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天下动荡,群雄并起。此时李渊在儿子李世民的极力劝说下,于太原起兵反隋,揭开了波澜壮阔的反隋战争序幕。大军一路攻入关中,势如破竹,最终建立了大唐王朝,李渊也因此成为开国之君。
唐朝初立,英才辈出,许多能征善战之士纷纷投奔李唐阵营。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程咬金与秦琼。李渊慧眼识人,将二人分派到李世民麾下,成为他最倚重的左膀右臂,随其征战四方,功勋累累。
在美良川之战中,尉迟恭大败,最终归降唐军。这一役中,秦琼表现尤为突出,立下赫赫战功。李渊大为欣喜,赐予他一只金瓶,并亲自嘉奖道:“你远离妻儿,不畏艰险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如此大功,我的肉都能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些赏赐与财物!”于是任命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随着尉迟恭的加入,李世民的军力更为壮大,三员大将并肩作战,为其后来的夺嫡之战埋下了胜利的伏笔。
到了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一举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夺取政权。尉迟恭则率兵直入皇宫,迫使李渊交出兵权,并推举天策系将领出任十二卫大将军。其后,李渊顺从安排,封秦琼为左武卫大将军,程咬金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恭为右武侯大将军。自此,秦琼与尉迟恭成为当时手握实权的顶尖将领。
然而,英雄纵有千般功勋,终究难逃时运与性格的局限。秦琼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历经二百余场战斗,身上伤痕累累。年老后久病缠身,已难再披甲上阵。李世民权衡再三,最终决定收回兵权,让他安享晚年。至于尉迟恭,虽是李世民最为信赖的心腹,曾在危难之际多次救过他的性命,但朝政讲究平衡,过于强势的武将也会引发隐患。尉迟恭勇猛无双,却直来直往,不懂人情世故,几乎把所有宰相得罪殆尽。李世民即便心中器重,也不能因他而动摇朝廷根本,只能收回兵权,改任同州刺史。
相比之下,程咬金却懂得在庙堂上周旋。他觉得自己名字过于粗俗,特意改了一个文雅的名字;为拉拢士族,还迎娶了“五姓七望”之一清河崔氏,即便对方是年近四十的寡妇,他也毫不介意。此举虽然牺牲个人情感,却让他在士大夫中获得支持。再加上与百官关系融洽,程咬金在朝廷中如鱼得水,机会自然源源不断。
铁山獠人叛乱爆发时,李世民立即派他前去平叛。程咬金果断出击,旗开得胜,成功平息动乱。班师回朝后,李世民龙颜大悦,甚至赐婚清河公主给程咬金之子程处默。从此,程家不仅在朝堂有势,更成为皇亲国戚。程咬金也因此声望大振,成为朝廷不可或缺的大将。
此后,他四度出任十二卫大将军,多次因功受封。反观秦琼与尉迟恭,虽一时风光,却各自因病体与直率而失去重用,仅有一次执掌十二卫的经历,最终都归于闲散。
结语:
若论武艺,程咬金远不及秦琼、尉迟恭;若论战功,也难与二人比肩。然而在情商与人际交往方面,他却远胜对手数倍。事实证明,在庙堂与职场中,光有实力并不足以长久立足,高情商往往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步步高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