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有无篡汉?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就明白骂他汉贼并非冤枉
迪丽瓦拉
2024-11-17 06:42:52
0

原标题:曹操一生有无篡汉?看看他做的那些事,就明白骂他汉贼并非冤枉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针对曹操的数起谋反案,发生在许都,和汉献帝朝廷密切,曹操就予以无情的打击和血腥的镇压。而发生在邺城,和曹操政权关系密切,曹操就谨慎对待,淡化处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魏国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除了对付汉献帝以及拥汉派之外,曹操为移换汉祚,其着力点还有另外两个方面:一是对外攻城略地以建立盖世军功,打败消灭各个割据势力,以造就解民倒悬,天命所归的社会舆论;二是“自当作家门”,不仅使用铁的手腕对反对派进行清洗和镇压,同时还要保证内部的相对稳定。具体看来,曹魏代汉奠基过程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安元年至十三年)为曹操功业奠定时期。

在这一时期,曹操对外一岁数征,降张绣、灭吕布、破二袁,地盘由兖州一隅扩大为兖、徐、青、冀、幽、并、豫、司八州。显然这一时期曹操以军事胜利图谋政权的生存与发展,主要矛盾是外向的。而对于易代之话题,曹操持极其谨慎之态度。汉侍中太史令王立数言于献帝曰:

“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代火者土也,承汉者魏也,能安天下者,曹姓也,唯委任曹氏而已。”曹操闻之,使人语立曰:“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从对王立所言的敏感程度上,即知曹操在对移运汉鼎的问题上是十分谨慎的,对拥汉力量的强大有着清醒的认识。

这一问题还表现在该时期曹操所任官职的变化上。建安元年(196),因“袁绍耻班在公下,不肯受”,曹操毫不犹豫地以“大将军让绍”,甘愿充任司空。实际上二人均为割据军阀,不可能同立于汉朝廷,操之揖让对自己权力并无实际影响。曹操定是虑及己之资望和实力均不如袁绍,故作高姿态,以缓和与挟天子不成且颇有悔意的袁绍之间的矛盾,否则袁绍振臂一呼,兵指许昌,曹操很可能成为其清君侧之对象。

建安十三年夏六月,曹操已基本统一北方,并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军阀,这才用行政改革的方式为自己的权力作了名分上的定位。曹操恢复汉初三公制度,但罢黜太尉,而自为丞相,并以其心腹郗虑为御史大夫,这显然是为其实际权力和地位作注脚,但又不嫌过分,绝对与其在该阶段所建的事功相称。可以说这步棋走得相当稳健。

事实证明,曹操的理智和低调是非常必要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稳定了人心。与董卓甫挟天子即“迁相国,封郿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得专废立,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的情形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当然这是忌惮拥汉力量而致,或者说挟天子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挟制住了曹操自己。

第二阶段(建安十三年至十六年)为曹操以退为进时期。

赤壁之战,曹操遭遇平生未有之惨败,元气大伤,仓皇北返。这导致其在第一阶段中以军功建立起来的权威颇有些动摇。建安十四年,周瑜说孙权西取益州,权担心曹操复来相攻,可能有腹背受敌之虞,瑜为权分析北方形势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其后的历史充分证明周瑜之预见十分准确。

迄至建安十六年二月,未见曹操对外军事行动之记载。在以战称雄的三国时期,如此长时间的休兵颇不正常。显然,曹操在这段时间内除恢复军力外,重点致力于对反对派尤其是拥汉力量的镇压与防范。

《后汉书》卷十下《献帝伏皇后纪》载,伏后“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时间是在建安十四年之后。可见这一时期曹操在政治、军事上处于被动地位,故献帝与伏后选择此时为反扑良机。在这种不利的态势下,曹操自然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封爵来推动汉魏禅代,而是转向“作家门"。建安十五年,曹操颁布《让县自明本志令》,声称:自己“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表明绝无不臣之心,不逊之志,以作为以退为进,稳定敌对势力的缓兵之计。建安十六年春正月,曹操“分所让三县万五千封三子,植为平原侯,据为范阳候,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田并以天子名义封“世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曹操在此被动状态下大植亲党,从某种意义上说亦为自保之举。不容忽视的是,建安十五年,曹操竟对交州刺史士燮“加以九锡六佾之舞”。“九锡”非人臣之礼,“六佾“在汉时亦非一般诸侯王可得享。何况在赤壁之战前,曹操以汉廷名义已先后封士燮为绥南中郎将、安远将军、龙度亭侯。

州郡牧守只不过是二千石官,且士燮于汉廷实无功勋可言,而曹操猝以“九锡六佾"相加,确为暗藏玄机。此举除笼络士燮日后配合曹操攻伐孙权外,更重要的是借助交州势力的臣服和归顺来巩固曹操的地位和权威,以对自己在朝中所处不利地位稍作匡助。

第三阶段(建安十六年至二十五年)是汉魏禅代的实际操作阶段。

曹操对外征伐马不停蹄,对内经营紧锣密鼓。其中一条不变的原则是,禅代过程的每一步推进均以相应的军功作为依据和基础。曹操辗转东西,战事频繁,建功之心非常迫切。但令人惊诧莫名的是,在战事上曹操总是见好就收,小胜即归。

对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第一,曹操对外但求小功、绝不弄险。否则非但没有克敌之胜算,还会自损威名,给拥汉派制造把柄和时机。

第二,曹操借军功为经营汉魏禅代做准备,军功和曹操的封爵、优遇以及魏国建置之进程等无不一一对应,绝无无功受禄之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曹操的小心谨慎,对反曹势力不敢掉以轻心。

在此试举一例:

建安二十年,曹操降张鲁而据汉中,“蜀人震恐”。“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刘)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面对如此大好形势,曹操没有乘胜而进,反而举棋不定。以司马懿、刘晔为代表的谋臣,建议应疾进克敌,一举占领蜀地。

司马懿谏道:

“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征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也”:刘晔亦进曰:“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

然而,操却引汉光武帝“人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之言,拒绝了刘晔、司马懿的建策。曹操在是否进军巴蜀的问题上徘徊了良久,而理智的天平最终偏向了对内部的稳定与经营。

蜀谋臣法正当时即洞察操之内忧:

“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速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

法正说的“内忧”,即是指曹操虽然杀了伏后,但还是心有余悸,担心汉献帝心不甘,又会制造新的动乱。加之曹操觉得刘备、诸葛亮并不好对付,如果贸然进兵巴蜀,不能取胜,反而会给汉献帝和东汉的朝廷大臣藉以口实,从而加大代汉步骤的难度。权衡再三后,曹操还是见好就收,在攻克汉中之后,迅速班师回朝。

曹操这一阶段的经营与前两个阶段迥然有别。如果说在前两个阶段,曹操所有的活动仅是为汉魏易代制造间接推动力的话;那么,在第三阶段,曹操则进入了汉魏易代的直接准备和具体操作。操除了封公晋王,扩大和完善魏国的建置之外,还转向魏国的行政建设。

但有一点尚须指出:除把部分汉官转化为魏官、完成基本的职官设置外,曹操还在建安二十年(215)推出两项用意十分明显的政策,即:“承制封拜诸侯守相”和“置名号侯至五大夫,与旧列侯、关内侯凡十六等,以赏军功”。魏国初建,曹操即运用权力大量封官授爵,虽然是以天子的名义,但从汉代风气甚盛的二重君主观的视角考量,这些受封者必然会成为曹氏“家臣”,此项措施显然是为了魏室即祚而广泛笼络人心。

曹操除把大部分汉官转化为魏官、完成基本的职官设置外,他还要彻底清除残存汉官中的异己分子。金祎谋反案发生后,“(魏)王闻王必死,盛怒,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乃实贼也'。皆杀之”。

论者多以此为曹操滥杀之典型,但若从汉魏易代的角度考虑,正好说明曹操对待许昌残存的汉官极不放心,只有借金袆案除患务尽,方可解心头之忧。汉、魏职官系统的一虚一盈,十分明显地昭示了曹操的代汉取向。总之,曹操一生谨慎,在汉魏禅代的前期经营中,其政策无不基于建立曹魏政权并为汉魏权力平稳交接奠定基础。

曹操从对天子的抚、压,到对拥汉力量防范和诛杀;从经营内部政局,到把握外部环境,虽然手法有轻重、形式有不同,但无不以“作家门”为取向,无不以平稳完成受命更祚为旨归。曹操不愧为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不仅用武力扫平了北方群雄,又将拥护东汉的贵族、外戚势力逐一剪除。苦心经营了近三十年,才彻底动摇了东汉王朝的国本。但曹魏代汉仍非易事,因为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身边,就等于向世人宣告,他承认了汉献帝的合法性、正统性。魏武虽为马上天子,但他却不能用汤武革命的方法来革除汉命。

身为汉臣的曹操要取代东汉,唯一的办法就是采用禅让的模式。然而禅让并不容易,尧舜传说不可靠,王莽代汉又以失败而告终。对于禅让,曹操心里没底,所以当手下谋臣武将纷纷劝他称帝时,他却无奈地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