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先贤抗战故事(24)】陈铭珊:药品无声 使命有光
迪丽瓦拉
2025-10-01 17:31:17
0

民建先贤抗战故事

药品无声 使命有光

陈铭珊:(1916-2003),浙江萧山人。1952年参加民建,曾任第一、二届民建中央委员,第三届常委,第四至六届副主席,第七、八届名誉副主席,民建上海分会秘书长、副主委、主委。曾任南洋药房、万国药房副经理,上海信谊药厂副经理、经理、总经理,第六届全国工商联顾问,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至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陈铭珊少年时期跟随父亲举家迁至绍兴,初中毕业后,由于家中无法再继续供他上学,他就到上海南洋药房做学徒。由于他肯吃苦又勤奋,业务能力突飞猛进,后应聘成为万国药房副经理兼营业主任,还兼新光药厂厂长。1942年起,他成为上海信谊药厂的重要管理者。在此期间,他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为新四军秘密输送药品,有力地打破了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的封锁,为支援抗战作出了宝贵贡献。

1937年8月13日,日本军舰突然向上海闸北猛烈炮击,海军陆战队随即发起大规模进攻,淞沪会战就此爆发。面对敌军的疯狂侵略,中国军队英勇抵抗,战斗持续三个多月。战火席卷上海,日军轰炸无休无止,整个城市陷入危机之中。

在外白渡桥附近,日军设置哨卡,强令过桥者向其脱帽鞠躬。而那时的陈铭珊正在雷士德工学院上课,外白渡桥是必经之路,他不甘忍受这一羞辱,毅然决定中断学习。

与此同时,随着战火的迅速蔓延,母亲和四个弟妹在家乡萧山所居住的房屋不幸遭遇了日军飞机的轰炸,毁灭性的冲击让他们在瓦垒堆中艰难地爬出。经过艰难的逃亡,终于从萧山辗转温州最终乘船来到了上海。遭此浩劫,国仇家恨交织,一家人抗日救国的信念愈发坚定。

当时陈铭珊还是一个普通的职员,由于家境困苦,为了维持生计,陈铭珊将大妹陈瑾亚介绍到上海第三红十字医院当护士。1938 年初,陈铭珊突然接到医院的通知,称她的妹妹陈瑾亚不辞而别,去向不明。陈母得知消息后,焦急万分,心急如焚。陈铭珊也感到异常不安和困惑。几天后,终于收到了陈瑾亚从温州寄来的信。信中写道,陈瑾亚与一批同事一同前往抗日前线,但她们在前往地点上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提议前往重庆,而另一部分人则主张去皖南。经过深思熟虑,陈瑾亚决定跟随前往皖南。面对陈瑾亚的决定,陈母更是忧心如焚,她深知抗战局势紧张,前往战区,凶险重重。为了让陈瑾亚回家,陈母急切地请陈铭珊给妹妹写信,让她赶快返回。然而,由于信中没有留下具体的地址,陈铭珊根本无法联系到她。无奈之下, 他们只能在心头时刻牵挂着陈瑾亚的安危,对抗战形势更是多了一份关切。

抗战期间,包括新四军在内的中共军队长期在复杂环境中坚持作战,几乎都面临伤病频繁而医务人员短缺的局面。而医务人员的培养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短期内很难见效。因此,从各大城市医院、医学院吸纳专业的医生、护士和医校毕业生充实部队,成为中共的一项重要方针。

皖南事变后,陈瑾亚随一批同事奔赴苏北,毅然走上抗日战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她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1939年的一天,陈铭珊在万国药房任副经理时,一位客人带来一张小小的便条,上面的字迹熟悉而坚定,他瞬间明白了,这正是失联已久的妹妹所传来的消息!陈瑾亚希望哥哥能帮忙准备一些急需药品。这一刻,陈铭珊内心翻涌不已。他深知,这不仅是来自亲人的求助,更是来自抗战前线的召唤。他毫不犹豫地答应,利用自己合法的身份,把妹妹要求的药品如数配齐,暗中为新四军提供医疗物资。

1942年,上海局势愈发紧张,日伪特务四处搜捕抗日分子,空气中弥漫着肃杀的气息。陈铭珊搬进了上海新村19号,三楼住的是信谊药厂总经理鲍国昌的岳母,而鲍国昌的妻子杨玉清,则是革命者杨恺的姐姐。一天,陈铭珊偶然听闻,杨恺因病返回上海休养。一次闲谈中,杨恺透露,他与陈瑾亚一同在抗日前线工作。听闻此言,陈铭珊惊喜不已,自此,两家人更觉亲密无间,时常交流抗日形势,并在暗中协同作战。陈铭珊还得知杨恺夫妇秘密动员了一批青年奔赴抗战前线,为新四军输送新鲜血液。

陈铭珊上海新村19号的家也成为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庇护所。据陈铭珊之子陈定国回忆,“当时的家是标准的里弄房子,北向入口,南向楼层有阳台,地面层有花园和通里弄的花园前门,经常有陌生人来取物品,前门进来,进屋穿上爸爸的西装后再从后门出去。”

1945年春天,抗战进入白热化阶段。一天,陈铭珊收到一封从根据地寄来的信,信中是杨恺急需药品的亲笔留言。陈铭珊立刻找到鲍国昌,将情况详细说明。两人商议后,决定利用陈铭珊在药厂的便利,将厂内生产的消治龙片、退热针等急需药物秘密运出。他们把消治龙片、退热针、新雪花散等一些消炎止痛杀菌的药品以及消毒棉、绷带和一些医药器材装进一只木箱,为了不引起怀疑,外面伪装成普通的货物。夜幕降临,城市沉入黑暗,但上海的地下抗战网络却在悄然运作。当时在英商天祥洋行当跑街的曹伯年是陈铭珊的老朋友,他曾带来过陈瑾亚的信件,陈铭珊对他的身份心知肚明,却从不说破。那晚,他请曹伯年到家吃饭,然后叫了一辆三轮车把木箱装车送走,曹伯年避开巡逻的日伪军,穿过层层封锁,将这批珍贵的药品安全送抵新四军根据地。后来陈铭珊才知道,曹伯年是新四军的联络员,来往于上海和苏北之间,化名曹达。

对于为新四军送药之事,陈铭珊曾这样说过:“这些事情不敢说对统一战线有什么贡献,权作为一个普通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吧。”他还常常感叹:“我只不过做了点滴小事,党都一直记得我。”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陈铭珊的选择是基于对国家深沉的爱。正是无数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在暗夜中点燃微光,最终汇聚成驱散侵略者的烈焰,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他们的事迹,不应被遗忘,而应成为我们后人永远铭记的精神丰碑。

来源:中国民主建国会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妻... 成吉思汗,不仅是蒙古人的英雄,还是被后世尊奉为一代天骄的伟大人物。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原本生活在...
原创 曹... 导读:在曹操斩杀吕布之时,传闻他并未徇问身边的谋士郭嘉等人意见,而是在场的另一位客人刘备面前提出问题...
原创 关... 《三国演义》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部描写东汉末年至西晋初近百年风云变幻的长...
原创 周... 在中国古代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王朝是周朝。从西周武王开始,到东周末代天子去世,前后历时八百年左右。 ...
原创 苏... 随着苏联的瓦解,俄罗斯联邦在叶利钦的领导下正式走向独立,成为一个主权国家。然而,这份独立并没有为叶利...
原创 曹... 导读:曹操最霸气的二句话,一句网友用来讽刺国足,一句成中年人座右铭 文/老陈讲历史 哈喽大家好,今...
原创 同... 我认为最致命的问题在于李自成缺乏治理国家的实际经验。相比之下,刘邦和朱元璋在建立政权之前,已经有了一...
原创 大... 明朝的覆灭总让人感到无奈。和历史上的其他朝代一样,明朝的崩塌并非单纯的外敌来袭,更是内忧外患积累的结...
原创 司... 一、谁的青春不张狂 在《高士传》中,记载了一则关于司马懿年轻时的故事,颇具趣味。年轻的司马懿外出...
原创 没... 芬兰,这个坐落在北欧的国家,紧贴着俄罗斯西部边境,与俄国的接壤线长达1300多公里。尤其是靠近圣彼得...
原创 战... 按理说,楚国并非周朝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周天子最终仍然承认楚国具备诸侯之地位,事实上楚国却保持了相...
袁世凯飞龙币:见证风云变幻的银... # 袁世凯飞龙币:见证风云变幻的银色印记 在民国时期的众多钱币中,袁世凯飞龙币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精...
长沙90后修复师让西汉铜灯、鎏... 长沙90后修复师让西汉铜灯、鎏金铜鸟重现汉代工艺 铜锈里打捞千年历史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任波 在长...
原创 晚... 这组照片拍摄于晚清光绪二十八年(约1902年),记录的是百年前普通百姓的日常景象。画面里既有后期晚清...
原创 为... 刘伯温,元末的文学家与政治家,被后人誉为明朝开国的重要功臣。他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心中一直怀着一位如...
原创 他... 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是一场彻底改写历史进程的精彩战事。经历北方曹操带队南下的军事压迫,天下局势似乎只...
家传珍宝再现:中华民国双旗开国... 在贵州省境内,卢先生家中珍藏着一件承载家族百年记忆的稀世瑰宝 —— 中华民国双旗开国纪念币十文。这枚...
《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文... 新华社雅典8月28日电(记者陈刚)《新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英文版)新书发布会暨“浴火涅槃:文明与战...
原创 三... 三国群雄纷起,争霸与智谋交相辉映,成为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后来人们依据三国故事创作...
原创 8... 1985年的北京,秋意渐浓。秦城监狱的一间铁窗后,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正坐在床边,目光透过铁栅望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