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陈毅出任市长。这时候的上海在国民党的经营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一天,陈毅市长下班后来到了苏州河畔,只见这一带路不成路,房不像房,于是沿河走去。
这地方早先是外国资本家开的硫酸厂,烟囱在喷吐着浓烈刺鼻的酸雾,废水四处泛滥,穷人的住处像猪棚似的,一个紧挨一个,没有路,只有两脚踩成的烂泥通道。没有垃圾箱,死老鼠、烂菜帮泡在脏水里。
陈老总却意外发现了一个水龙头,一问才知道:全弄住了一万多人,仅有两个公共自来水龙头,却被水霸管住,水费贵得吓人。陈老总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于是,没有心情看下去了,立即回到办公室,叫来了工务局长。
然后,陈老总和工务局长摊开一张上海市区图,只见围绕旧租界的四周,密密麻麻地标着一片黑点, 工务局长说:“这些都是棚户区,上海市共322处,居民近百万。”
陈老总愤然地拍着地图,大声地说:“上海是工人阶级的摇篮,可是上海的工人就是在这样的摇籃里长大的啊!.....解放了,怎能继续这样下去?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把棚户区彻底消灭掉。”
“怎么消灭呀?”工务局长问道,“国民党搞了几十年对这都丝毫没有办法。”
“不是丝毫没有办法,而是国民党的这些官僚们只顾自己,压根儿没想着去为老百姓解决这个问题。要解决的话,办法其实很简单,建设工人新村嘛!”陈老总说。
尽管当时上海经济十分困难,在陈老总的主持下,市政府还是决定一步步地解决棚户区的问题。陈老总说:“先解决吃水、用电、修厕所和道路问题,然后再改善其它生活条件。”
1950年1月,上海市棚户区的改造工程全面展开了,一批批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战士以及以工代赈的失业工人,浩浩荡荡地开入棚户区。到1952年,上海市第一个新楼成群的工人住宅区——曹杨新村拔地而起,工人的生活条件完全变了。很快,整个上海社会面貌也变了。
陈老总的上海市的棚户区改造,可以说是中共占领大城市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棚户区改造,成绩斐然。由此陈毅元帅也成为了中共执政后棚户区改造的第一人。陈冠任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书记述了此事,该书史料新颖,吸收了近年来史学界关于十大元帅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名列中国军事畅销书热卖榜第一名(如图)。
本书作者友情提示:该书已经出现盗版(书价低于最低价49.8元的均为盗版),购书请到正规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