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涌现了无数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精锐之师。若要评选出一份中国古代最强军队的榜单,恐怕很难达成共识。因为无论是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大秦铁骑,还是一汉当五胡的大汉骑兵,亦或是唐太宗李世民麾下所向披靡的玄甲军,这些部队在各自所处的时代都是当之无愧的无敌之师。
然而,在这份榜单中,南宋岳飞创建的背嵬军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在南宋中兴四将中,岳飞无疑是最杰出的军事统帅,而背嵬军则是他麾下最精锐的王牌部队。这支军队以战无不胜的威名震慑敌胆,南宋文人袁甫在《蒙斋集》中曾这样赞叹:背嵬军马战无俦,压尽当年几列候,先辈有闻多散佚,后生谁识发潜幽。就连向来骄横的金军也不得不承认:撼山易,憾岳家军难。敌人的畏惧,无疑是对一支军队最高的赞誉。背嵬军用一场场辉煌的胜利谱写了南宋军事史上的传奇篇章,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正是民族英雄岳飞。
在岳飞组建背嵬军之前,宋朝军队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时总是处于劣势。这既是因为游牧民族精于骑射,更因为宋朝始终未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导致中原腹地完全暴露在敌人的铁蹄之下。这个致命的战略弱点最终在靖康之变中爆发,金军铁骑长驱直入,北宋数十万禁军不堪一击,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南宋建立后,依靠江南水网密布的地理优势和金军不善水战的弱点,才勉强稳住了阵脚。正是在这个危急存亡之秋,岳飞挺身而出,率领岳家军屡次击退金军进攻,为南宋政权的巩固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即便是战功赫赫的岳家军也存在致命短板——缺乏精锐骑兵。岳飞深知骑兵的重要性,但南宋丢失北方养马之地后,战马来源几乎断绝。这个困境直到岳家军击败伪齐军队时才得到转机,此战缴获的一万五千余匹战马,为背嵬军骑兵部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关于背嵬二字的由来,历来有多种解释。一说嵬指高山,背嵬军即能背负高山的勇士,象征其坚韧不拔;另一说嵬为酒瓶,指代将帅的亲信卫队。《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虽然韩世忠和岳飞都组建了背嵬军,但从实战表现来看,岳飞的背嵬军显然更胜一筹。
这支精锐之师分为骑兵和步兵两支,分别由王刚和岳飞之子岳云统领。其选拔标准极为严苛,只从军中挑选最勇猛的战士,并施以残酷的训练,堪称南宋第一支特种部队。在战术上,背嵬军采用类似戚家军的战法,注重单兵与小组配合,各兵种协同作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背嵬军步兵独创了一套对抗骑兵的战术,专门克制金军最精锐的铁浮图重骑兵和拐子马轻骑兵。
金兀术引以为傲的铁浮图是由重甲骑兵组成,每三至五骑用铁链相连,形成钢铁洪流;拐子马则是轻装弓骑兵,机动灵活作战。面对这两支劲旅,背嵬军步兵以长刀专砍马腿,弓箭手精准射击,让金军骑兵吃尽苦头。而背嵬军骑兵更是锐不可当,在郾城、颍昌等战役中屡次大破金军,创造了五百精骑胜十万的战场神话。
可惜这支百战雄师最终未能完成收复中原的夙愿。在宋高宗赵构的猜忌和秦桧的陷害下,岳飞含恨而终,背嵬军也被解散整编,从此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这支未尝败绩的铁军,最终倒在了自己人的阴谋之下,成为千古遗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