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这一生中,我最感激的有两件事。第一,我出生在北韩;第二,我成功逃离了北韩……”
这句话摘自朝鲜女孩朴研美的自传《为了活下去》,讲述了她作为一个朝鲜女孩,经历了极度的苦难,最终逃离了家乡。然而,逃亡后的两年时间里,她在一个人口贩子的控制下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直到最终凭借着坚定的决心活了下来。
一、朝鲜的童年与早期生活
朴研美于1986年出生在朝鲜两江道的首府惠山市,这座城市坐落在朝鲜的北部边界,是一个高原地带,与中国吉林省的白山市隔着鸭绿江相望。
作为一个新生儿,朴研美并不缺乏幸运,她的父亲在惠山市是一名中层干部,而母亲则是当地一家国营商店的负责人。与许多同龄孩子不同,朴研美的童年虽然没有非常奢华,却足够温饱,偶尔还能享受到水果和零食的滋味。
童年的朴研美对自己是非常自豪的,因为从小在幼儿园里,她就听老师教导说朝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其他国家的人们都过得艰难困苦,甚至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尽管几次父亲带她爬山,站在山顶上远望对岸的中国,高楼大厦一眼望不到边,而她的家乡基本上都是平房,但她依然从未质疑过老师所说的话:“江对面的中国人,大多数都过着地狱般的生活。”
然而,1994年,八岁的朴研美迎来了朝鲜史无前例的大饥荒,这场灾难成为她生命中的一大转折点。所谓“苦难行军”的年头里,朝鲜遭遇连续多年的严重粮食短缺,超过1000万人面临食品匮乏的困境。在这段时期,许多家庭不得不饿肚子,以保证孩子能够吃上一口饭。死亡人数至今无从确切得知,但估算上百万人因为饥饿而死。
朝鲜政府将粮食短缺的原因归咎于失去了苏联的援助,尤其是化肥,因此决策者决定要求每个朝鲜人每周上交一定量的大便,用于当作肥料。然而,这样的荒唐命令很快就遇到了严重的问题:缺乏食物的人如何产生足够的大便呢?于是,朝鲜的街头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放学后的孩子们纷纷跑到街上捡动物的粪便,能捡到多一点的甚至会拿到黑市上卖钱。为了避免麻烦,朴研美的父母总是叮嘱她:“绝对不要在外面大便,一定要忍住,等回家再说。”
二、父亲的陷入困境与家庭的变故
到了2002年,朴研美的家中发生了一件天翻地覆的事情,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她的父亲因走私金属被捕入狱,从此“人间蒸发”。与此同时,母亲也因为此事失去了工作,被开除公职。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16岁的朴研美一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回想起父亲的事,朴研美在多年后曾说道,她从未对父亲产生过怨恨,反而十分理解父亲的选择。她的父亲只是因为深爱女儿,才不得不选择走上了走私之路。在那个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资的匮乏让每个人都要为了生存而做出妥协,即便是身为中层干部的父亲,也无法保障家庭的基本生活。为了让女儿每天能吃到一顿饱饭,父亲也不得不采取不那么合法的方式。
朝鲜当时的困境逼迫着无数人走上了走私的道路,而父亲也正是在这个链条里,虽然这样做在法律上不可接受,却为无数贫困家庭提供了生存的希望。因此,朴研美并没有责怪父亲,甚至理解他在饥饿和法律面前所做的艰难选择。
在家庭发生巨大变故后,朴研美与母亲陷入了无助的境地。没有了父亲的支持,母亲失业,全家只能面临饥饿的威胁。为了生存,母亲决定带着朴研美偷偷逃往中国,虽然没有明确知道逃亡后的结局会如何,但为了生存,母女俩也只能一试。
朴研美在自传中写道:“我们几乎处于饿死的边缘,而饥饿在朝鲜意味着死亡。逃亡成了我们唯一的选择。虽然我不知道前方会迎接我们怎样的结局,但夜晚当我看到对岸中国的灯光,我心里想着:只要能走到有光的地方,或许就能找到一碗饭。”
三、偷渡中国,遇见陌生的“中间人”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清晨,趁着鸭绿江结冰,朴研美母女成功偷渡到了中国的长白县。刚踏上中国土地,母女俩遇到的第一个中国人是当地一位朝鲜族的居民老李。
老李回忆道,那是一个弥漫晨雾的早晨,他看到两个朝鲜女人踏过冰雪覆盖的江面走向他,其中那位年轻女孩个子高挑、长相漂亮。
当母女两人向老李询问是否有食物时,老李虽然心生同情,但出于对麻烦的顾虑,摇了摇头准备离开。正当他转身时,朴研美的母亲情不自禁地哭了出来。
听到哭声,老李感到不忍心,于是决定带她们回家,并给了她们一些玉米饼。吃完玉米饼后,朴研美的母亲向老李坦白了她们的情况,表示她们打算留在中国,再也不回朝鲜了。
在中国,像她们这样偷渡过来的朝鲜人并不鲜见。如果被政府发现,通常她们会被送到拘留所,然后被强制遣送回朝鲜,而回去的后果往往是漫长的劳改。然而,也有一些朝鲜女子幸运地逃脱了这一命运,尤其是那些通过嫁给中国人的方式留了下来。
善良的老李决定帮忙寻找一个“中间人”,来帮助她们定居在中国。没想到,老李所找到的“中间人”竟是一个人贩子。
四、人贩子的阴谋与朴研美的逃亡
这个名叫白美英的“中间人”其实是一个专门贩卖朝鲜妇女的人贩子。她与两个同伙联手,将被拐的朝鲜女性送往买家,而每个女性的价格大约为8到10万元人民币。
由于语言不通,朴研美母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卖掉。最终,朴研美被卖到内蒙古,而母亲则被转卖到黑龙江的一个人贩子手中,失去了音信。
尽管身陷困境,朴研美的买家尚算对她不错,给了她一定的自由,并承诺帮助她寻找母亲。正当她打算接受命运时,买家因意外去世,朴研美又一次变成了孤独无助的女人。
在辽宁,朴研美偶然遇到了一位嫁给韩国男人的朝鲜妇女,这位妇女告诉她,若能通过蒙古前往韩国,或许可以重获自由。虽然困难重重,但朴研美依然决定一试。
五、前往韩国的艰难旅程与自传的出版
经过一番波折,朴研美终于成功抵达蒙古,并顺利前往韩国。她在自传中写道:“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我终于踏上了这片充满选择的土地,告别了那个只需服从指令的地方。”
2006年,朴研美来到韩国,彻底摆脱了困扰她多年的恐惧与压迫。她写下自传,揭示朝鲜的生活状况,呼吁国际社会关注朝鲜人民的苦难。2011年,《为了活下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