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7年九月,唐朝经历了至德二载的艰难岁月,终于在郭子仪、李嗣业、仆固怀恩以及回纥军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夺回了长安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当这一震撼人心的消息传到唐肃宗那里时,他激动得泪水夺眶而出,情绪无法自已。长安的恢复不仅象征着省份的稳定,更是唐朝复兴的希望之光。
当日,唐肃宗毫不犹豫地派遣宦官啖庭瑶,迅速前往蜀地,将这一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告知唐玄宗。他同时指示左仆射裴冕率先入长安,前往祖宗的陵庙进行报祭,并安抚归来的民众,以稳定人心,恢复长安的日常生活。
啖庭瑶的行程并不漫长。然而,几日后,李泌应唐肃宗的召唤来到长安,唐肃宗满怀期待地告诉他:“朕已上表恳请上皇回归京师,我便可以将帝位禅让给上皇,重新回到太子的身份。”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感。
李泌听后,似乎对这一切并不乐观,他询问道:“这份上表还能追回来吗?”唐肃宗叹息道:“它已经远去了。”李泌则摇头表示:“上皇恐怕不会再回来。”唐肃宗心生疑惑,立即追问其原因,李泌则严肃地分析说:“根据现状和局势来看,上皇按理不会重返长安。”
面对这样的局面,唐肃宗问道:“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是好?”李泌迅速给出了建议:“不如再写一份群臣的贺表,表明自从上皇被留在马嵬,再到灵武被劝说即位以来,陛下时刻念念不忘上皇,请求他立即回到京城,方便陛下尽孝。”唐肃宗对此表示赞同,立刻召李泌起草表文。
待李泌起草完成,唐肃宗读后泪流满面,感慨道:“我起初确实是真心想将帝位归还给上皇,如今听了先生的建议,才感悟到我之前的计划是失策。”因此他下令宦官急速将表文送往蜀地。随后,唐肃宗与李泌一同饮酒,沉浸在团聚的欢愉中,夜间同榻共眠,似乎暂时忘却了政事的纷扰。
一个月后,早前派往成都的使者终于返回,向唐肃宗传达了唐玄宗的回复:“只需给我剑南这一方安身之所,我便不想再回长安。”唐肃宗对此感到十分忧虑,心头重重地悬挂着一块大石,不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
几日之后,后来又派往成都的使者返回,带来了新的消息:“上皇在接到陛下请求归还皇位的表书后,心里犹豫不决,甚至无法进食,不想回京。然而当看到群臣上表的内容后,他心中欢喜,命人准备歌舞饮食,并颁发诏命确定行程。”唐肃宗这才松了口气,对李泌感激不已,称赞这是你的功劳。
值得思考的是,唐玄宗在接到唐肃宗希望归还皇位的上表时,是什么让他如此紧张,以至于失去食欲;而当他看到第二份上表时,又是什么让他满心欢喜,决心返回长安?能理解这些情势的人,果然是非同一般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