头发修剪得像个军人,举止也颇具干部风范。然而,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历史学科教授战争,政治学则讲斗争,可是学生们连“步兵连有多少人”都搞不清楚。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结果发现,全国的大多数大学都没有专门的军事学课程。为此,他去找系主任提议:“能不能开设一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课程?”主任笑着回应:“你是搞文史的,怎么突然想当参谋了?”艾跃进不以为意,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1994年,他自掏腰包1.5万元,向学校申请开设军事学硕士点。当时南开大学的平均工资还不到400元,他几乎拿出了全部积蓄。有人背后说他是“文人冒充将军”,有人当面讥笑他:“又不当兵,练什么战术?”他无动于衷,埋头写教材,寻找老兵交流,邀请退役军人讲座。终于,他设计出一门名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课程。

1997年秋天,艾跃进身穿旧军装,站上讲台,眼神坚毅:“我们不讲空洞的口号,今天讲百团大战。”教室里能容纳40人,但那天有70多人挤满了教室,走廊里也站满了学生。艾跃进讲述了山西的隧道战,平型关的伏击,以及日军重机枪如何压制步兵的错误战术。语气平稳却铿锵有力:“中国不是怕战争,中国是怕忘记如何打仗。”学生们全神贯注,拿着笔记,甚至有的同学因听得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下课后,有学生追问:“老师,日本会再来吗?”艾跃进答道:“他们从未放弃过。”这门课迅速成为选修的爆款。

几年后,他开设了《军事战略与现实》课程,并推动学校设立了全国第一的军事理论方向。每天清晨五点,他准时起床读军事报刊,晚上十点批改作业。有人劝他不要这么拼,他却冷冷地回应:“如果你不教他们战争的真相,未来他们会在战争中学会如何死。”他渐渐成为了一个“网红”,一次演讲中他提到:“中国强大后,第一件事就是消灭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这段话在网络上疯传,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为之拍手称快,也有人指责他“宣扬仇恨”。艾跃进冷静回应:“我说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不是日本人,如果你非要误解,那你就站在他们那边。”

他开始带稿讲课,但从不改变讲课的节奏与风格。有一节课讲《甲午战争》时,他如此说道:“中国有海军,舰炮也比日本强,但我们为何败得如此惨?因为我们缺乏斗志。舰长在吃羊肉,官兵只能喝稀粥。打仗拼的不是装备,是人心。”讲到北洋水师沉没,他情不自禁站起身,激动地挥手:“中国不是败在武器上,而是败在了骨头上!”课堂顿时一片寂静,随后掌声雷动。每节课,他都能带领学生感受到战争的血与火,时至今日,他的许多名言依然回响在学生心中。

直到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艾跃进依然坚守在讲台上。2014年,他因病晕倒在课堂上,学生们一开始以为是示范演讲,然而两秒后,大家才意识到他真的倒下了。他的脸色煞白,嘴唇发紫,额头上满是冷汗。尽管如此,他坚决不让人送医,而是坚持讲完最后一页PPT。第二天他才住进医院,胃癌已到晚期。即便如此,他仍然在病房里撰写教案,手术后的五天,他依然没有停下教学的脚步。他的学生,曾经为了他参军,或投身国防科研。他的课堂从来不讲道德修养和理想情操,而是通过铁的事实和坚实的理论,带领学生走向更深的思考。

艾跃进的最后一课,或许并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他的病床前。他在病房里主持了一场入党宣誓仪式,尽管身体虚弱,但他用最后的力量去鼓舞学生:“你们今天的誓言,不是给我看的,是给你们未来看的。”五年后,艾跃进去世,校内的师生深感震惊。尽管他的身体早已告别,但他的精神与信念,永远活在南开大学的每一个角落。

他去世后,学生们自发组成了“军事与和平”读书小组,继续探讨国家安全问题。艾跃进被贴上了许多标签,“民族主义者”、“南开战神”、 “教育狂人”——但无论如何,他永远是那些曾在他课堂上听过话语的学子心中的英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假...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相互对立,局势极为动荡,战争不断。诸葛亮的北伐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争议的事件之一...
原创 宋... 公元976年,南唐灭亡,李煜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这其中的痛苦与屈辱,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正如俗话所...
原创 项... 公元前202年的乌江岸边,寒风卷着江水拍打着礁石。项羽握着只剩半截的画戟,身边的士兵倒得只剩十几个。...
原创 曹... 曹咎是项羽手下的一位大司马。在项羽率军攻打彭越时,委派曹咎守卫成皋。然而,曹咎未能守住成皋,最终被刘...
原创 赵... 赵王为什么一定要罢免廉颇呢?长平之战的惨败,赵王的责任非常重大。 长平之战失败的责任,赵王难逃其责。...
原创 他...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军阀割据纷争,许多英雄豪杰应时而起,加入了这场混战。而最终崛起并统一天下的李...
原创 汉...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意思是当将士们在战场上饥肠辘辘时,可以吃匈奴的...
原创 原... 这是一组珍贵的老照片,记录了清朝时期老北京城中的人物。拍摄者是英国传教士雒魏林,他在1861年到18...
原创 关... 219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刘备在汉中沔阳自立为汉中王,并任命关羽为前将军,负责统领荆州,...
原创 中...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不被威胁,往往采取了许多手段来巩固统治,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原创 光... 光绪三十四年冬(1908年),清朝的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把年幼的溥仪接入宫中抚养。由于清朝没...
原创 高... 1968年夏天,高雄左营眷村的巷口,一辆黑色宾士缓缓停下。十八岁的林碧春刚下班,制服还没换下,就被司...
原创 马... 从正史的角度来看,马超并未受到重用,这其实是合乎情理的事情。 但是,刘备对马超的待遇,却显得有些不寻...
原创 历... 谥号是古代对君主或贵族一生功绩与过错进行评定后所赋予的称号。这个称号既可能是对他们的赞扬,也可能是对...
原创 关... 关羽从未轻易提出与他人单挑的要求,这一举动并非仅仅源自个人的骄傲或自负。他面对的对手,包括吕布、赵云...
原创 美... 三十年前,美国一度宣称其不可战胜,大家都认为中国会是下一个倒下的国家。当时苏联解体,日本经济困境,全...
原创 从... 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婺源发生了一件令当地人痛心的事——乡试没有一位考生成功考取举人。婺源,曾是理学大家...
原创 霍... 十八岁封侯,二十三岁就被誉为战神,但在二十四岁时因病去世,这位英勇的将军就是霍去病,汉朝历史上非常著...
原创 归... 清朝时,一群福建人在海上遭遇飓风,进入传说中的南海归墟。 据说,大海深处有一个永远也灌不满的无底深渊...
原创 匈... 10万人放在中原王朝根本就算不了什么,但是放在当时的草原,那可是严重伤元气的事情。 除此之外,还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