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国藩:成大器人脉次之,悟透四句真言可为人中龙凤
迪丽瓦拉
2025-09-27 09:31:56
0

曾国藩,这个名字无论在中国历史的哪个角落,都像一座巍峨的山脉,沉默地矗立在那里,无法忽视。他并不是那种生来就光辉耀眼、注定要成就非凡的人物。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也不具备某种惊人的天赋。相反,他只是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从最普通的阶层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了晚清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不仅平定了太平天国的动乱,拯救了岌岌可危的清朝政权,还留下了一堆令人深思的人生智慧。曾国藩常说,男人要想有所成就,广泛的人脉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能够领悟并践行四句真言:控制情绪、慎选朋友、放眼大局、不断进步。虽然这四句话看起来简单明了,但要做到却极为不易。而曾国藩以自己的一生证明,只要你能把这四点做得彻底,就能从千千万万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早年奋斗:艰辛的科举之路

曾国藩于1811年11月26日出生在湖南湘乡的一个普通乡村家庭。尽管家境并不贫困到捉襟见肘,但也决不是富裕之家。父亲曾麟书既是一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又是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虽然有着文学的追求,却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家庭生活过得紧张艰辛。尽管如此,曾家的传统从未改变,那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从小,曾国藩便被父亲严格要求,勤奋学习儒家经典,背诵四书五经,尽管他的天赋并不突出,记忆力也不是特别出色,但他有着一个显著的优点:吃得了苦,能坚韧不拔。

科举考试是当时普通人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途径,而曾国藩的这条道路却充满了坎坷。多次乡试考试,他一次次落榜,整整六次!试想如今的高考,如果一个人六次都未能考上,几乎没有人会坚持下来。但是曾国藩并没有气馁,依旧不放弃,在第七次终于考上了举人。接着,他不懈努力,于1838年成功考取进士,终于迈入了清朝的官场,虽然初期官职不高,但他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希望。

考中进士后,曾国藩进入翰林院,正式开始了官场生涯。然而,清朝官场早已腐败不堪,想要升迁仅仅依靠才华远远不够。这个时候,除了政治手腕和拉关系的能力,许多人为了权力不惜投机取巧。但曾国藩不同,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依旧保持本心,默默耕耘,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努力,一步步从基层晋升,到1852年,已经成为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二品大员。

太平天国:书生变将军的逆袭

1852年,太平天国的爆发彻底改变了曾国藩的命运。那时太平军的气焰如日中天,清朝的军队早已腐化不堪,士气低落,几乎束手无策。朝廷在无奈之下,将希望寄托于地方官员,曾国藩便被召回湖南,负责组织地方力量抵抗太平军。

虽说曾国藩是一个儒生,未曾涉足过军事,他并没有丝毫的军队指挥经验。但他非常擅长冷静思考,具备很强的战略眼光。于是,他开始筹建一支由农民和乡亲组成的队伍,建立了湘军。看似一支临时拼凑的队伍,曾国藩却不敢掉以轻心,他亲自选拔将领,制定了严密的军规,确保军队的纪律性和效率。他还为军队筹集资金,确保士兵的装备和粮草,并且注重训练,将这支从田野里招募而来的队伍锻炼成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精锐之师。

然而,湘军的初期并不顺利。在1854年的靖港战役中,湘军遭遇了惨重失败,曾国藩一度悲愤至极,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幸运的是,部下及时阻止了他的极端行为。这次失败让曾国藩更加冷静,他开始反思并调整策略,逐步摸索出适合的战术和方法,最终带领湘军在历时十年的艰苦战斗中屡战屡胜。1864年,湘军攻占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南京,成功地平定了这场历时多年的叛乱。虽然这场战争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血腥冲突,但曾国藩也因此成为了清朝的“救命稻草”,并被封为“一等毅勇侯”,其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个人生活:儒家学问与家庭责任并重

曾国藩不仅是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出色的学者。在战斗空闲的时光里,他常常沉浸于诗词、书法、以及儒家经典的研读中。作为一名虔诚的儒家信徒,曾国藩深信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他的文章具有深刻的哲理,后人将其整理成《曾文正公全集》,至今仍是许多人研读的经典。

在家庭生活中,曾国藩也从未松懈。他于1830年迎娶了欧阳氏,并育有子女。尽管身处战争和官场的风云变幻中,曾国藩始终关心家庭的教育和子女的成长。他经常给家人写信,这些信件后来被整理成《曾氏家书》,里面包含了他对子女的生活和品德教育。信中他教导子女要踏实勤奋、要保持谦逊、要有正直的心性等,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始终保持着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关怀。

四句真言:成大事的核心智慧

曾国藩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深刻领悟并践行的四句真言。这四句话看似简单,却包含着巨大的智慧,它们是曾国藩成功的基石。

第一句是真言“控制情绪”。他认为,一个人必须学会在愤怒时不冲动,在得意时不盲目自信。无论是面对失败,还是胜利,情绪的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在靖港失利时,他几乎因愤怒绝望而跳河,但最终冷静下来,反思并调整策略,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第二句是关于交友的真言。曾国藩认为,交友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他非常注重朋友和下属的人品,尤其是在带领湘军的过程中,他挑选军官时特别重视品行。在他看来,坏人品的存在会迅速破坏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句真言则提醒他人不要拘泥于小利和小怨。曾国藩大气豁达,始终保持着宽广的胸怀,放眼大局,不因小事而耿耿于怀。他知道成大事的男人必须有远大的胸怀,不会为了眼前的小利小惠而迷失方向。

最后一句是真言是关于自我提升。曾国藩一生都保持着自我反省的精神,年轻时考不上进士时,他便拼命读书;在战场上屡战屡败时,他便研究西方的军事书籍,改进战术装备。他的一生就是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结语

曾国藩这一生,虽然出身平凡,起步缓慢,却凭借坚韧的毅力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在晚清时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巨人。他的四句真言,至今依然是许多人在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智慧。无论是历史的风云变幻,还是个人的命运起伏,他都以一种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姿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句话非常恰当地描述了毛主席的伟大一生。他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还对世界...
原创 八...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在此时被重新整编为八路军,分成三个主力师,每个师下设四个主力团,合...
原创 为... 网友们常说,项羽虽是英雄,却未能得到天下,而刘邦这个小人却最终得了天下,真是天理不公。然而,项羽为何...
原创 刘... 一提到三国时期的名将杀手,许多人立刻会想到马忠,因为关羽和黄忠都是死在了马忠的手上。但其实,三国中真...
原创 长... 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时,长春已经被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围困了将近半年。驻守在长春的国民党东北剿总...
原创 日...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全国人民顿时欢欣鼓舞,喜悦的情感弥漫在每一个角落。然而,...
别错过!《三国:谋定天下》社交... 朋友们,在众多SLG游戏中,能把社交和竞技完美结合,还注重智慧较量的并不多。但《三国:谋定天下》做到...
原创 越... 纵观历史,我们常常看到某些历史人物与特定的时代紧密相连,就像越王勾践与春秋战国的关系一样。虽然勾践的...
原创 李... 前言 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在他退位时留下了14个字,这段话看似简单,却隐藏了深刻的预言。更令人惊讶...
原创 国... 戴笠是中国近代史中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做了许多不为人称道的事情,但他在国民党兴衰的历史中...
原创 赵... 张闾琳站在祖父张作霖的墓前时,周围的人并未认出他是谁。他的声音充满情感,嘶哑而急促,尽管言辞略显不准...
原创 难... 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大致可分为三界——神、妖、人。每一界都有一位掌管者。在这些界限中,...
原创 唐... 最近有一个问题在网络上热议,直到现在它的热度才稍微有所下降,所以小编才鼓起勇气,来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
原创 隋... 隋炀帝,这位皇帝一直以来都被历史评价褒贬不一。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他几乎没有受到过正面的赞扬,反而成...
原创 西... 在三国时期,蜀汉在公元263年就已经被司马昭灭掉了,但直到17年后的公元280年,西晋才最终消灭东吴...
原创 太... 前言 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与其经济命脉息息相关。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其...
原创 如... 历史的发展常常是必然的,很多人对这一点没有深刻理解,他们往往会把历史事件归结为某个个人的功劳,而忽视...
原创 守... 提到“首富”这个话题,我们常常会想到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现代的中国企业家马云、王健林,当然还有全...
原创 项... 要弄清楚鸿门宴后项羽为什么没有杀项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项伯究竟是谁。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他与项羽的父...
原创 韩... 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冬季,韩宋王朝的君主韩林儿去世。普遍认为,韩林儿的死与朱元璋的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