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光复节80周年的讲话中,总统李在明宣布了一项震撼的政策转向,他表示“尊重朝鲜现行体制,不追求任何形式的吸收统一,也无意进行任何敌对行动”。这一表态标志着韩国对朝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性逆转,打破了韩国几十年来对统一主导权的隐性坚持。
为什么说这是历史性逆转呢?我们得从韩国人对统一的执念说起。自从朝鲜半岛分裂以来,已经超过七十年,统一的梦想就深深扎根在韩国人的集体记忆中。尤其是年长一代,他们经历过朝鲜战争的创伤,心中深深埋下了民族分裂的耻辱感。因此,60岁以上的韩国人中,约有一半认为统一是必要的,甚至是民族的责任。然而,年轻一代的想法完全不同。根据2023年的民调,20多岁的韩国人中,只有22.4%认为统一有必要,而超过一半的人则认为“和平共存”才是更实际的选择。
这一代人自小生活在K-pop和电竞的文化中,他们对北方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导弹试射和脱北者的新闻上。相比民族大义,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进入三星等大企业,或者房价何时能够回落。李在明此时的政策转向,无疑是紧跟了民意的代际变化。对于年轻人而言,统一不仅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幻想,而且还意味着高昂的经济负担。早年,韩国开发研究院曾算过一笔账:如果朝鲜突然崩溃,韩国将需要投入2.14万亿美元来处理这一局面,相当于每个韩国人需要背负5180万韩元的债务,这无疑让年轻人对统一的热情大减。
然而,李在明的政策转向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应对韩国面临的复杂现实困境。文在寅时期,韩国推动的“和平繁荣”政策一度让开城工业园和金刚山旅游区热闹非凡,但尹锡悦上台后,政策急转弯,全面倒向美国,恢复对朝扩音广播,并中断经济合作,导致韩朝关系迅速恶化,回到了冷战时期。朝鲜方面也未曾示弱,炸毁了朝韩联络办公室,并将“敌对国家”写入宪法,金与正更是直言“韩朝关系已无缓和余地”。
李在明接手时,韩国的局势可谓十分复杂。韩美联合军演年年进行,朝鲜的导弹试射则不断升级,南北之间的紧张局势一触即发。而经济方面,开城工业园关闭,南北贸易额从2018年的24亿美元骤降至2024年的不到1亿美元。如果继续这么耗下去,半岛很可能会变成一个“火药桶”,韩国年轻人甚至可能连电竞比赛都得躲进防空洞里观看。
李在明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巧妙地将“不统一”包装成了“新和平”。他提出要分阶段恢复《9·19军事协议》,停止边境敌对行动,并邀请朝鲜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这一政策转向并不仅仅是为了国内民意,也是基于当前半岛局势的务实选择。
国际反应也相当有趣。美国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依然继续与韩国进行“乙支自由护盾”军演,且轰炸机的巡航未曾停止,显示出对韩国单独行动的警惕。中国对此表示支持,外交部发言人称“希望各方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潜台词则可能是:“别把半岛搞乱了,我们还得安心推进一带一路。”而俄罗斯则更加激进,李在明刚刚表示要缓和局势,普京便与金正恩在东方航天发射场握手,并提供导弹技术支持,还签署了战略伙伴条约,这让韩国感到愤怒不已。
然而,李在明的政策能走多远仍然是一个未知数。朝鲜方面态度依旧强硬,而美国在背后始终盯着,韩国国内保守势力的反对声浪也不容小觑。如果朝鲜再次进行导弹试射,或者韩美军演引发摩擦,当前的缓和局势随时可能崩溃。
尽管如此,李在明已经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在民族主义情感逐渐减退的今天,韩国人更关心的是安稳的生活,而不是那些虚无的统一幻想。他的政策转向,或许是韩国政治现实的一个明智选择,但这条路的走向仍然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