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中有个巨人,陆地行舟、顿餐只牛,原型更猛,能吃一万人的饭
迪丽瓦拉
2024-11-16 22:38:21
0

原标题:封神中有个巨人,陆地行舟、顿餐只牛,原型更猛,能吃一万人的饭

《封神知识点》系列:巨人

文/王事情

一、三大巨人

封神中人道有三大巨人。

排第二第三的是哥俩。弟弟叫方相,身长三丈四尺,在十绝阵分阵的落魂阵中力战真仙境界的姚天君,一戟败仙。哥哥叫方弼,身长三丈六尺,在十绝阵分阵的风吼阵中力战真仙境界的董天君,亦是一戟败仙。

可是把这二位全加上,再拉几个巨人来,也不是榜首邬文化的对手。

老邬是真正的巨人,身高数丈,号称力能陆地行舟、顿餐只牛。孟津战场上拖着一根排扒木,一战而杀十万周兵,龙须虎虽是龙子(龙与豹交),却也死于是役。这十万人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18年前姜子牙刚出任丞相时的西周全部精锐!也相当于商周18年不休征战中周军阵亡的总人数!也相当于伐纣之战中周兵总数的1/6!

正常的两国交兵中,一方阵亡人数达到这个数字,其实已经相当于被击垮。

如此战绩,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真正的力量面前,一切武学技巧和沙场经验都是可笑的,任你九幽十类,也可一拳破之。这就是以力破局,一力降十会。

因而,舍法宝、道术而论,要评人道真正的第一高手,舍邬文化者再无别人!

那么邬文化到底有何来历?有没有历史原型呢?

按历史来说,他的原型是夏朝初的一个大力士,跨越了1000余年来到商末。而按志怪来说,也能找到原型。

二、乌文画

邬文化并非《封神演义》的原创人物,而是有所本。

元代出了五种讲史话本,合刊称为《全相平话五种》,就是说书人的话本。其中一种叫《全相武王伐纣平话》,现在也称为《武王伐纣书》。全文约四万字,被认为是《封神演义》的蓝本。

周兵至汜水关九项渡前,纣将乌文画(我没写错)来战:

此人身长一丈七尺,腰阔数围,拳打万人,不可当敌,长食万人之饭。纣王游黄河时,有一只大船,名曰和州载,二名七里州,万人不可拽动,被乌文画独拽此船,逢间道,岗坡或旱地,力如水中,拽亦然。乌文画者,即奡荡舟,本是东海人也,来迎太公决战。

在话本中,老乌是万人敌,“长食万人之饭”就是他能够吃一万个人的饭。他连败祁宏、南宫括、殷交三人,旋被设计烧死。从登场到谢幕,一共活了500来字。

《周朝秘史》(又称为《列国志传》,后经扩充成为《东周列国志》)第八回也写到乌文画,“身长九尺,腹阔十围,怒目填胸”,“其人雄威壮大,手使丈八蛇矛,身坐千里追风马,相貌甚是可畏”,完全是参照张飞描写的。

封神中,邬文化身长数丈,按其一战屠十万的战绩,且远超方弼方相的战力,我们将其设定二人的两倍,即七丈。封神作者是明人,用的自然是明尺,明裁衣尺1丈=340CM,7丈就是2380CM,也就是23.8米高,相当于六层楼高。姜子牙抬头观看,“见一大汉竖在半天里”,差不多靠谱。

《伐纣书》中,其身长为一丈七尺,宋元标尺1丈=312CM,1.7丈就是530.4CM,也就是5.3米高,一层楼多一点。

《秘史》中,其身长九尺,按明尺,为3.06米,不足一层楼。

这就是乌文画的真实身高。

三、奡(ào)荡舟

这个人物来自《论语·宪问》: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耕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孔颖达注疏:羿,有穷国之君,篡夏后相之位,其臣寒浞杀之,因其室而生奡。奡多力,能陆地行舟,为夏后少康所杀。

神话中的后羿是射九日、救万民于水火的英雄,真正的羿却是夏朝的乱臣贼子,不是啥好鸟。据《竹书纪年》,大禹之子启建立夏朝,在位三十九年而死,太康即位,喜游猎,在位二十九年失国。失国的意思就是失去了国家和王位,夺走他的权力并驱逐他的人就是有穷国君后羿。后羿为相,掌控夏后氏大权,先后立傀儡仲康、帝相为君,后来干脆自己当国君。

寒浞是羿的义子,不久就杀掉了羿自己当国君。然后帝相之子、夏后氏的英雄少康,在有虞氏及其他部族的帮助下于边荒崛起,攻灭寒浞和浇(即奡),成功复国,重绍夏后氏正统。

这就是夏朝历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国和少康中兴。

南宫适说羿奡不得其死,是说两人都未能善终。寒浞杀羿后,“因其室”就是继承了羿的财富和权力,“生奡”就是生了一个儿子叫奡。奡力大无穷,能够拖着大船在陆地上滑行,就如同在水中一般,“荡舟”的意思就是拖船前行。虽然奡是如此的勇士,却因为成了乱臣贼子,而被夏后氏正统所杀。

而奡荡舟三个字却流传了下来,元代说书人不明其意,误将奡荡舟当成了一个人名。大约是觉得许多人不认识奡(ào)字,又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乌文画。

古代通俗文学作品本来就是取材于民间说书话本居多,而《封神》更是直接因循了《武王伐纣书》的底本。秉承拿来主义的风格,作者自然也要将这个名字拿过来,大约是觉得这样一个巨人和写文作画实在没啥关系,而只能“以文化之”,就将之改成了邬文化。

典籍中记载的巨人还有很多。

盘古、夸父这些就不说了;

《金楼志·志怪篇》云:大秦国人长十丈;

郭璞注《山海经·大荒东经》又云:从昆仑以东得大秦人,长十丈,皆衣帛。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佻人国,长三丈五尺。从此以东十万里,得中秦国人,长一丈。

稽之典籍,这便是邬文化的原型。若要写作洪荒流小说,大可以将之设定成巨人国度佻人国或大秦国之人。

延伸资料:

《武王伐纣书》;《周朝秘史》;《竹书纪年》;

《借神演史的封神演义》,谈凤樑、陈泳超著,辽宁教育出版社;

《的文化批评》,张永芳著,中国文史出版社。

待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溥... “一入宫门深似海”,古人都认为一旦女子进入皇宫,就很难再离开,许多宫女都会惨死深宫,即便是侥幸活下来...
原创 藩... 我是狼君,一个爱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将大唐盛世拦腰折断,一棵参天大树被一场长...
原创 清... 人们都说想要改变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榆木脑袋的人,能把你气死,那要是想要改变一个从根子里都已经腐朽到不...
原创 熬... 三足鼎立,最后却是司马家得了江山。为什么是司马家?司马懿出身于世家大族,尽管他年轻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原创 为... 看过古装剧的人,想必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人们通常将说此话的人称之为更夫。更夫不...
原创 整... 国民革命军74军组建于1937年淞沪会战时期,这支部队在抗战时期曾打过很多著名的战役。在抗战时,这支...
原创 粟... 1958年粟裕大将受到错误的批判,很多将领都为粟裕感到不平,他们纷纷站出来为粟裕说话,他们都是谁呢?...
原创 慈... 慈禧一生中只写了一首诗,然而这首诗却在小学课本中被广为传颂,几乎人人都读过。这是为何呢?是因为这首诗...
原创 十...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十六国外谁著史,千百年...
原创 看... 人们迷恋远去的旧时光,也就连带着好奇过去的秘辛八卦,清朝历史上最有名的八卦恐怕就是多尔衮和孝庄皇后的...
原创 清... 据文献记载,在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百人;在顺治入关后,皇族人数增加到四百人;康熙年间,皇族人数近...
原创 活... 皇帝是我国封建统治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坐在殿堂之上,受着百官的朝拜,尊为九五之尊,自称天子,怀柔天下,...
原创 弘... 弘历当年13岁,雍正皇帝为何越过长子立他为嗣,这一点很重要 对于康乾盛世大家都应该非常熟悉这个时期,...
原创 从... 战国时期,中国有许多国家,最后到了战国时代,还剩下七个国家,人称“战国七雄”。“战国七雄”就是所谓的...
原创 你... 作者:赵心放 “汉书下酒”的典故值得一品。说的是宋代有个叫苏舜钦的诗人,喜欢饮酒,十分豪放,每次读《...
原创 上... 前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全国上下为了抗美援朝而紧急动员。在这个特殊的背景下,一位女战士柳岳继...
原创 大... 引言 禹娶于涂,辛、壬、癸、甲而去,生子启呱呱啼不及视,三过其门而不入室,务在救时,今江州涂山是也,...
原创 皇... 我国古代有将近500位皇帝,每个皇帝在去世以后都会有一个谥号,这个谥号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子谥父...
原创 “...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这句话读的时候就很有气势,虽然短短的几句话,却道尽了军人英姿,特别...
原创 只... 只因他长得丑,状元之位被皇帝剥夺,他怒而造反将王朝推翻。 今天的你,对于科举制度了解多少?只是觉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