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卷十八》中记载的许褚堪称三国第一猛将,他身高八尺有余,腰围粗达十围,面容刚毅威严,膂力惊人。在三国时期,身高超过八尺的将领并不罕见,但像许褚这般虎背熊腰、体格魁梧的却绝无仅有。他那如铁塔般的身躯,配上炯炯有神的双目,光是站在阵前就足以令敌军胆寒。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力量往往比技巧更为重要。当双方将领身披重甲、骑乘战马时,那些花哨的招式都成了无用功。此时胜负往往取决于谁能以雷霆万钧之力一击制敌。许褚那惊人的臂力,使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就像一头出笼的猛虎,令对手望而生畏。 《三国演义》中生动展现了力量在武将对决中的决定性作用。纪灵、文丑之所以败给关羽,正是因为体力不支;曹洪与马超激战五十回合后,也因力竭而刀法大乱。而许褚在演义中更是以虎痴之名威震天下,他手持大刀,如同持着一杆公平的秤,将蜀汉五虎大将的实力一一称量。除了年迈的黄忠外,他与其余四位都有过交锋。其中吕布武艺冠绝天下,关羽位居五虎之首,至于张飞、马超、赵云的排名,则留给读者自行评判。 然而即便是勇猛如许褚,在吕布面前也相形见绌。濮阳之战中,许褚与吕布交手仅二十回合,曹操就看出端倪:吕布非一人可胜。随即派出典韦助阵,后又增派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等五员大将,六人合力才将吕布击退。相比之下,张飞在虎牢关前独战吕布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的表现,显然更胜一筹。当时关羽见战况胶着,才拍马加入战局。 若仔细分析许褚、吕布、张飞、马超四人的单挑战绩,会发现葭萌关下张飞其实未尽全力。当时张飞作为守方,粮草充足,可以稳扎稳打;而马超则背水一战,必须速战速决。这场对决中,马超为求生而战,张飞则只需保持不败。最终马超在夜战中使出铜锤偷袭未果,次日便偃旗息鼓,反倒是张飞主动求战。诸葛亮到来后施展离间计,马超在关下静候,显见其斗志已失。 马超虽武艺高强,但因相貌清秀、气质文雅,缺乏威慑力。在与许褚的对峙中,他被许褚一个凌厉的眼神所震慑,被动应战时更显底气不足。两人在潼关大战二百三十回合未分高下,但张飞却在数合之内刺中许褚肩膀。值得注意的是,此时许褚已饮酒四五个时辰,却仍能精神抖擞地作战,足见其过人之处。若让许褚选择对手,他定会避开张飞而再战马超。 然而面对关羽时,许褚却显得格外谨慎。在下邳土山之战中,他与徐晃联手仍不敌关羽,这一战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阴影。关羽、张飞熊虎之将的威名绝非虚传,许褚虽勇猛却不鲁莽,深知避其锋芒的道理。 通过比较许褚与蜀汉五虎的交手记录,可以大致排出:关羽最强,张飞次之,马超居末。至于赵云的排名,则需考察他与许褚的交锋。赵云早期武艺确实不及关羽,这从文丑的战绩可见一斑:文丑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却在关羽手下三合即败。 赵云与许褚曾在穰山有过交锋,但当时战局混乱,双方都未能全力施展。三十回合后,因关羽、张飞率伏兵杀到,曹军大败。次日赵云再次挑战时,曹操已改变策略,派夏侯惇分兵袭扰,将关羽、张飞调离。许褚趁机挑战刘备,迫使刘备撤退。在追击过程中,许褚与赵云再度交手,战况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刘备堪称三国顶尖的骑术高手,无论陷入何等险境,总能全身而退。而赵云虽未能击败许褚,却能在三十回合内战胜张郃,并一枪刺死高览,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纵观《三国演义》,赵云早期表现相对平淡,与一流武将多战成平手,似乎略逊于关、张、马三人。若让许褚选择,他面对关羽会避战,面对张飞会心有余悸,面对马超会斗志昂扬,而面对赵云时,定会想起穰山未竟之战,渴望再决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