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寒冬时节,华东野战军高级将领陶勇接到了一项重要任命——担任新组建的第9兵团副司令员。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份任命下达后,陶勇却迟迟没有前往新岗位报到。这一情况引起了陈毅、粟裕等首长的关注,他们亲自出面做思想工作,甚至连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都亲自登门相邀。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陶勇与23军的深厚渊源要从1938年说起。当时,这位原名张道庸的年轻将领从革命圣地延安调往新四军,出任第1支队第4团副团长。这支英雄部队正是后来威名远扬的23军的前身。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4团逐步发展壮大,先是改编为苏皖支队,后又发展为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这一时期,为革命工作需要,张道庸改名为陶勇,这个响亮的名字从此与这支部队紧密相连。
在陶勇的卓越领导下,这支最初仅有一个营兵力的部队不断发展壮大。解放战争期间,他们先后参与了解放华东地区的诸多重要战役,立下赫赫战功。1949年全军整编时,华野4纵正式改编为第三野战军23军,陶勇也由纵队司令员改任军长。从1938年到1949年,整整11年的朝夕相处,让陶勇对这支部队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这成为他不愿离开23军的重要原因。
面对陶勇未按时报到的情况,陈毅和粟裕两位首长专门找他谈话。陈毅元帅开门见山地说:老陶啊,我们理解你对老部队的感情,但现在兵团建设更需要你的才能。除了首长的劝说,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更是亲自登门拜访。其实,陶勇的顾虑还有另一层原因:他深知宋时轮资历深厚,在军事理论和文化素养方面都更胜一筹,但听闻其性格刚烈。而陶勇也是出了名的火爆脾气,他担心两个性格刚烈的人共事会影响工作。
这个顾虑很快传到了宋时轮耳中。令人感动的是,宋时轮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再次前往陶勇家中促膝长谈。在长达数小时的交谈中,宋时轮诚恳地表示:关于脾气问题,我一定努力改正。说实话,我宋时轮亲自上门请人任职,这还是头一遭!这番推心置腹的话语深深打动了陶勇,他当即表示会尽快赴任。
1950年,这支由两位虎将率领的9兵团奉命入朝参战。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尽管面临后勤补给困难、缺乏御寒冬装等极端恶劣条件,将士们依然在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英勇作战,最终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这段将帅相知、肝胆相照的佳话,也成为我军历史上的一段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