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221年,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来临,刘备在群臣的拥戴下正式登基称帝,史称其为汉昭烈帝。这位从织席贩履起家的枭雄,终于实现了复兴汉室的梦想。登基大典上,刘备郑重其事地册封了五位功勋卓著的将领为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威震华夏的关羽、勇冠三军的张飞、忠勇无双的赵云、西凉猛将马超以及老当益壮的黄忠。然而,这场本该皆大欢喜的册封却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在这五位将领中,关羽的表现最为激烈。这位向来心高气傲的将军对此次册封极为不满,甚至一度拒绝接受刘备的委任。这不禁让人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蜀汉重臣如此抵触这次封赏?要理解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五位将领各自的资历与功绩。
关羽、张飞和赵云堪称刘备集团的元老级人物。他们三人自黄巾起义时期就追随刘备,在乱世中同甘共苦。特别是关羽和张飞,与刘备桃园结义,情同手足。赵云虽稍晚加入,但在长坂坡一役中单骑救主,七进七出曹军阵营,斩杀敌将五十余员,其忠勇之名传遍天下。曹操目睹赵云神勇,不禁感叹:为何刘备能得如此猛将?
关羽的战绩更是辉煌。官渡之战前,他暂居曹营时,曾以一己之力斩杀袁绍麾下两员大将颜良、文丑,为曹操解了燃眉之急。后来镇守荆州期间,他指挥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度让曹操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若非孙权背盟偷袭荆州,关羽的功业可能更为显赫。
张飞则以勇猛著称。长坂坡一战,他单枪匹马立于桥头,一声怒吼吓退数万曹军,更当场刺死前来挑战的夏侯杰。其威名之盛,连关羽都称赞道:我三弟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曹操听闻此言,立即命人记在衣襟上,时时提醒自己提防这位猛将。
马超出身名门,其家族世代镇守西凉。十八岁时就随父马腾起兵勤王,大败李傕、郭汜联军。后来在与曹操的交锋中,更是杀得曹操割须弃袍,险些丧命。曹操曾感叹:马儿不死,吾实难安。将其与当年的吕布相提并论。
相比之下,黄忠的资历就显得单薄许多。在归顺刘备前,他只是长沙太守韩玄麾下一员普通将领,鲜有建树。直到与关羽交手不分胜负,又在汉中之战斩杀夏侯渊后,才真正崭露头角。正是这种资历上的差距,引发了关羽的强烈不满。
从官职来看,关羽是朝廷正式册封的汉寿亭侯,马超也承袭了家族爵位,而黄忠则缺乏这样的身份认同。当得知要与黄忠同列五虎上将时,关羽愤然道:张飞是我兄弟,赵云早随兄长,马超世代功勋,我都能接受。可黄忠算是什么?大丈夫不与老卒为伍!
其实早在册封之前,诸葛亮就预见到了这个问题。他曾劝谏刘备:黄忠名望难与张飞、马超相比。关羽远在荆州,闻之必不悦。但刘备执意如此,只得派费诗前往劝说。费诗以汉高祖重用韩信为例,又强调关羽与刘备情同手足,不必在意虚名。经过一番开导,关羽才勉强接受封赏。
关羽的傲慢性格其实早有端倪。当马超归顺时,他就曾写信要求比武。诸葛亮巧妙地回信称赞:马超虽勇,终是英布、彭越之流,不及美髯公超凡绝世。这封信让关羽得意非常,却也助长了他的骄矜之气。
这种性格缺陷最终影响了蜀汉的内部团结。以关羽为首的东州集团、诸葛亮领导的荆州集团,以及本土的益州集团之间矛盾渐生。特别是益州士族,本就对刘备夺取刘璋基业心存芥蒂,如今更因关羽的傲慢而难有出头之日。可以说,正是从这一刻起,蜀汉政权开始由盛转衰,内部的平衡被彻底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