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的历史长卷中,元朝军队与安南(今越南)之间曾爆发过三次重大军事冲突。其中第一次元越战争尤为引人注目。当时蒙古军队虽然兵力有限,却成功攻占了安南首都升龙(今河内)。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支以骁勇善战著称的军队在撤退时一反常态,既没有纵火焚烧村庄,也没有劫掠百姓财物,反而表现得纪律严明。这种罕见的克制态度给当地居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越南民间将这些蒙古士兵戏称为\"佛贼\",这个充满矛盾意味的绰号既反映了民众的惊讶,也暗含着一丝敬意。
第一次战争结束后,越南表面上臣服于蒙古帝国,每三年定期朝贡。然而当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这位雄才大略的统治者始终对越南虎视眈眈。他精心策划了第二次元越战争,意图彻底吞并这片富庶的土地。据史料记载,公元1282年8月,忽必烈派遣其子脱欢与右丞相唆都率领一支规模空前的远征军,号称五十万之众,在越南北部边境秘密布防。这支大军以讨伐占城为名,实则日夜操练,磨刀霍霍。边境地区顿时战云密布,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面对元朝大军的威胁,越南陈朝国王陈仁宗立即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在激烈的讨论中,年仅十五岁的贵族少年陈国瓒力主先发制人。这位热血少年慷慨陈词,却因年纪尚轻而遭到群臣轻视。愤怒之下,他当场捏碎手中的柑橘,愤然离席。回到府邸后,这位倔强的少年立即召集数千家丁日夜操练。在后来的战争中,他果然身先士卒,最终成为越南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经过反复权衡,陈仁宗最终决定举全国之力与元军决一死战,这一决定得到了越南军民的一致拥护。
经过两年精心准备,元朝大军于1284年冬季发动全面进攻。训练有素的元军势如破竹,接连攻陷铁略、支棱等战略要地。越南守军节节败退,最终退守万劫要塞。危急关头,元将乌马尔率领精锐水师直扑万劫,陈仁宗急令名将陈兴道率二十万援军驰援。双方在万劫展开惨烈厮杀,最终越军不敌溃败,士兵四散奔逃。元军乘胜追击,俘虏大批越军。起初元军将领打算宽待俘虏,却震惊地发现每个战俘手臂上都刺有\"杀鞑\"二字。这一发现激怒了蒙古将领,他们立即下令处决所有俘虏,并对溃逃的越军展开无情追杀。
战局急转直下,陈仁宗被迫携王室成员远遁避难。为争取喘息之机,他忍痛将安姿公主献给元朝皇子脱欢,假意臣服。暗地里却积极整军备战,伺机反攻。转机出现在次年五月,越军抓住元军水土不服的弱点发起反攻,连战连捷,先后俘虏五万元军。时值盛夏酷暑,元军营地瘟疫肆虐,士气跌至谷底,最终不得不撤军北返。这场历时两年的第二次元越战争,以越南的惨胜告终,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