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睛如金,有口辩,才疏隽而寡学术,然多智善佞。——《元史》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最怕的就是官员腐败,被金钱和其他东西所蛊惑,这样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危害。
因此历史上贪官治理,几乎是很多皇帝的要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清理更多的贪官才能带来社会稳定。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郭恒贪污一时,前前后后将牵连的几万人纷纷赐死,最后为了社会稳定不得已才停止。
而大贪官和珅,则是因为贪污的数额巨大,而被人们熟知。这个乾隆皇帝面前的红人,仗着自己受皇帝宠爱,敛财无数,最后落得一个被抄家的下场,抄出来的家产足足顶得上国库数年的收入。而今天要说的这个人,才是史上第一巨贪,和珅在他面前不算什么,名字估计很多人都耳熟。
口才出众的奇人
这个大贪官叫做王黼,和珅在位时只是贪财,但做起事来,和珅还是非常有能力的,把皇帝派给他的事情做的都非常好。而王黼却是一个什么都贪的人,贪财、贪权……
此人出生在1079年的开封,长相极为有特点,据说头发和眼睛都是金色,嘴巴比起常人大了一圈,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拳头塞进嘴里。
王黼别的本事没有,但口才极为出众,一张嘴就能把任何人哄得特别开心。在考上进士以后,王黼走上了仕途,因为他的口才,王黼升官的速度犹如坐上了飞机,接连不断的升级。
起初他只是相州司理参军,当时的同僚何志被王黼口才打动,于是把他举荐给自己的父亲何执中。
在见到王黼之后,何执中也被此人的口才所折服,认为他未来能在官场里走得更远,于是就帮了王黼一把,把他送上了校书郎。没过多久,王黼又升职成为了符宝郎。
当时的宰相叫做张商英,逐渐有了失宠的迹象。此时王黼开始四处打探皇帝准备让谁当丞相,打听到皇帝把玉环曾赏赐给杭州的蔡京,王黼就开始上书夸赞蔡京,并且痛斥张商英的一些作为。
于是蔡京又回来当上了宰相,而且十分感激王黼的行为,暗中不断帮王黼提升职位。从符宝郎到左谏议大夫,再到御史中丞,别人几十年才能做到的位置,王黼就只用了两年而已。
肆无忌惮地敛财
之后王黼因为父亲病逝,回家去守丧。服丧期到了之后,朝廷又找他回来继续做官,当时宋徽宗亲自给他赏赐了宅邸。这一次回来,王黼即将完成一个宋朝历史上从未出现的成就。
当时还是通议大夫的王黼,连跳八级,直接成为了宰相。官职做到了这个位置,王黼也不再用苦心经营了,开始了自己的敛财之路,因为他已经成为除了皇帝之外,权利最大的文官。
当时蔡京在位时期,颁布的许多政策都被人们所嫌弃,认为不合乎常理。而王黼非常善于钻营人心,一上位就先把蔡京颁布的政策全都推翻,落得一个“贤相”称号,受到天下人的夸赞。
有了这一层身份的掩护,他开始肆无忌惮地做坏事。看到皇宫里有什么东西自己非常喜欢,就派人替自己去搜罗,然后放在家里。
看上别的官员家里谁的妻子或者小妾好看,直接就诬陷别人一个罪名,然后流放边境,趁机侵占别人妻妾。
为了方便自己花钱,直接提出设立一个应奉局,表面上是为了精简办事流程,实则是为了随意支取钱财,当时收上来的税,应奉局可以随意支取,而且还可以以各种名目在民间敛财。
但仅仅这些还不止,当时官员们每年都会给皇帝进贡,但好多人送的东西都直接在王黼这里被扣下来,送到宋徽宗那里的宝物连总价值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妄图蒙蔽皇帝的眼睛
当时方腊起义,王黼为了不让宋徽宗发现在自己的治理下,竟然还会有人起义,于是就把这件事压了下去,最后宋徽宗知道后,派人去灭了方腊。而王黼则嘴生莲花,把功劳都抢到了自己的手里。
之后在他管理边境事物的时候,为了邀功,竟然从民间搜刮钱财,买了下数座空的城池,上报给宋徽宗自己又开疆扩土了,他做的这种种一切,虽然想尽办法蒙蔽了宋徽宗,但是此时身为太子的赵恒早已东西,上位之后就暗地里找机会除掉了此人。
参考资料:《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