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盛夏时节,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不顾民族大义,在日军侵华的危急关头,不仅不抵抗日寇,反而处心积虑地想要驱逐陈毅率领的苏北新四军。他命令曾投靠日伪的张少华率领保安9旅,悍然占领了苏北战略重镇姜堰。韩德勤的部队随即封锁了新四军驻地黄桥的交通要道,同时威逼利诱中间派将领李明扬、陈泰运,企图将新四军围困在狭小区域,与日军形成合围之势。
9月5日,日军趁势攻占马家集、竹镇、半塔集、汉涧等多个战略要地,其军事行动与韩德勤部队对新四军的进攻形成了默契配合。盘踞在姜堰的张少华仗着有韩德勤和日军的撑腰,肆无忌惮地袭击新四军驻地,还绑架勒索当地商贾士绅。当地百姓怨声载道,纷纷向新四军请愿,希望他们出兵讨伐这个祸害。 9月13日,在陈毅的指挥下,新四军两个主力纵队对姜堰发起猛攻,另派一个纵队负责阻击援军。经过24小时的激烈战斗,新四军成功端掉了张少华的司令部,歼灭敌军千余人,一举解放了姜堰。这座战略要地从此易主,从反动派手中回到了人民军队的掌控之下。 然而韩德勤贼心不死,公然叫嚣要再次对新四军开战。面对这一局势,陈毅果断发动苏北各界群众,向韩德勤发起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和平呼吁。他亲自致函德高望重的韩国钧老先生,在信中恳切地写道:大敌当前,当以民族大义为重,邀请这位84岁高龄、曾任山东江苏两省省长的开明士绅出面调停。韩国钧被陈毅的诚意打动,于9月中旬联合16位社会名流发表公开电,并派代表面见韩德勤,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狂妄自大的韩德勤自诩为正统省府,夸口手握十万雄兵,嚣张地表示:只要新四军退出姜堰,一切好商量。他还恶意中伤:新四军向来言而无信,绝不会让出姜堰,你们就别白费口舌了。由于姜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代表们也觉得新四军不可能放弃,回来后甚至不敢将韩德勤的狂言转告陈毅。 9月27日,姜堰各界召开军民联席会议。会上,陈毅掷地有声地宣布:为了抗日大局,新四军愿意退出姜堰。这一表态令在场人士震惊。有人立即表示:若新四军退出后韩德勤仍要进犯,那就是欺人太甚,必遭天谴!也有人将信将疑:陈司令恐怕只是说说而已,不会真让出姜堰。 出人意料的是,陈毅言出必行。三天后的9月30日,新四军连夜撤出这个用鲜血换来的战略要地,将其移交给中间派李明扬部驻防。这个决定在新四军内部引起不小震动,有将士不解地说:我们用生命换来的姜堰,就这样拱手让人?陈毅耐心解释:为了团结抗日必须有所让步。若韩德勤仍要挑衅,他将彻底失去民心。 陈毅的深谋远虑在于:李明扬是中间势力,而姜堰原本就是陈泰运的防区。为此,陈毅还特意赠予陈泰运200条枪,成功化解了可能的矛盾。当新四军联络员通知李明扬接防时,李难以置信:此话当真?确认后,他感动得热泪盈眶:陈司令真乃大丈夫!立即调兵接管姜堰。 新四军的主动撤出让韩德勤的阴谋彻底破产,还加深了他与中间派的矛盾。韩德勤恼羞成怒:好个陈毅,一箭双雕!但他错误地将新四军的让步视为怯懦,更加猖狂地调集重兵准备进攻黄桥,甚至叫嚣:除非新四军撤回江南,否则免谈!韩德勤的出尔反尔激起了公愤。韩国钧怒斥:此子无义,天理难容!李明扬、陈泰运向陈毅表态将保持中立,陈泰运更承诺:若韩逼我们开火,我们只对天鸣枪。结果,狂妄的韩德勤率3万大军冒进黄桥,被仅5000人的新四军打得溃不成军,损兵折将1.1万余人。此战之后,韩德勤闻陈毅之名便胆战心惊。 1942年陈毅在《几个重要战役总结》中深刻阐释了让出姜堰的战略意义:这既揭露了韩德勤反共本质,又彰显了我军以民族大义为重的胸怀,赢得了民心。这段历史被详细记载在中共党史出版社的畅销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该书生动再现了十大元帅的传奇人生,发行量逾百万册,长期位居军事类图书畅销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