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国藩:成大器人脉次之,悟透四句真言可为人中龙凤
迪丽瓦拉
2025-09-27 09:31:56
0

曾国藩,这个名字无论在中国历史的哪个角落,都像一座巍峨的山脉,沉默地矗立在那里,无法忽视。他并不是那种生来就光辉耀眼、注定要成就非凡的人物。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也不具备某种惊人的天赋。相反,他只是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从最普通的阶层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了晚清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平定了太平天国的动乱,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清朝政权,还留下了一堆令人深思的人生智慧。曾国藩常说,男人要想有所成就,广泛的人脉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能够领悟并践行四句真言:控制情绪、慎选朋友、放眼大局、不断进步。虽然这四句话看起来简单明了,但要做到却极为不易。而曾国藩以自己的一生证明,只要你能把这四点做得彻底,就能从千千万万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早年奋斗:艰辛的科举之路

曾国藩于1811年11月26日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普通乡村家庭。尽管家境并不贫困到捉襟见肘,但也决不是富裕之家。父亲曾麟书既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又是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虽然有着文学的追求,却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家庭生活过得紧张艰辛。尽管如此,曾家的传统从未改变,那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从小,曾国藩便被父亲严格要求,勤奋学习儒家经典,背诵四书五经,尽管他的天赋并不突出,记忆力也不是特别出色,但他有着一个显著的优点:吃得了苦,能坚韧不拔。

科举考试是当时普通人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途径,而曾国藩的这条道路却充满了坎坷。多次乡试考试,他一次次落榜,整整六次!试想如今的高考,如果一个人六次都未能考上,几乎没有人会坚持下来。但是曾国藩并没有气馁,依旧不放弃,在第七次终于考上了举人。接着,他不懈努力,于1838年成功考取进士,终于迈入了清朝的官场,虽然初期官职不高,但他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希望。

考中进士后,曾国藩进入翰林院,正式开始了官场生涯。然而,清朝官场早已腐败不堪,想要升迁仅仅依靠才华远远不够。这个时候,除了政治手腕和拉关系的能力,许多人为了权力不惜投机取巧。但曾国藩不同,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依旧保持本心,默默耕耘,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努力,一步步从基层晋升,到1852年,已经成为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二品大员。

太平天国:书生变将军的逆袭

1852年,太平天国的爆发彻底改变了曾国藩的命运。那时太平军的气焰如日中天,清朝的军队早已腐化不堪,士气低落,几乎束手无策。朝廷在无奈之下,将希望寄托于地方官员,曾国藩便被召回湖南,负责组织地方力量抵抗太平军。

虽说曾国藩是一个儒生,未曾涉足过军事,他并没有丝毫的军队指挥经验。但他非常擅长冷静思考,具备很强的战略眼光。于是,他开始筹建一支由农民和乡亲组成的队伍,建立了湘军。看似一支临时拼凑的队伍,曾国藩却不敢掉以轻心,他亲自选拔将领,制定了严密的军规,确保军队的纪律性和效率。他还为军队筹集资金,确保士兵的装备和粮草,并且注重训练,将这支从田野里招募而来的队伍锻炼成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精锐之师。

然而,湘军的初期并不顺利。在1854年的靖港战役中,湘军遭遇了惨重失败,曾国藩一度悲愤至极,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幸运的是,部下及时阻止了他的极端行为。这次失败让曾国藩更加冷静,他开始反思并调整策略,逐步摸索出适合的战术和方法,最终带领湘军在历时十年的艰苦战斗中屡战屡胜。1864年,湘军攻占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成功地平定了这场历时多年的叛乱。虽然这场战争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血腥冲突,但曾国藩也因此成为了清朝的“救命稻草”,并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其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个人生活:儒家学问与家庭责任并重

曾国藩不仅是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出色的学者。在战斗空闲的时光里,他常常沉浸于诗词、书法、以及儒家经典的研读中。作为一名虔诚的儒家信徒,曾国藩深信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他的文章具有深刻的哲理,后人将其整理成《曾文正公全集》,至今仍是许多人研读的经典。

在家庭生活中,曾国藩也从未松懈。他于1830年迎娶了欧阳氏,并育有子女。尽管身处战争和官场的风云变幻中,曾国藩始终关心家庭的教育和子女的成长。他经常给家人写信,这些信件后来被整理成《曾氏家书》,里面包含了他对子女的生活和品德教育。信中他教导子女要踏实勤奋、要保持谦逊、要有正直的心性等,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始终保持着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关怀。

四句真言:成大事的核心智慧

曾国藩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深刻领悟并践行的四句真言。这四句话看似简单,却包含着巨大的智慧,它们是曾国藩成功的基石。

第一句是真言“控制情绪”。他认为,一个人必须学会在愤怒时不冲动,在得意时不盲目自信。无论是面对失败,还是胜利,情绪的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在靖港失利时,他几乎因愤怒绝望而跳河,但最终冷静下来,反思并调整策略,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第二句是关于交友的真言。曾国藩认为,交友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他非常注重朋友和下属的人品,尤其是在带领湘军的过程中,他挑选军官时特别重视品行。在他看来,坏人品的存在会迅速破坏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句真言则提醒他人不要拘泥于小利和小怨。曾国藩大气豁达,始终保持着宽广的胸怀,放眼大局,不因小事而耿耿于怀。他知道成大事的男人必须有远大的胸怀,不会为了眼前的小利小惠而迷失方向。

最后一句是真言是关于自我提升。曾国藩一生都保持着自我反省的精神,年轻时考不上进士时,他便拼命读书;在战场上屡战屡败时,他便研究西方的军事书籍,改进战术装备。他的一生就是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结语

曾国藩这一生,虽然出身平凡,起步缓慢,却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在晚清时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巨人。他的四句真言,至今依然是许多人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智慧。无论是历史的风云变幻,还是个人的命运起伏,他都以一种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姿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隋炀帝,这位皇帝一直以来都被历史评价褒贬不一。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他几乎没有受到过正面的赞扬,反而成...
原创 西... 在三国时期,蜀汉在公元263年就已经被司马昭灭掉了,但直到17年后的公元280年,西晋才最终消灭东吴...
原创 太... 前言 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与其经济命脉息息相关。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其...
原创 如... 历史的发展常常是必然的,很多人对这一点没有深刻理解,他们往往会把历史事件归结为某个个人的功劳,而忽视...
原创 守... 提到“首富”这个话题,我们常常会想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现代的中国企业家马云、王健林,当然还有全...
原创 项... 要弄清楚鸿门宴后项羽为什么没有杀项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项伯究竟是谁。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他与项羽的父...
原创 韩...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冬季,韩宋王朝的君主韩林儿去世。普遍认为,韩林儿的死与朱元璋的谋...
景德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成... 近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高倩在 2025 科普中国说·江西专场带来演讲《火之炼金术士——窑炉...
原创 刘... 前言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与变数。刘备曾三次亲自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了他这样的智者辅助,但即便如此,...
原创 吏... 自从隋唐时期实行了三省六部制以后,这种官制形式就一直沿用至后代。在这个制度中,尚书省是负责中央行政事...
原创 她... 熟悉清代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清朝皇室与外戚在日常交流中必须避免直接提及皇帝的名字。例如,雍正皇帝在登...
原创 彭... 1949年6月10日,刚刚划归第一野战军的18兵团181师,根据既定的作战计划,顺利到达了西安东郊。...
刘火:第一次殷墟发掘有李济吗? 不意翻出《考古》15辑。 2004年,为纪念殷墟考古七十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考古学集刊》第15辑...
原创 三... 三国演义中充满了英雄豪杰,其中许多武将的英勇和潇洒让无数男人为之倾倒与钦佩。然而,在这群英勇的男性中...
古代的一百两银子到底值现在多少... 旅游人笔记:古代社会,普通人100两银子, 有多大购买力,对标多少钱?。 那块沉甸甸的银锭,能撑起...
原创 清... 一组1900年前后的北京老照片,见证了大清灭亡前的残阳夕照。 照片拍摄者叫詹姆斯·威尔科克斯·卡拉尔...
原创 刘... 刘邓大军有42万人,而挺进大别山的队伍只有七万,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差距呢?虽然我军频频获胜,但依然...
原创 朱... 有人评价说,历史上最忙碌的皇帝非朱元璋莫属。朱元璋在位期间勤政爱民,治理国家非常用心,但除了他圣明的...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是对君主的褒奖,意味着尊敬和谨慎。古人认为,如果一位君主能够时刻保持警惕,日夜谨慎行事...
原创 阿... 许多人误以为北海道自古以来就是日本列岛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北海道直到大约155年前才完全成为日本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