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卷中,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老一辈革命家——李井泉同志。他是一位本可获得开国大将军衔的杰出将领,却因1955年授衔时已在四川担任要职而与军衔失之交臂。作为原晋绥军区政委,李井泉自1952年起就肩负起四川省委书记的重任,成为西南地区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在当地享有崇高威望。
追溯李井泉的革命历程,可谓功勋卓著。早在红军时期,这位老革命家就担任过师政委的要职,先后在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历练。抗日战争期间,他出任八路军358旅政委,在枪林弹雨中指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晋绥军区的政委,他与贺龙元帅并肩作战,共同指挥部队。正是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杰出人才,在新中国成立后被中央委以重任,担任西南局书记,在四川这片热土上继续发光发热。
在四川主政期间,李井泉同志勤政爱民,为当地发展呕心沥血。老一辈四川人至今仍满怀深情地回忆:我们永远铭记李井泉书记的恩情。上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运动席卷全国,许多地区陷入粮食短缺的困境。作为天府之国的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被中央赋予支援全国的重任。在国务院的严格要求下,李井泉带领四川人民在短短四年间调出180多亿斤粮食,为缓解饥荒作出巨大贡献。可以说,当时全国形势的好转,四川人民功不可没,而李井泉同志更是功不可没。
然而,这份重担也让李井泉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为了完成中央交付的任务,四川本地的粮食供应也一度紧张。每当夜深人静时,这位心系百姓的父母官常常辗转难眠。他虽顾全大局完成了任务,但内心始终对川中父老充满愧疚,这种自责之情伴随了他的一生。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李井泉同志也未能幸免于难。有人甚至将他当年在粮食调拨工作中对彭真同志说的一句气话——你们有国务院,我这里还是'小国务院'呢——断章取义,作为批判他的罪证。更令人痛心的是,他的家人也受到牵连,妻子肖里和二儿子李明清先后被迫害致死,其中李明清更是在北京航空学院惨遭毒手。
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周总理亲自登门慰问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同志,表示要严查此事。出人意料的是,李井泉却以大局为重,选择了宽恕。他说:不追究了!不然还会有更多的人受牵连。这种胸怀,正是这位老革命家高尚品格的生动体现。
在四川主政的十余年间,李井泉同志以宽广的胸襟帮助过许多身处逆境的同志。比如原四野名将邓华,1960年被贬至四川任副省长期间,就得到李井泉的多方关照。后来邓华重返军队,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始终感念李井泉的知遇之恩。晚年,李井泉同志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于1989年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始终以大局为重,以他人为先,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