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托邦到断头台:王莽改制中理想与现实的致命碰撞
迪丽瓦拉
2025-10-05 18:05:48
0

今天我们从土地制度聊聊颇有争议的新朝,就是王莽篡汉后建立的新朝。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啊,曾一度被称为未来人。那他究竟做了什么呢?

王莽篡汉之后,他实施了一个所谓的“托古改制”,王莽其实就是想要试着解决当时社会尖锐的矛盾。这个托古改制里面,针对土地制度就有很多的探讨。从秦朝以来,土地私有制被允许之后,它开始慢慢发展,慢慢发展,经过了汉朝200多年的和平时期,土地几乎就高度集中在一些地主豪强手上。王莽当时就想要改变这个局面。

西汉基本上是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因为西汉刚成立的时候,国家经过大乱,人口也不多哈,所以当时还是把秦朝这一套制度继承下来,就是鼓励老百姓开垦,然后私有制。经过文景时代40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人口就已经恢复了,然后生产也恢复。

所以你看土地兼并的速度是非常的快,这就跟土地私有制度有关。另外跟当时汉朝的国家体制也有关系,因为当时汉朝由地方来举孝廉。

这个制度听起来复杂,但没有那么复杂。简单说就是地方官来推举地方人,到中央去变成候补公务员,以后再回地方当官。结果就是都推选自己人嘛,那这些人回到地方之后,就利用他掌握公权力,他又可以来兼并土地,所以就变成官员、乡绅、地主这三者三位一体。

这样一个结构就在西汉200多年,然后又因为天灾人祸,再加上汉武帝时代的穷兵黩武,很多人就自觉交不起税,他干脆就把土地送给地主,他自愿当一个奴婢。所以这种社会的尖锐矛盾的情况,到了西汉末年就非常的严重。

王莽是一个儒生,我们今天对王莽的印象都不好,是因为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我可以告诉各位,近代以来很多人在帮王莽在平反,但我也不认为他很伟大,因为他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

王莽他是看到了当时汉朝社会的种种情况,就是社会经济矛盾,土地高度集中,然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大量的帝国的公民沦为所谓的奴婢的这些情况。

王莽就试图进行改革,他的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恢复井田制度,天下土地收归国有,名曰王田。然后计口授田,一夫百亩,奴婢亦可授田。他是强调平等,就是你过去没有田的人,政府也给你田,他把天下所有土地收归国有,然后做一个重新分配。各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他还建立大规模的国营企业。所谓的六筦呐,就是国家掌管所有的生产资源。这个只有到了19世纪,欧洲人才想到的,他都已经想到了。

有些人认为王莽是穿越者,他的概念非常的新。不过其实细考后,他的观念并没有说真正的跳越那个时代。他事实上就是把当时的制度的弊病反向操作。

当时很多人是献田为奴,那怎么办呢?他让你有田,你就不会当奴婢啦。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些人是因为交不起税。所以他再还田也没有用,他没有办法解决结构性的问题。

而且他搞这个土地国有制度,你可以想象当时的反弹有多大。就是他的两个制度把他的帝国毁掉。第一个就是王田制度,而且他讲得清楚,他要恢复井田制,就是他重新恢复平分天下土地。第二个就是解放奴婢,然后他要所有的人重新计口授田。

各位你想想看,如果你是西汉200多年来,一个地方的豪族,你拥有非常大的土地,你作何感想?

开玩笑,这不是要抄我的家吗?对不对?把我掌握的土地跟人口全部都抢走。各位请注意,是真的抢走。如果汉朝政府不这么做,那汉朝政府就会逐渐被架空,因为他收不到税,他也没有办法掌握人口。所以这是一场中央政府跟地方豪族之间的一场激烈的斗争。

我们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就是这样。这是一场激烈的斗争,最后王莽就是毁于旧势力的反扑。其中一个南阳的地主豪族,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他们家就是地主豪族,他们家其实跟王室的血缘非常的远,只是刚好姓刘而已,当然他可以自抬身价啊,比如说人心思汗。

整个刘秀的开国集团全部都是地方的地主豪族。什么邓禹,吴汉几乎都是地主豪强出身。最后跟王莽站在对立面的,就是这些人。所以王莽的土地制度一推行下去,马上天下大乱,就由这些人开始聚众起兵,抵抗王莽推动的这一连串的改革。

最后再加上王莽运气也不好,连年碰到天灾水灾旱灾蝗灾,他又没有处理好跟周边民族的关系,跟匈奴,跟高句丽这些国家的关系也没有处理好。所以导致周边的民族国家不断地跟汉朝作对作战,在内外煎熬之下,王莽就毁掉了。

其实让我们从今天来看,王莽的改革是切中时弊的,它是针对当时社会的问题。但王莽改革还有一个很大的致命伤。除我刚刚讲的旧势力反扑之外,就是他没有一套推动的步骤。

然后当时的土地丈量也不是那么的清楚。所以你在推动这样巨大的改革之前,你一定要有一套推动的步骤,然后你一定要有一套精密的规划跟计算。否则的话你骤然推动,那一定会引起很大的社会动荡。王莽的失败你也可以看作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一次失败。

王莽最后的结果就是身首无处,当时老百姓很气,王莽在打乱这个制度的时候,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支持他。他把既有制度全部摧毁了,再加上混乱的货币,他太多事情莫名其妙,他有一个很高的理想,但他没有任何的一个实践。所以他的改革没有讨好到任何人,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你看,从过去古代氏族制之下的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代逐渐走向私有制,到了商鞅变法,彻底成了小家庭私有制。然后因为兼并的关系又掌握在地方豪族手上,然后政府又想要收回土地重新分配。

其实我们纯粹根据古代的发展情况以及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下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是土地制度其实联动到整个历史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看到政治的动乱背后有土地制度这样的一层因素。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感谢观看!

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视觉中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修... 秦始皇陵:一座尘封千年的地下迷宫 前言 在陕西骊山脚下,沉睡着一座令世人魂牵梦萦的地下宫殿——秦...
原创 长... 长白山作为满清王朝的发祥圣地,自清军入关后便受到统治者的特殊保护。这座巍峨的山脉不仅被赋予了神圣的地...
原创 长... 《——【·前言·】——》 长城横亘华夏大地,历经风霜雨雪两千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这座人类历史上规模...
原创 韩... 一块肥肉被三个饥饿的人分食,最终却谁都没能吃饱。历史舞台上,韩、赵、魏三家联手瓜分晋国,却未能融为一...
原创 孙... 1925年3月12日清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房里弥漫着凝重的气息。窗外初春的寒意尚未褪去,病榻上的孙中...
当“国宝帮”遇上“伪史论”:一... “国宝帮”与“西方伪史论”,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群体,在当今的网络场域中,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共生...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何在?史...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帝王。许多人将他冠以暴君的称号,主要源于他大兴土木修建长城,...
原创 他... 在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中,济南城成为了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战场。当时担任山东参政的铁铉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
【民建先贤(26)】陈调甫:“... 陈调甫(1889-1961),别名德元,江苏苏州人。化学家,“油漆大王”。1950年9月参加民建。1...
原创 明... 在明朝的辉煌落幕之后,琉球王国却始终对大明王朝怀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深情。这背后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
雍正刚登基,为何连夜处死了跟随... 康熙大帝的丰功伟绩在清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在位长达61年的杰出帝王,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
原创 中... 提到非洲的加纳,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出黑人抬棺那魔性十足的舞蹈画面,以及节奏感强烈的背景音乐。然而...
抗战期间,知识分子找到自己的战... 本报记者 冀昱樵 “如果我是西南联大的师生,在那样动荡的抗战年代,我会怎样选择?”这是苏州大学讲席教...
原创 诸...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东吴政权内...
我省隆重举行迎接“杨靖宇支队”... 9月14日,我省在中共吉林省委机关隆重举行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仪式,以最高礼遇致敬这面英雄的旗帜、...
原创 为... 在中国近代史上,关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军工制造能力,一直存在着诸多误解。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清末国力衰...
丝路学韵·长安逐梦:留学生巴哈... 在历史的长河中,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一条连接不同文明的桥梁。而如今,这座桥梁在西北大学的...
原创 从... 李克用被正式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后,其苦心经营的幕府体系开始呈现出两个鲜明的发展方向。在对外扩张方面,以...
原创 郑... 1954年9月,一个金风送爽的秋日,郑洞国怀着复杂的心情再次踏入了中南海的朱红大门。这位昔日的国民党...
晚清尊碑抑帖下的状元书风:坚守... 点上方蓝色字体一键关注书画 | 篆刻 | 鉴藏 | 国学 | 人文 | 历史 来源 l《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