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励志色彩的皇帝,曾经是一位流浪街头的乞丐,经历了无数磨难,最终成功逆袭,成为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他的崛起与他强烈的忠义之心息息相关,这种情感深深打动了许多英雄豪杰,令他们心甘情愿地追随在他的身边,奋勇作战。但令人感到唏嘘的是,朱元璋在称帝之后,却不断对自己的功臣们施以残酷的杀戮,致使后代史家对他的评价多有诟病。
某一天,朱元璋脑海中忽然闪现一个念头,既然自己已然取得了如此伟大的成就,作为明朝的开国之君,百年之后的子孙后代必定会来祭拜他。他意识到,祭拜之时若不过单靠神龛的排位,必定需要留下些实在的东西与后人分享。然而,身处那个摄影技术尚未发明的年代,他决定委托画师为自己绘制几幅肖像画,以便让后世子孙在拜祭时对他的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至于朱元璋究竟长得如何,实际上已有619年没有人亲眼见过他。那些曾与朱元璋相识的人早已离世,关于他的真实长相,世人仅能基于传世的画像进行推测。然而,流传下来的关于朱元璋的画像有多个版本,且每一个版本的形象都大相径庭,有的描绘得还算俊朗,有的则让人觉得相貌丑陋,这究竟是为何呢?
有传闻提到,当时一位新来朝廷的画师,姓袁,此人博学多才,工笔细致,任何事物在他的笔下都活灵活现。当他承接为皇帝绘制肖像的任务时,仔细端详了良久,却迟迟不敢下笔。朱元璋的相貌与常人有很大的不同,下巴突出,额头高耸,脸上则参杂着些许斑点。若他不如实描绘,妨碍了皇帝的颜面,自然是犯了欺君之罪。于是,袁画师最终恪守原则,忠实地将朱元璋的外貌呈现出来。
事情的发展果然出乎意料,朱元璋看到画像后大为震怒,立即派人将这位画师的双眼挖去。接下来,另一位画师心中充满恐惧,以为朱元璋期望自己英俊潇洒,于是一口气将他勾勒得光彩照人。然而,朱元璋在看完后,愤怒之下削去他的耳朵。这一事件让宫中的画师们纷纷感到不安,他们在内心无不忐忑。
就在此时,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画师出现了,他为朱元璋创作了一幅比较寻常的肖像,虽然在外貌上并不出色,但在气质上却显得与众不同,仿佛有着仙风道骨之气。朱元璋一看到这样的作品,立刻欢欣鼓舞,甚至给予了画师三百两银子的重赏。朱元璋留下画像的本意,正是为了让后代能够敬仰他,因此他希望画中的自己看起来如同仙人般出尘,以凸显自己的伟大形象。然而,前面两位画师却完全没有理解他的心意。
正如俗语所说,“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生活的人,若非天生异禀,心思极为缜密,恐怕很难善终。朱元璋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既有荣耀,也有残酷,背后更是王朝兴衰与人性复杂交织的缩影。文中配图来自网络,本文为百家号作者无风却起念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