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那个在课堂上喊“灭日本”的教授走了七年:他用一生死磕的真相
迪丽瓦拉
2025-09-27 16:04:01
0

《——·前言·——》

他说:“如果不能站着活,那就倒在讲台上。”他真的倒下了。

1958年,艾跃进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家庭。家里没有什么奢华的装饰,唯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父亲年轻时穿军装的照片。照片里的父亲眼神刚毅,面无表情,手握枪,仿佛无所畏惧。父亲曾是华北野战军的一员,经历过解放战争的重重考验,从孟良崮的战场到湖南的硝烟,他都参与其中,也在美军的空袭中感受过生死未卜的恐惧。退伍后的父亲在天津邮电局工作,身上留下了战场的伤痕,走路有些歪斜,带着一股风骨。每当有客人来访,他总是会一边饮酒一边诉说那些岁月中的英雄事迹。艾跃进常在一旁静静地听着,虽然年纪小,却早早就记下了这些历史的片段。

母亲则是车间的女工,双手常年贴着膏药,脸上带着岁月的痕迹。她常对艾跃进说:“你爸是用命换来的和平,你一定要好好活,不要辜负这段历史。”她的话语中透着担忧与期望。艾跃进的家庭氛围压抑,父亲沉默寡言,母亲则在艰辛的生活中感受到巨大的焦虑。艾跃进从小就显得不合群,早熟且倔强,性格中有种固执的坚持。

1976年1月,北京大雪纷飞,周恩来总理的逝世震动了全国。那一年,18岁的艾跃进骑着一辆二手自行车,孤身从天津出发,朝着北京进发,只为了给总理送行。一路上没有鲜花,没有排队,他只站在人群中,默默地泪流满面,身体也在寒风中颤抖。三天后他回到天津,眼睛通红,父亲看着他说:“哭什么?一个男人,应该做事。”艾跃进没再多言,只是默默点头,之后便沉浸在书海中。那个秋天,他顺利考入了南开大学历史系。

80年代的南开大学并没有设立军事课程。艾跃进毕业后留校,成了一名辅导员,穿着中山装,骑着凤凰牌自行车,头发修剪得像个军人,举止也颇具干部风范。然而,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历史学科教授战争,政治学则讲斗争,可是学生们连“步兵连有多少人”都搞不清楚。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结果发现,全国的大多数大学都没有专门的军事学课程。为此,他去找系主任提议:“能不能开设一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课程?”主任笑着回应:“你是搞文史的,怎么突然想当参谋了?”艾跃进不以为意,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1994年,他自掏腰包1.5万元,向学校申请开设军事学硕士点。当时南开大学的平均工资还不到400元,他几乎拿出了全部积蓄。有人背后说他是“文人冒充将军”,有人当面讥笑他:“又不当兵,练什么战术?”他无动于衷,埋头写教材,寻找老兵交流,邀请退役军人讲座。终于,他设计出一门名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课程。

1997年秋天,艾跃进身穿旧军装,站上讲台,眼神坚毅:“我们不讲空洞的口号,今天讲百团大战。”教室里能容纳40人,但那天有70多人挤满了教室,走廊里也站满了学生。艾跃进讲述了山西的隧道战,平型关的伏击,以及日军重机枪如何压制步兵的错误战术。语气平稳却铿锵有力:“中国不是怕战争,中国是怕忘记如何打仗。”学生们全神贯注,拿着笔记,甚至有的同学因听得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下课后,有学生追问:“老师,日本会再来吗?”艾跃进答道:“他们从未放弃过。”这门课迅速成为选修的爆款。

几年后,他开设了《军事战略与现实》课程,并推动学校设立了全国第一的军事理论方向。每天清晨五点,他准时起床读军事报刊,晚上十点批改作业。有人劝他不要这么拼,他却冷冷地回应:“如果你不教他们战争的真相,未来他们会在战争中学会如何死。”他渐渐成为了一个“网红”,一次演讲中他提到:“中国强大后,第一件事就是消灭日本军国主义思想。”这段话在网络上疯传,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为之拍手称快,也有人指责他“宣扬仇恨”。艾跃进冷静回应:“我说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不是日本人,如果你非要误解,那你就站在他们那边。”

他开始带稿讲课,但从不改变讲课的节奏与风格。有一节课讲《甲午战争》时,他如此说道:“中国有海军,舰炮也比日本强,但我们为何败得如此惨?因为我们缺乏斗志。舰长在吃羊肉,官兵只能喝稀粥。打仗拼的不是装备,是人心。”讲到北洋水师沉没,他情不自禁站起身,激动地挥手:“中国不是败在武器上,而是败在了骨头上!”课堂顿时一片寂静,随后掌声雷动。每节课,他都能带领学生感受到战争的血与火,时至今日,他的许多名言依然回响在学生心中。

直到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艾跃进依然坚守在讲台上。2014年,他因病晕倒在课堂上,学生们一开始以为是示范演讲,然而两秒后,大家才意识到他真的倒下了。他的脸色煞白,嘴唇发紫,额头上满是冷汗。尽管如此,他坚决不让人送医,而是坚持讲完最后一页PPT。第二天他才住进医院,胃癌已到晚期。即便如此,他仍然在病房里撰写教案,手术后的五天,他依然没有停下教学的脚步。他的学生,曾经为了他参军,或投身国防科研。他的课堂从来不讲道德修养和理想情操,而是通过铁的事实和坚实的理论,带领学生走向更深的思考。

艾跃进的最后一课,或许并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他的病床前。他在病房里主持了一场入党宣誓仪式,尽管身体虚弱,但他用最后的力量去鼓舞学生:“你们今天的誓言,不是给我看的,是给你们未来看的。”五年后,艾跃进去世,校内的师生深感震惊。尽管他的身体早已告别,但他的精神与信念,永远活在南开大学的每一个角落。

他去世后,学生们自发组成了“军事与和平”读书小组,继续探讨国家安全问题。艾跃进被贴上了许多标签,“民族主义者”、“南开战神”、 “教育狂人”——但无论如何,他永远是那些曾在他课堂上听过话语的学子心中的英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琉球向清朝最后一次朝贡,虔诚、... 民国时期地图,琉球与中国同色 琉球最后一次向清朝派遣朝贡使团是在1866年的同治五年,一路上可以看出...
原创 国... 电视剧《特赦1959》自播出以来,重新唤起了大众对曾被关押在北京功德林的国民党战犯的关注。在这部剧中...
什么梗?游客带着布洛芬去曹操高... “在曹操高陵可以见到品类最全的布洛芬”,有网友发帖记录去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经历,提到自己带着一束花...
潘超:《金瓶梅》袭用薛应旂书信... 内容摘要:在《金瓶梅》第四十八回中有一封书信长期为学界所忽视。考察可知,该信并非《金瓶梅》作者原创,...
自然博物馆标本被人摸了?为什么... 每到暑期,博物馆就成了热门打卡地,近日,人气爆棚的上海自然博物馆“标本”相关话题引发热议。 本文图...
原创 王... 白求恩大夫曾经当面批评王震说,359旅的干部伤亡过多,根子就在你这个旅长,老是喜欢带头冲锋。王震回答...
历史上的今天 | 中国京剧大师...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
原创 山... 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伤亡了3500多万同胞...
记者手记|从文化传承到友谊桥梁... 新华社塔那那利佛8月14日电 记者手记|从文化传承到友谊桥梁——一所马达加斯加侨校的历史变迁 新华社...
原创 白... 如果要问中国历史上哪个民间教派最具威胁性、最具杀伤力、最为传奇,毫无疑问,白莲教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原创 新... 1959年,我国在松辽平原的广袤土地上,经过深入地勘探,成功发现了大庆油田。这一重大发现不仅是一次资...
原创 盘... 在中国历史上,废除皇后的事件屡见不鲜,自汉景帝废去后宫薄氏开始,直至清朝末代皇帝顺治帝将博尔济吉特氏...
原创 上... 自1955年上海警备区成立以来,周纯麟成为了该区历史上第一位兼任大军区副司令的将领。此举是在一个特殊...
原创 易... 易中天这句话听起来让人有些触动,特别是他提到的“一万个海瑞也拯救不了腐败的官场”。这句话不仅富有历史...
原创 得... 得知刘备在南方自立为帝的消息,许多人纷纷指责他忘恩负义,而汉献帝则在此时大笑不已,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
殷商文化区域协同发展——暑期庄... 8月4日,百余名青少年学子齐聚庄子文化馆,参加以“殷商文化区域协同发展”为主题的暑期“庄子游线”研学...
原创 本... 后世称呼前朝皇帝,当然没有那么多讲究,即可以平铺直叙呼其名,也可以略带敬语称谥号、庙号或年号,如汉武...
原创 为... 关羽凭借着斩颜良与诛文丑的辉煌战绩,历经千古而声名鹊起。与此同时,张飞在葭萌关与马超的激战中,亦然扬...
原创 皇... 在清朝历史上,孝庄皇太后大玉儿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她不仅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还具备出色的政治...
耶稣是否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来自法国耶稣考古网不保证内容确定无误 耶稣是否真实存在,还是基督教只是受哈利·波特等虚构人物启发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