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中有个巨人,陆地行舟、顿餐只牛,原型更猛,能吃一万人的饭
迪丽瓦拉
2024-11-16 22:38:21
0

原标题:封神中有个巨人,陆地行舟、顿餐只牛,原型更猛,能吃一万人的饭

《封神知识点》系列:巨人

文/王事情

一、三大巨人

封神中人道有三大巨人。

排第二第三的是哥俩。弟弟叫方相,身长三丈四尺,在十绝阵分阵的落魂阵中力战真仙境界的姚天君,一戟败仙。哥哥叫方弼,身长三丈六尺,在十绝阵分阵的风吼阵中力战真仙境界的董天君,亦是一戟败仙。

可是把这二位全加上,再拉几个巨人来,也不是榜首邬文化的对手。

老邬是真正的巨人,身高数丈,号称力能陆地行舟、顿餐只牛。孟津战场上拖着一根排扒木,一战而杀十万周兵,龙须虎虽是龙子(龙与豹交),却也死于是役。这十万人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18年前姜子牙刚出任丞相时的西周全部精锐!也相当于商周18年不休征战中周军阵亡的总人数!也相当于伐纣之战中周兵总数的1/6!

正常的两国交兵中,一方阵亡人数达到这个数字,其实已经相当于被击垮。

如此战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真正的力量面前,一切武学技巧和沙场经验都是可笑的,任你九幽十类,也可一拳破之。这就是以力破局,一力降十会。

因而,舍法宝、道术而论,要评人道真正的第一高手,舍邬文化者再无别人!

那么邬文化到底有何来历?有没有历史原型呢?

按历史来说,他的原型是夏朝初的一个大力士,跨越了1000余年来到商末。而按志怪来说,也能找到原型。

二、乌文画

邬文化并非《封神演义》的原创人物,而是有所本。

元代出了五种讲史话本,合刊称为《全相平话五种》,就是说书人的话本。其中一种叫《全相武王伐纣平话》,现在也称为《武王伐纣书》。全文约四万字,被认为是《封神演义》的蓝本。

周兵至汜水关九项渡前,纣将乌文画(我没写错)来战:

此人身长一丈七尺,腰阔数围,拳打万人,不可当敌,长食万人之饭。纣王游黄河时,有一只大船,名曰和州载,二名七里州,万人不可拽动,被乌文画独拽此船,逢间道,岗坡或旱地,力如水中,拽亦然。乌文画者,即奡荡舟,本是东海人也,来迎太公决战。

在话本中,老乌是万人敌,“长食万人之饭”就是他能够吃一万个人的饭。他连败祁宏、南宫括、殷交三人,旋被设计烧死。从登场到谢幕,一共活了500来字。

《周朝秘史》(又称为《列国志传》,后经扩充成为《东周列国志》)第八回也写到乌文画,“身长九尺,腹阔十围,怒目填胸”,“其人雄威壮大,手使丈八蛇矛,身坐千里追风马,相貌甚是可畏”,完全是参照张飞描写的。

封神中,邬文化身长数丈,按其一战屠十万的战绩,且远超方弼方相的战力,我们将其设定二人的两倍,即七丈。封神作者是明人,用的自然是明尺,明裁衣尺1丈=340CM,7丈就是2380CM,也就是23.8米高,相当于六层楼高。姜子牙抬头观看,“见一大汉竖在半天里”,差不多靠谱。

《伐纣书》中,其身长为一丈七尺,宋元标尺1丈=312CM,1.7丈就是530.4CM,也就是5.3米高,一层楼多一点。

《秘史》中,其身长九尺,按明尺,为3.06米,不足一层楼。

这就是乌文画的真实身高。

三、奡(ào)荡舟

这个人物来自《论语·宪问》: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耕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孔颖达注疏:羿,有穷国之君,篡夏后相之位,其臣寒浞杀之,因其室而生奡。奡多力,能陆地行舟,为夏后少康所杀。

神话中的后羿是射九日、救万民于水火的英雄,真正的羿却是夏朝的乱臣贼子,不是啥好鸟。据《竹书纪年》,大禹之子启建立夏朝,在位三十九年而死,太康即位,喜游猎,在位二十九年失国。失国的意思就是失去了国家和王位,夺走他的权力并驱逐他的人就是有穷国君后羿。后羿为相,掌控夏后氏大权,先后立傀儡仲康、帝相为君,后来干脆自己当国君。

寒浞是羿的义子,不久就杀掉了羿自己当国君。然后帝相之子、夏后氏的英雄少康,在有虞氏及其他部族的帮助下于边荒崛起,攻灭寒浞和浇(即奡),成功复国,重绍夏后氏正统。

这就是夏朝历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

南宫适说羿奡不得其死,是说两人都未能善终。寒浞杀羿后,“因其室”就是继承了羿的财富和权力,“生奡”就是生了一个儿子叫奡。奡力大无穷,能够拖着大船在陆地上滑行,就如同在水中一般,“荡舟”的意思就是拖船前行。虽然奡是如此的勇士,却因为成了乱臣贼子,而被夏后氏正统所杀。

而奡荡舟三个字却流传了下来,元代说书人不明其意,误将奡荡舟当成了一个人名。大约是觉得许多人不认识奡(ào)字,又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乌文画。

古代通俗文学作品本来就是取材于民间说书话本居多,而《封神》更是直接因循了《武王伐纣书》的底本。秉承拿来主义的风格,作者自然也要将这个名字拿过来,大约是觉得这样一个巨人和写文作画实在没啥关系,而只能“以文化之”,就将之改成了邬文化。

典籍中记载的巨人还有很多。

盘古、夸父这些就不说了;

《金楼志·志怪篇》云:大秦国人长十丈;

郭璞注《山海经·大荒东经》又云:从昆仑以东得大秦人,长十丈,皆衣帛。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佻人国,长三丈五尺。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中秦国人,长一丈。

稽之典籍,这便是邬文化的原型。若要写作洪荒流小说,大可以将之设定成巨人国度佻人国或大秦国之人。

延伸资料:

《武王伐纣书》;《周朝秘史》;《竹书纪年》;

《借神演史的封神演义》,谈凤樑、陈泳超著,辽宁教育出版社;

《的文化批评》,张永芳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待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中国近代四大家族指的是民国时期在政治与经济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四个家族,它们分别是蒋介石家族、宋子文...
(粤港澳全运会)十五运会开幕式... 中新社广州11月9日电 (记者 程景伟)9日晚,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源自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句...
原创 金... 南宋能够长期存在并抵抗外敌,主要是由于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北宋灭亡的动荡时期,南宋没有表现得过于脆...
明代丨唐寅《事茗图》卷高清欣赏 《事茗图》卷 明 唐寅 纸本设色 31.1cm×105.8cm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引首有文征明题“事...
原创 清...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汉族一直是主流民族,文化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确实存...
原创 诸... 在三国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草船借箭”是一个经典且引人入胜的故事。诸葛亮带领草船,冒着曹军的重重威...
原创 夺... 在三国时期的汉末,荆州成为了各方势力争夺的关键地区。公元219年,当时担任荆州守将的关羽发起了北伐襄...
原创 吕... 说到吕布,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人人都知道。他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将领之一,以勇猛无敌的形象深入人心,常常被...
再现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坚守:中国...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撕裂了沈阳的夜空。此后,东北大学被迫流离,转徙北平、西安,成为...
原创 他... 谢富治,这位曾经的开国上将,在生前是荣誉满身、光辉灿烂,但死后却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他的生前和死...
原创 温... 温铁军教授有个很形象的说法,叫“被扒了两层皮”。这听着像是在诉苦,但其实远不止于此。 上世纪90年...
原创 萧... 1973年,在一次整风大会上,萧克将军作了深刻的检讨,他坦言自己一生中有三次站错队。 那么,这三...
原创 1... 1895年,李鸿章捧着刚签署的《马关条约》,眼中满是泪水,站在慈禧面前。他为国家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尊严...
原创 诸...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诸葛亮出山,之后他的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正是有了诸...
校史上的第一次|第一位来“央音... 1949年10月,中央音乐学院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诞生。是年12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原创 盘... 众所周知,学历在当今社会非常重要,但在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创下新低的背景下,学历的作用显得有些无力。...
原创 历... 在中国历史上,昭这个字通常出现在那些短命的皇帝的谥号中,尤其是在一些朝代末期的君主身上。例如,汉昭帝...
原创 周... “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周公瑾——一位风度翩翩、胸怀...
原创 台... 一场在特殊地点的演讲,引发岛内各方关注。郑丽文选在马场町这一见证过往黑暗历史、承载特殊意义之地发声,...
原创 清... 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