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提得有点不太合时宜,所谓的“李斯背叛秦始皇”,到底按照什么标准来判定?难道你指的是他与赵高合谋,篡改诏书、逼扶苏自尽、让胡亥登基的那件事吗?也许你想说的就是这件事,我就按这个方向来理解和说明。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就比较容易看清。
这也不能说是李斯背叛秦始皇。自始至终,李斯对秦始皇尽心尽力,曾是辅佐秦始皇完成六国统一的重要功臣,后来也成为秦朝的丞相,确实做到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这个职务本身就是协助皇帝理国政事的高官,既要统筹百事,又要依据百官的功过来进行赏罚,握有不小的权力。然而,他们的地位并非牢不可破,只要不称职或触犯君主,就有可能被罢免。大权在握的同时,李斯也显示出对权位的强烈贪恋,这一点从他对韩非的嫉妒中可以看出。李斯在始皇面前谨慎周到,对待百官却往往呈现出另一副姿态。
权力的欲望,让李斯始终放不下手中的权柄,也不愿意放手,然而事与愿违,秦始皇在沙丘病逝,形势极其突然。留给后世的诏书,定位的是让长子扶苏继位。这位太子与李斯之间并不和睦,甚至对李斯的某些主张都持反对态度,这就导致他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李斯心里也很害怕,如果扶苏真的继位,是否会对自己有所清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就在这时,赵高主动找上门来策划,宣称要二人联手把扶苏替换掉,改立胡亥为皇帝。
胡亥的德行如何,李斯也知道清楚;胡亥是赵高的门徒之一。如果他们真的把胡亥立为皇帝,那么实际掌握大权的仍然是他们自己,那就等于是隐性执掌天下的皇帝。相较之下,扶苏则被视为具备雄才大略之人,与秦始皇不同,他若真能继位,极有可能成为一位守成之君,但这对他们而言并不有利。于是,李斯咬牙下定决心,篡改诏书,使扶苏自杀,扶持胡亥成为第二任皇帝。
大概连李斯自己也没想到,得意的日子没多久就会离他远去。他所依赖的权势迅速走向崩塌,最终以腰斩收场,而他的家族也有被夷三族之命的传闻。也许,这就是一种历史的报应,警醒后人切莫被权力吞噬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