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成功占领关中后,尊楚怀王为“义帝”,这个“义帝”的称号并不是指某一国的国君,而是象征着他是天下的共主,这与东周天子的地位相似。虽然当时楚怀王手中仍掌握着大量的军队,但项羽并不急于处决他,因为杀掉“义帝”还需要等待时机。在楚怀王之外,项羽还封了二十个诸侯王,这一举措意在稳固自己的统治。
项羽在关中所采取的征服方式也充满了血腥与暴力。为了修建封王赐爵台,强迫百姓参与劳动,导致数以万计的劳工死亡。尸体堆积在高台下,现场的哭声此起彼伏,成群的百姓在大雨中哭泣,兄弟失散,夫妻离散的悲痛场面令人心碎。这些百姓的泪水似乎形成了一条条看不见的河流,诉说着无尽的苦楚。
公元前206年二月,经过长时间的劳作,封王赐爵台终于完成了。在这个台上,项羽开始了分封诸侯的仪式。台有三层,台顶高达三丈,宽二十四丈,第三层是项羽的坐席,第二层则是诸侯王的所在,所有封王者都衣冠整齐,等待着分土授封的时刻。第一层是各地的侯爵,个个充满期待,仿佛这是他们命运的转折点。台下,四十万大军列阵成行,刀枪林立,气氛庄严而紧张。
台顶高耸入云,中央供奉着“皇天后土”的神位,旁边是象征山川社稷的神像,上方安置着九鼎和传国玉玺,象征着天命和王权。除了项羽和范增外,还为楚怀王预留了一个虚位。项羽在庄严的仪式中,跪拜了天神、地神以及山川河流之神。他乘坐着由六匹骏马拉着的华丽羽盖云车,仪式一时达到高潮,众诸侯争先恐后地捧着车辕,推着轮轴,似乎整个天下的命运就在这一刻发生了改变。
然而,正当仪式进行之时,天色骤然变暗,狂风大作,黑雾弥漫,暴雨如注,仿佛是关中大地的神鬼在为这场权力游戏哭泣。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在彭城建立了自己的都城。西楚的领土包括九个郡,其中两个属于魏国,七个属于楚国。
长江的下游流域,地理上呈现出西南至东北的走向,西楚的大部分领土都位于长江以西,因此被称为西楚。霸王一词是向春秋五霸致敬的象征,西楚霸王项羽的地位和这些古代霸主相仿,象征着分封制的恢复。
项羽在西楚内部的划分也显得十分精细。他将九江郡封给了英布,而庐江郡则给了吴芮。除此之外,西楚国内的郡还分为王、长、公三个级别的行政区划。楚国的郡长相当于秦国的郡守,负责统治一个地区,而公则类似于县令,但其管辖范围要更广。项羽曾受封鲁国,这样他便保留了多个县,包括曲阜。
在西楚的治理结构下,项羽的亲信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砀郡长项它,曾在项梁起兵后统领军队。项它虽然在硬仗中屡屡失败,但在避免全面失败和保全军队方面却异常擅长。项羽给他分配的任务往往是通过占领空地来逐步稳固楚国的边疆,因此项它并不被视为项羽的威胁。
薛郡长项冠负责薛郡的管理。在与章邯的对峙期间,项羽派项冠和项悍带领一万兵力南下,占领了薛郡。项冠的策略很成功,不仅在战略上占得先机,还在彭城北方建立了新的防线,为项羽提供了稳定的后方。
会稽郡长项声则负责会稽和鄣郡两地的防守。项羽入关后,他便派项声回到江东,加强了这些地方的防线,为后来的征战提供了充足的兵员和物资。项声无疑是项羽的重要支持者,对西楚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这些细致的分封和管理,项羽不仅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还为之后的长时间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系列政治与军事举措,不仅显示了项羽的战略眼光,也展现了他对西楚国土治理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