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萧何对不起哪三个人?
迪丽瓦拉
2025-10-05 01:34:52
0

萧何的三重背叛:一位开国功臣的道德困境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副耐人寻味的对联,让无数后人开始关注西汉开国名将韩信跌宕起伏的一生,也由此窥见汉初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正是对联中提到的韩信知己萧何——这位将韩信推上军事巅峰,又亲手将其送入死亡深渊的复杂人物,真的配得上知己这个充满温情的称谓吗?

经过深入思考,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萧何与韩信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萧何对韩信的所谓知遇之恩,不过是政治利益的考量,与真正的知己之情相去甚远。细究萧何的一生,他至少辜负了三个人,或者说三个重要的道德责任。

对秦始皇的背叛:一个秦吏的反叛之路

作为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何的荣耀可谓登峰造极。他不仅被刘邦誉为功人,地位远超其他功狗将领,更堪称汉朝这个股份公司的第二大股东。虽然刘邦不可能像分封诸侯那样给予萧何实际封地,但其子刘盈那句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的评语,已经道破了萧何在建国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萧何获得的殊荣,源于他过人的眼光、卓越的才能和绝对的忠诚。这三者缺一不可:没有眼光,他不会在微时就结交布衣刘邦,更不会力排众议举荐默默无闻的韩信;没有才能,他不可能成为沛县的实际掌权者,也无法成为刘邦最倚重的定海神针;没有忠诚,他不会倾尽全力支持刘邦征战四方,也不会主动消除刘邦自沛县起事以来对他的猜疑。

然而,萧何对刘邦的绝对忠诚,恰恰反衬出他对前朝秦始皇的背叛。秦朝对萧何可谓恩遇有加:他因文才和法律造诣从沛县主吏掾升至泗水郡卒史,在郡试中考核第一后,秦朝御史甚至准备调他入咸阳任职。但萧何不仅拒绝朝廷调令,还长期包庇屡屡犯法的刘邦及其家人。当刘邦担任亭长时,作为县吏的萧何竟时常伴其左右,这种行为在当时可谓极其反常。 更严重的是,在秦始皇去世次年,萧何就参与策划杀害沛县县令,公开反叛秦朝。与陈胜吴广这些被迫起义的戍卒,或项梁项羽这些与秦朝有世仇的贵族不同,萧何、曹参、刘邦等人都是秦朝体制内的官吏,他们的反叛是蓄谋已久的政治选择。萧何精通秦律,深谙基层政治,他本可以前往咸阳为秦朝效力,却选择留在地方静待时机。这种选择,暴露了一个官僚明哲保身的本性。 对韩信的背叛:从伯乐到刽子手的转变

韩信的人生际遇历来令人唏嘘。这位被誉为兵仙的军事天才,最终竟惨死于妇人之手,结局之悲惨与其战功之显赫形成强烈反差。

与善于政治周旋的萧何、张良不同,韩信是个性情率真之人。他在亭长家受怠慢便愤然离去,对洗衣老妪的一饭之恩却铭记终生,面对街头混混的羞辱也能隐忍不发。正是这种性格,使他在被萧何举荐为大将军后,对刘邦的知遇之恩报以赤胆忠心,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天下既定,韩信的军事才能反而成了宫廷的隐忧。当除掉韩信成为朝中秘而不宣的共识时,连他身边的人都察觉到了危险,唯独韩信本人浑然不觉。此时,作为韩信的举荐者和担保人,萧何本应提醒韩信急流勇退,为其谋划保全之策。但萧何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利用韩信的信任,配合吕后将其诱杀。这种背叛,彻底暴露了萧何政治动物的本质。 韩信死后,汉朝军事力量急剧衰退。刘邦在战场上屡遭败绩,最终伤重而亡,朝廷不得不采取迁民、献金、和亲等屈辱政策,这种被动局面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得以扭转。千军易得,一帅难求——曾经深谙此理的萧何,为了向刘吕政权表忠,不惜牺牲这位军事天才,制造了这桩千古奇冤。

对自我的背叛:一个官僚的精神困境 萧何常被称为贤相,但贤字恐怕值得商榷。他对刘汉王朝的忠诚确实无可挑剔,但这种忠诚是以牺牲自我为代价的。

在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萧何遭遇的最大挫折并非来自敌人,而是来自他效忠的对象。从沛县小吏到汉朝相国,萧何始终活在刘邦的猜忌之中。为了自证清白,他不得不遣散子孙、散尽家财,晚年甚至一度下狱,险些丧命。这种如履薄冰的生存状态,恐怕远非他当初押注刘邦时所愿。 汉初三杰中,韩信虽死却保全了傲骨,张良通过修道彰显气节,唯独萧何终其一生都体现出一个官僚的典型特征——精于职务,绝对服从。为了自保,他不惜自污名节,牺牲家人,甚至参与诛杀功臣。与陈平随心所欲施展权谋不同,萧何的每一次自保都源于他人的提醒,而非自主选择。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萧何的记载颇有深意:许多关键事件或被略去,或被分散在其他传记中。这种叙事安排,或许反映了太史公对萧何人格的保留态度。淮阴、黥布等皆以俱灭,而何之勋烂焉这句话,更是暗含讥讽,暗示萧何的功勋是建立在其他功臣的鲜血之上的。 萧何若未遇刘邦,本可安稳度日;刘邦若无萧何,可能终老于乡野。这样想来,萧何的人生选择,确实包含着某种对自我的背叛与辜负。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开国功臣的传奇,更是一个关于权力、忠诚与道德困境的永恒命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梁... 1995年,在央视的一档访谈节目中,一位年轻的女主持人带着崇敬与好奇,向梁启超的孙子梁从诫提出了一个...
原创 隋... 《隋唐演义》人物群像:十位风格迥异的传奇英雄,谁最令你心驰神往? 作为古典文学瑰宝的《隋唐演义》,以...
原创 历... 《三国武将谁最厉害?细数四大名将的传奇人生》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中,三国时期无疑是最为波澜壮阔的...
原创 为... 公元249年爆发的高平陵之变,堪称三国时期最具决定性的政变之一。年近古稀的司马懿以雷霆之势发动这场政...
原创 刘... 《三国演义》中刘备对待刘表荆州与刘璋益州的不同态度,背后蕴含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考量。这一差异主要...
原创 他... 标题:三国猛将的悲剧落幕:为何这些盖世英雄都不得善终?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乱世中,无数骁勇善战的猛将...
原创 为... 近日,美国版知乎Quora上又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历史的有趣讨论。一位美国网友提出了一个令西方人困惑已...
原创 西... 公元前87年,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在长安未央宫驾崩,享年七十岁。这位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帝王在病榻前,将年...
原创 三... 东汉时期的徐州:群雄逐鹿的兵家必争之地 在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中,徐州常被简单描述为一座城池,...
原创 汉... 《——·前言·——》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汉武帝刘彻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这位雄才...
复旦史学百年︱谭其骧主编《中国... 为纪念复旦大学历史学科创建一百周年,澎湃新闻特推出“复旦史学百年”专栏,刊载关于谭其骧、顾颉刚、杨宽...
原创 三... 【重写版:蜀中七雄——刘璋麾下威震三国的七大猛将传奇】(全文约1200字) 在烽火连天的东汉末年,...
原创 马... 关于马谡与赵括军事才能的对比分析 在评价两位历史人物时,我们需要全面考察当时的战争背景和客观条件。赵...
原创 宁... 岳飞原本以为,只要自己主动辞去官职、远离朝堂就能保全性命,但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宋高宗赵构始终对这...
原创 为... 中国历史长卷上,朝代更迭如同四季轮回般频繁上演,从辉煌的唐宋到强盛的明清,每个王朝都难逃盛极而衰的命...
原创 五... 五代十国:徐温计焚吴越军,吴越与吴终讲和 徐温即留严可求参总庶政,令他草表,推吴王为帝,吴王杨隆演...
原创 关... 三国时期,关羽、张飞、赵云堪称当世三大顶尖猛将,他们威震敌胆的赫赫战功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关于...
原创 欧... 在欧洲历史上,瓷器制造技术的获取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18世纪初的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名为昂特雷柯莱...
原创 李... 在战国末期的军事舞台上,李牧的军事才能确实达到了一个令人叹服的高度,其统兵作战的能力甚至超越了当时所...
于火山遗迹间 寻脉华夏文明之源... 在太行山脉西麓的巍峨群峰之间,一座海拔约1200米、形如巨盘的圆形山体静卧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东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