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姑苏区教体文旅委下属苏州市三元实验小学2021级2中队的“红领巾”们走进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实地寻访“金砖”及其制造工艺,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鲜为人知的“御窑金砖”历炼过程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又称苏州御窑遗址园),位于相城区元和街道阳澄湖西路95号,占地面积38875平方,总建筑面积15087平方,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主持设计。博物馆由御窑遗址区、博物馆主馆、当代艺术交流中心、金砖生产工坊、文创体验区、御窑文创商店组成。从明到清一千多块专供宫殿建筑使用的“金砖”陈列在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谱写了自己的“历炼”传奇。
队员们饱含敬慕之情,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一张张历史照片、一块块金砖文物、一段段历史故事,深深的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
金砖,为何不是金子做的砖?面对队员们的疑问,讲解员介绍道,据《金砖墁地》载,一是其质细而实,敲之有金石之声;二是金砖工艺繁复,造价昂贵如金;三是金砖在古代只能运至京城的“京仓”供皇宫专用,故名“京砖”,后称为“金砖”。御窑址始终恪守着金砖最原始的制作技艺和制作周期,六百年窑火不息,现今仍能投入生产烧制金砖,被称为“活态的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整体似一座园林,采风团步入园区,穿过迂回的灰色长廊,走过用小金砖砌成的蜂窝状砖墙,长廊的尽头就是三层高的主馆。主馆是整个博物馆的核心建筑,通过三个层面将御窑金砖“开物”“成器”“致用”的不同历程完整展现出来,采用文物陈列、场景复原、科技模拟、互动游戏等多种展陈手段层层递进,一艘运输金砖的漕船、一组气势宏大的金砖砖阵、一个蕴含古老而美丽的气息的仿制窑……生动再现了御窑金砖从阳澄湖畔的地域性物质原料——黄泥粘土到王朝最高殿堂的历炼过程,成为“奉旨成造”的“钦工物料”,成为专为皇室御用的“天下第一砖”。
通过寻访,队员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文化传承脉络,深深感受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队员们在偌大的展厅里踟躇,感受历史长河的浪花朵朵,躬身抚摸物勒工名的金砖,与古人浅唱低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