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千年郑学焕新彩——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峡山举办
迪丽瓦拉
2025-10-01 08:03:53
0

鲁网8月27日讯(记者 王玉龙)东汉大儒郑玄可能不会想到,在近两千年后的今天,他的学术思想不仅没有随着时光消逝,反而在山东潍坊的现代会议中心里被一群学者热烈讨论着。

2025年8月26-27日,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在潍坊市峡山区举办。这场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华孔子学会经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主办的学术会议,吸引了全国众多学者齐聚一堂。

与会专家们围绕“弘扬传承郑玄文化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主题,探讨这位东汉大儒的思想遗产如何能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郑玄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价值,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重新挖掘和诠释。

聚焦郑学当代价值

清晨的峡山国际会议中心,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经学研究者。开幕式上,郑氏后人代表郑为理和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陈壁生分别致辞,表达了对于传承郑玄学术思想的共同期待。

首届全国郑玄经学学术研讨会是一场高规格的学术活动。研讨会以“弘扬传承郑玄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主题,聚焦郑玄经学与东亚文化、六经融通、礼学当代意义等关键议题。

会议不仅局限于学术讨论,还安排了参观郑公祠、康成书院等历史文化遗迹的活动,观摩了郑玄文化主题书画展,让与会者能够亲身感受郑玄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连接学术研究与历史现场。

青砖灰瓦间,郑公祠屹立千年。学者们驻足凝视,不再仅仅是在瞻仰一位汉代大儒的遗迹,更是在探寻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精神脉络。学术与大众的边界在此消弭,只为实现同一个目标:让千年“郑学”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探寻郑学多维面貌

开幕式及主题报告中,山东师范大学丁鼎教授阐述了“郑玄《春秋》学成就论略”,南京师范大学方向东教授探讨了“郑注酒礼与文化意义”,山东大学王承略教授解析了“齐鲁文化典概览·郑玄”,清华大学唐文明教授谈论了“超越问题在经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山东大学王新春教授谈了“郑玄的经典《周易》象视域诠释与王道重建”,清华大学赵晓力讲解了“重其衰麻·减其日月:郑玄齐衰三月服义”。

研讨会设置了多个分论坛。分组讨论中,学者们从自己研究出发,以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郑玄的学术思想,展现了郑学研究的多样性和当代价值。

与会学者们普遍认为,郑玄的学术贡献不仅在于“述先圣之元意”注释经典,更在于他 “整百家之不齐”的学术整合能力。他打破了学派壁垒,推动了汉代经学的统一与发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其学术贡献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传统学术研究。在经学重振的今天,更应该多角度挖掘郑玄文化的更大意义。

重新发现郑玄意义

潍坊不仅是郑玄的故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8000年来,潍水之畔孕育出蓬勃的文化形态。这里曾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齐文化的腹地、两汉经学的重镇。从“三皇五帝”中的虞舜,到“建安七子”中的孔融,从北宋名相寇准,到明代散曲大家冯惟敏,无数先贤在此留下璀璨印记。而大儒郑玄,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文化坐标。郑玄的学术成就与精神品格,不仅是潍坊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脉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1988年5月,由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发起主办“全国郑玄学术讨论会”,由此肇始,“郑玄”逐步走入学人、百姓视野。

近年来,潍坊市持续推进郑玄文化的挖掘、保护与转化。在峡山区修缮郑公祠、建设郑玄文化展示平台,让先贤遗迹成为文化传承的“实体课堂”;常态化举办郑玄文化宣传推介会、经学研学等活动,推动“郑学”从学术殿堂走向大众生活;更将郑玄文化与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等特色文化IP联动,探索“传统文化+文旅”“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路径。

现在学者普遍认为,郑玄不仅是经学大师,也是纬学大师,是两汉儒学的集大成者,其在文献整理、教育、术数等领域均有显著成就。

学者们不仅研究郑玄的学术成就,更关注其精神品格。郑玄一生历经坎坷,但始终持志守正、不阿权贵、淡泊禄利、潜心治学。即便身处“党锢之祸”的动荡,仍讲学不辍、著述不止,数千弟子遍及天下,为后世树立了“为师以严、为学以实”的典范。他以“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精研训诂、开创“以经解经”之法,深刻影响清代乾嘉学派,成为中国传统学术方法的重要源头。在今天强调学术规范和严谨性的背景下,郑玄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会议结束后,学者们将离开潍坊。但郑玄的学术精神不会消散。他的注经依然在古籍中闪烁智慧光芒,他“整百家之不齐”的学术气魄仍激励着当代学人。

美术馆内,那些以郑玄注经名句为内容的书法作品,吸引着年轻人驻足拍照;康成书院前,家长们向孩子讲述郑玄勤学的故事;廉政教育基地,郑玄注解的“六廉”思想正熏陶一批又一批的干部职工……从潍坊到全国,从书斋到社会,郑玄文化正悄然融入现代生活。吉光片羽,俯首珠贝,这些文化碎片汇聚起来,正让两千年前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光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香山革命纪念馆:百余张历史照片... 8月28日,“烽火记忆——《晋察冀画报》影像史料展”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开幕。100余张历史照片、20余...
李公明︱一周书记:以宏观历史研... 《中国绘画:元至清》,[美] 巫鸿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丨世纪文景,2025年3月版,600页,168....
字古以来丨最早的“雀”字原来是...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借助AI技术...
原创 仁... 后世的网友们常常喜欢讨论古代的太子,因为这个位置堪称“刀尖上跳舞”。身为储君,如果表现不佳,就会被视...
原创 常...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过去喊着反日口号的韩国总统,上台没多久就跑去日本“握手言和”,还飞到美国跟特朗普“...
黄河清风·丝路人物史话|权德舆...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县)人,唐朝宰相、文学家。略阳权氏是当地豪...
原创 日... 日本近期的一系列军事举动,越来越显得不寻常。防卫预算猛增16.5%,达到战后最高纪录,“加贺”号护卫...
原创 朱... 大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年仅二十岁的燕王朱棣正式就藩,前往北平镇守一方。两年后的洪武十五年...
原创 康... 清朝的盛世由一位少年天子开创,他便是康熙皇帝。康熙不仅是清王朝历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统治者,也是将清...
原创 慈...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个颇具争议且极为知名的人物。她不仅打破了古代封建王朝中“后宫不得干...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瑞麟传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抗战精神,8月2...
原创 如... 有三位出自瓦岗军的大唐开国名将,至今仍在史册与民间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分别是名号繁多、后来被称为李勣...
原创 焚... 前言 在历史的迷雾中,秦始皇这一传奇人物的身影总是笼罩在一层神秘的面纱下,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谜团之一...
原创 曹... 曹操未能统一天下的原因,往往被历史学者归结于他的军事战略失败。然而,诸葛亮对曹操的军事能力有过一番独...
镇江人张谨农:他为南京设计了大... 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解放路2号的南京军区大礼堂低头在投降书上签字,呈交中...
四寸人偶竟是立体的“西汉医学教... 四寸人偶竟是立体的“西汉医学教科书” 成都博物馆展出的经穴髹漆人像。 图据成都博物馆 绵阳出土...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中的“英国”:一个曾经的法治国 翻阅中国古籍,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英国、韩国、巴西这些国家的名...
原创 从... 在非洲辽阔的大陆上,曾经有一个国家被世人誉为“非洲的明珠”。它的土地蕴藏着无数财富,黄金与钻石储量丰...
原创 最... 孙耀庭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监,见证了紫禁城的最后辉煌和末代皇族的悲凉命运。他经历了清朝的灭亡、民国...
原创 曹... 谥号的意义与历史背景 谥号是古代中国对去世者进行评价的方式,尤其是对于地位较高的个人。其评价基于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