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为加纳打了1000口井,没想到修的太好,成50万人的“救命药”
迪丽瓦拉
2025-10-05 21:03:14
0

提到非洲的加纳,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即浮现出黑人抬棺那魔性十足的舞蹈画面,以及节奏感强烈的背景音乐。然而,这个西非国家远不止这些网络热梗。作为曾经的黄金海岸,加纳的地下蕴藏着令人惊叹的自然资源——据勘探数据显示,这里埋藏着约20亿盎司的黄金储量、1亿克拉的钻石储备,以及数亿桶的石油资源,其矿产丰富程度足以让全球矿业巨头趋之若鹜。

但令人震惊的是,这个看似富得流油的国度,却有超过28%的人口每天收入不足10元人民币,连最基本的清洁饮用水都难以获取。更出人意料的是,改变这一困境的并非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援助,而是一支来自中国的工程团队。他们在这片红土地上开凿的1000多口水井,看似普通却意义非凡,最终成为拯救50万加纳人生命的关键设施,彻底改写了当地居民的生存状况。

加纳位于非洲西部,濒临几内亚湾和大西洋,拥有562公里风景秀丽的海岸线。这个国土面积23万平方公里的国家,生活着3300多万热情奔放的人民,其中99%为黑人族群。这里的气候呈现出鲜明的南北差异:北部是广袤的草原气候区,南部则是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气候带,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然而由于强烈的日照蒸发和特殊的地质结构,这些宝贵的雨水要么迅速蒸发,要么渗入地下后难以储存利用。

按理说,坐拥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加纳人民应该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残酷的历史遗留问题让这个国家深陷发展困境。早在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就率先踏上这片土地,随后荷兰、法国、英国等列强接踵而至。他们不仅将黄金、钻石等珍贵资源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更将无数当地居民贩卖为奴。即便1957年加纳宣布独立,人民的生存状况依然未见明显好转。

独立后的加纳经济命脉仍被外部资本牢牢掌控,矿产资源开采完全依赖跨国公司。由于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专业技术人才,这个国家始终无法实现自主发展。在加纳街头,黄金沦为寻常装饰品——妇女们佩戴着沉甸甸的金戒指、金耳环,却要为一日三餐发愁。全国28%的人口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日均收入仅1.25美元,连最基本的温饱都难以保障。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将加纳视为垃圾处理场,大量洋垃圾漂洋过海堆积在首都阿克拉郊区。这些垃圾不仅散发着刺鼻气味,更严重污染了土地和水源。当地居民不得不前往村里的水塘取水,这些水塘中漂浮着动物粪便、腐烂植物和浑浊的泥土,雨季时更是污浊不堪。但别无选择的村民只能勉强饮用这种脏水,导致疟疾、蛔虫病、霍乱等水源性疾病肆虐,人均寿命长期偏低,农村地区情况尤为严峻。

每天黎明时分,村里的妇女和儿童就要背着水桶,徒步数公里前往水塘。这条取水路充满危险:不仅要忍受烈日的炙烤,还要提防蚊虫叮咬和毒蛇袭击。对他们来说,获取清洁水源成为每天必须面对的生存挑战。

其实加纳人并非不想打井,而是缺乏必要的能力。当地地下水位极深,部分地区需要钻探至60米以下才能找到水源,这远超中国南方几米、北方十几米的常规深度。更棘手的是,加纳既缺乏先进的地下水探测技术,也没有专业的深井钻探设备,导致打井计划长期搁置。

转机出现在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开始系统性地援助非洲国家建设民生基础设施。2015年11月,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派出专业工程团队,带着先进的钻探设备远赴加纳。他们的任务是在6个省份的832个偏远村庄建设1000口深水井。

然而工程队一抵达就面临严峻挑战:村庄分布极其分散,道路多是坑洼不平的土路,车辆驶过便扬起遮天蔽日的黄沙。当地既无像样的旅馆,也没有正规餐馆,工程队员只能靠自带的干粮充饥,有时甚至只能在车上过夜。更困难的是当地复杂的地质结构——坚硬的岩层与中国的地质条件截然不同,给水脉探测带来巨大困难。酷热的气候也让施工倍加艰辛,工人们在烈日下作业时汗水浸透工装,体力消耗极快。夜幕降临时,成群的蚊虫更是让人难以入眠。

但中国工程队没有退缩,因为他们深知每一口水井都关乎当地人的生命健康。为了精准定位水脉,队员们扩大了勘探范围,反复进行水文测试;针对坚硬岩层,他们专门改良了钻头设计;为提高效率,他们不断调整钻探参数,为每个区域量身定制施工方案。经过不断摸索,施工效率显著提升——从最初五天才能完成一口井,到后来一天就能完工,最终成功率高达80%。

到2018年,工程队不仅圆满完成原定目标,还超额完成任务——在1092个村庄建成1000口水井。2019年时,水井总数已突破1000口,覆盖范围扩大到10个省份。当第一口井喷涌出清澈甘甜的井水时,围观的加纳民众激动得载歌载舞,这感人场景让中国工程队员热泪盈眶。

这些水井如同沙漠中的绿洲,彻底改变了加纳人的生活。50多万居民从此告别了脏水,霍乱、腹泻等水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孩子们不再需要起早贪黑去取水,可以安心坐在教室里读书;成年人也获得了更多时间从事生产,家庭收入逐步提高。

中国的援助远不止于打井。在参与加纳金矿开采时,中国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效率的同时,格外重视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植被恢复与土壤修复工作。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援助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这与某些西方国家援助外交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加纳人民将中国工程师亲切地称为希望使者,这份真诚的友谊也结出硕果——加纳将部分铝矿开采权授予中国企业,实现了互利共赢。这种合作不是单方面的施舍,而是建立在平等互助基础上的发展伙伴关系,既解决了加纳的民生难题,也为中加友谊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在加纳的乡村,曾经因缺水而凋敝的村庄重新焕发生机。孩子们捧着清澈的井水开怀畅饮,大人们通过辛勤劳动改善生活,每个人脸上都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中国援建的这1000多口水井,不仅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典范,更是连接中加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桥,生动诠释了一带一路倡议中民生优先的核心理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沉淀的历史,何以激发青春力量—... 商代的刻辞卜骨,西周时期的叔虞方鼎,元代的卵白釉印花“太禧”铭盘……走进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
孙权在权力面前,为什么永远比曹... 中国历史上能够成功登上皇帝宝座的情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典型模式: 第一种情况发生在中央政权崩溃...
原创 他... 在中国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五十六个各具特色的民族,他们如同五十六朵绚丽多彩的鲜花,共同绽放出...
朱元璋出身濠州,自诩淮右子弟,... 朱元璋在早年发布的讨伐元朝的檄文中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出身:本为淮右布衣,为部下所推,起兵平乱。这里的布...
原创 野... 隋末乱世风云:李渊的崛起与大唐的诞生 前言 公元618年,隋王朝正走向崩溃的边缘。隋炀帝杨广不顾百姓...
唐朝的一件怪事:朝廷将领和贼寇... 公元887年,在唐末动荡的局势中,宣武军节度使朱温率军在今河南开封一带彻底剿灭了黄巢起义军的最后残余...
正史中的魏延究竟是怎么样的,他... 魏延之死是中国三国历史上一场令人扼腕的悲剧,不仅标志着他个人军事生涯的黯然落幕,更成为蜀汉政权难以弥...
唐朝奉行“玄武门继承法”,出了... 唐朝皇位传承中的玄武门继承法:五位太上皇的悲喜人生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常被戏称为玄武...
原创 为... 1937年9月25日,在山西平型关地区爆发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伏击战。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
三国猛张飞,出身平民,为何武艺...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名字总是紧密相连。刘备以仁...
西汉名臣萧望之两度辞官,是不是... 西汉名臣萧望之的仕途启示:论恃宠而骄的职场风险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魏国的特种兵魏武卒到底有多厉害... 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上崛起了一支令诸侯闻风丧胆的精锐之师——魏武卒。这支由军事奇才吴起一手打造的钢铁雄...
原创 哪... 俄乌冲突已持续3年7个月,目前仍无结束迹象。大多数欧洲国家不愿直接参与这场战争,更倾向于让乌克兰站在...
‘纸老虎’vs‘铁乌龟’:明朝... 1592年深秋的紫禁城,乾清宫的琉璃瓦上铺满枯黄落叶。万历皇帝朱翊钧独坐西暖阁,案头堆积的奏折在烛光...
中国历史上共有八种异姓王,封王...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异姓王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现象,始终扮演着重要而复杂的角色。自秦始皇统一六...
是真的!秦始皇遣使“采药昆仑”...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介绍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2025年6月8日,...
原创 1... 历史从不忘记任何人的所作所为,1954年一位国民党将领的异国离世,演绎了现实比小说更加戏剧性的人生结...
汉风楚韵 新潮“徐”来 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 9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汉风楚韵 新潮“徐”来》的报道。 游...
正史上公认的五大猛将,没有一个... 翻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卷,战争与征伐的篇章占据了其中大半篇幅。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涌现出无数智...
欧洲为何“众国并立”?历史系教... 欧洲大陆的千年史册,镌刻着帝国分裂与权力碎片的独特基因。与中华文明的大一统脉络不同,从查理曼帝国的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