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温润醇厚的文坛贤才与 “三苏” 之翼
迪丽瓦拉
2025-09-28 18:31:27
0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并称“三苏”。苏辙以稳健醇厚的文风、深刻的政治见解和旷达的人生境界著称,在宋代文坛与政坛均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 生平轨迹:宦海沉浮中的坚守与豁达

苏辙自幼受家庭熏陶,与兄长苏轼一同受教于父亲苏洵,年少时便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嘉祐二年(1057年),年仅十九岁的苏辙与苏轼同科进士及第,名动京师。但因母亲去世,兄弟二人随即返乡守孝,直至嘉祐六年(1061年)才正式踏入仕途,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

他的政治生涯与北宋中后期的新旧党争紧密相连。初期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河南推官,后历任齐州掌书记、著作佐郎等职。宋哲宗即位后,旧党执政,苏辙被召回京师,累迁起居郎、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成为朝廷重臣。哲宗亲政后新党复起,苏辙被贬至汝州、袁州、雷州等地,晚年定居颍昌(今河南许昌),闭门著书,自号“颍滨遗老”。政和二年(1112年)病逝,追复端明殿学士,谥号“文定”。

## 文学成就:醇厚通达的散文风范

苏辙的文学成就虽常被兄长苏轼的光芒所掩,但其散文造诣在宋代文坛独树一帜。他的文风深受《孟子》《老子》影响,以“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著称,看似平和舒缓,实则蕴含深厚的学养与人生智慧。其散文题材广泛,论说文、记叙文、书信等皆有佳作,尤其擅长史论与政论。

《黄州快哉亭记》是苏辙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文章借描写快哉亭的景色,抒发“不以物伤性”的人生感悟,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旷达深远。文中“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名句,尽显其通透的人生哲学。《上枢密韩太尉书》则以“文者气之所形”的观点阐述文学与人生阅历的关系,逻辑严密,辞章典雅,成为历代散文选本的经典篇目。

在史论方面,苏辙的《历代论》通过评析历史人物与事件表达政治见解,如《六国论》从“弊在背盟”的角度分析六国破灭原因,与苏洵的《六国论》视角不同却同样深刻,展现出独到的历史洞察力。

## 政治见解:务实稳健的治国理念

苏辙不仅是文学家,更是一位有实践经验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深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反对激进变革,强调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在王安石推行新法期间,他曾写下《制置三司条例司论事状》《上神宗皇帝书》等奏疏,直言新法“求治太速,进人太锐,听言太广”的弊端,主张“结人心、厚风俗、存纪纲”。

在担任户部侍郎、尚书右丞等职期间,苏辙展现出卓越的理财能力与务实精神。他反对过度聚敛财富,主张“民者,国之本”,多次上书减免百姓赋税,整顿吏治腐败。针对当时的边防问题,他提出“外示柔而内实刚”的外交策略,主张加强边防建设与经济实力,以威慑而非单纯军事对抗应对边患。这些见解虽因新旧党争未能完全实施,却体现了他以民为本、稳健治国的政治智慧。

## “三苏”文脉中的独特价值

作为“三苏”家族的重要成员,苏辙在文学传承中有着独特地位。与父亲苏洵的雄健锐利、兄长苏轼的豪放洒脱不同,苏辙的文风以温润醇厚见长,三者形成互补,共同构筑了“三苏”散文的多元风貌。苏轼曾评价苏辙“子由之文实胜仆,而世俗不知,乃以为不如”,高度认可其文学成就。

在人生境界上,苏辙与苏轼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宋代文人“进退自如”的生存智慧。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冒险上书请求以自身官职赎苏轼之罪,兄弟情谊令人动容;在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二人通过书信交流思想,相互慰藉;晚年一同归隐田园,著书度日,成为文坛佳话。这种深厚的家族文化传承,使“三苏”不仅是文学符号,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教育与文脉延续的典范。

## 后世影响:被低估的文学瑰宝

苏辙的文学成就虽不如苏轼声名显赫,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散文被收入《唐宋八大家文钞》,成为明清文人学习的范本,桐城派散文家姚鼐曾称赞其“文辞雅健,意味深长”。他的政治奏议因“言必有中”的务实风格,成为后世研究北宋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在思想层面,苏辙融合儒道的人生哲学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处世借鉴。他在逆境中保持的平和心态、在仕途起伏中坚守的道德操守,展现了传统文人的精神品格。其《老子解》等哲学著作对道家思想的阐释,也为宋代理学发展提供了有益滋养。

苏辙以其醇厚的文风、务实的政治理念和旷达的人生境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三苏”之翼,他不仅延续了家族的文学血脉,更以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宋代散文的风貌。今天重读苏辙的作品,仍能感受到那份历经宦海沉浮后的温润与通透,这正是他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所谓“斯大林屠杀30多万远东中...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个让人寒毛倒竖的观点,大致是说,“1938年,斯大林曾对远东地区的中国人...
去听去看,中华儿女坚不可摧的磅... ■ 本报记者 李娇俨 通讯员 李恬怡 刘齐 这个夏天,一场跨越时空的集体记忆在之江大地上徐徐展开。各...
原创 唐... 李继迁与宋朝的冲突虽然是西夏与宋朝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却揭示了宋朝在西域治理上的重大弱点。透过这段...
原创 她... 导读 顺治帝在六岁时就登基,虽然在位的时间仅为18年,直至25岁时去世,但他却留下了17个孩子,这样...
吉林榆树发现两件古代夫余国青铜... 央视网消息:近日,吉林省文物局对外公布,吉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榆树市发现了两件...
陕西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在中国近代货币史上,清代光绪年间的机制银币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精湛的铸造工艺与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研...
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创新 (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王志浩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持续时间最久、条件最艰苦的篇章...
原创 民... 近日,蒋介石的曾孙、现任台北市长的蒋万安宣布将前往上海参加双城论坛,然而,这一举动却引发了民进党的强...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推出两个抗...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档案展》和《为了共同的事业——从西班牙战场到...
鹰击长空 英名永存(铭记历史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展示的苏联援华航空队老照片。左侧照片为苏联援华航空队成员为飞机装弹,准备轰炸...
原创 原... 杨业,这位五代末期与北宋初年的名将,外号“杨无敌”,是杨家将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故事及其传奇色彩至今仍...
原创 苏... 苏联趁火打劫夺岛真相:日本80年抗议为何沦为国际笑话 世人皆知日本曾为夺我中华领土挑起血腥战火,却鲜...
原创 曹... 提到曹操,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他的名字,甚至可以说“说曹操,曹操就到”成了人们的习惯用语。曹操的一生可谓...
琊台刻石,最可信的秦代石刻,学... 说起《琅琊榜》,大家都很熟悉了。 但琅琊台刻石估计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 《琅琊榜》和琅琊台刻石之间有...
原创 《... 三国志幻想大陆2枭之歌黄忠怎么样?黄忠,这位蜀国的传奇神射手,终于在《三国志幻想大陆2:枭之歌》中以...
原创 雍...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一同回顾了清朝历史中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包括乾隆皇帝、顺治皇帝等。今天,我们将重...
原创 刘... 刘备临终时,暗中提拔了一位将领,这位将领在刘备去世后,成功帮助蜀汉延续了近三十年的命运。你是否想知道...
原创 总... 在清代,各省的最高官职分为总督和巡抚,许多人常常将这两个职务等同于现代的省委书记与省长,认为总督的权...
湿棉絮包大桌,“土坦克”冲锋破... □ 本报记者 梅剑飞 华钰 “1941年,苏北最大的一次攻坚战就发生在裕华,现在的丰华街道裕华居委会...
今日关注:春秋青铜器展柜内,咋... 春秋青铜器展柜内,咋有一部手机?山西博物院:已上报领导正核查 大风新闻 2025-08-18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