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兵败身亡的悲剧时刻,廖化拼死突围向上庸守将刘封求援,这本是绝境中的一线生机。然而刘封与孟达却对关羽的危难置若罔闻,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身亡,孟达叛逃魏国,刘封也被处死。这段历史令人不禁要问:为何刘封见死不救?究其根本,并非刘封不愿相救,而是他确实力有不逮。
首先,上庸城刚刚归附不久,局势尚不稳定。这座城池地处战略要冲,城内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观望。若刘封贸然率主力驰援关羽,留守兵力必然空虚,很可能引发城内叛乱。届时不仅上庸城可能得而复失,更会危及整个蜀汉在荆州的战略布局。从时间线上看,刘备在取得汉中之战胜利后,才命刘封、孟达攻取上庸三郡。而关羽围攻樊城之时,上庸归附尚不足月,全靠重兵驻守才能震慑地方势力。
孟达深谙其中利害,因此即便刘封多次请求单独领兵救援,他都坚决反对。廖化在绝望之下,甚至效仿春秋时期\"申包胥哭秦庭\"的典故,在刘封府前长跪不起。然而孟达对此嗤之以鼻,拂袖而去。作为副将的刘封既无必胜把握,又对上庸防务忧心忡忡——毕竟他的首要任务是稳固上庸防务。最终,心灰意冷的廖化只能黯然离去。
其次,关羽与刘封之间积怨已久,这也是孟达劝阻刘封的重要理由。刘封作为刘备养子,在刘备尚无子嗣时备受器重,甚至被视为可能的继承人。他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然而当刘备亲生儿子刘禅出生后,局势骤变。刘备称汉中王后,世子之争暗流涌动。关羽竟致信刘备,称刘封为\"螟蛉之子,不可僭越\",建议将其调离权力中心。不久后,刘封果然被派往偏远的上庸。当廖化前来求援时,孟达直言:\"即便救了关羽,他也不会感激你。\"这番话彻底打消了刘封救援的念头。
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军事形势极为不利。关羽率领的荆州军虽是蜀汉精锐,但此时已陷入曹魏和东吴的重围。曹操为解樊城之围,不仅派出于禁、庞德的七军,更调遣徐晃的精锐部队,甚至准备御驾亲征。东吴方面,吕蒙谋划多年,水陆并进,誓要夺取荆州。前有徐晃虎狼之师,后有吕蒙精锐之师,而刘封军对战场态势一无所知。荆州军此时士气低落,主将被困,这正是典型的\"围城打援\"战术。即便刘封出兵,也只会白白送死,根本无力突破重围。
可叹的是,刘封最终因对刘备的忠诚没有随孟达投魏,却仍难逃一死。这段历史悲剧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政治博弈和残酷的军事现实。上庸的防务压力、将帅间的私人恩怨、悬殊的军力对比,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最终酿成了这出令人扼腕的历史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