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三国中的著名人物,本来诸葛亮和自己的叔叔到荆州隐居一直未出山,后来刘备三顾茅庐好说歹说才把诸葛亮请出来,不久之后诸葛亮还北伐了中原区域。
诸葛亮北伐中原这件事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因为诸葛亮的北伐,三国后期的局势才有了特别大的变化,蜀汉灭亡的速度都变慢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曹魏带来了不小的打击,但是很多人从另一个方面想:都觉得诸葛亮的北伐没有任何的实质性意义,因为蜀汉这个国家想要打赢胜仗肯定不可能,从唯物主义方面考虑,诸葛亮想要北伐成功缺少人力物力基础,但换个角度从唯心主义方面来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因为任何事情肯定都不会只有一个结果,肯定有很多种结果可以选择只是不能自己选。历史上诸葛亮北伐确实失败了,失败的原因除了表面上大家都知道的国家没有在大后方成为坚实的后盾,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诸葛亮想要北伐这个念头属于异想天开,蜀汉的国家实力,军事能力,经济能力,人口数量等等任何方面,没有一项是可以比得上曹魏的,所以诸葛亮去北伐的这个决定相当于火光中的逆行者,十分勇敢,诸葛亮虽然本身十分有实力,足智多谋,有能力去带兵打仗,但是他本身的实力根本就弥补不了国家客观因素上的缺陷。
诸葛亮知道此次行动必然失败,所以还坚持北伐是为了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那个动荡的格局,如果只守着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很容易被别的国家欺负,也就是诸葛亮不过不北伐的话,北边的曹魏就回来攻取自己国家,与其等着被别人欺负,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至少可以达到恐吓的目的。而且当时的先帝对诸葛亮有着知遇之恩,先帝生前有个复兴汉室的愿望,衷心的希望诸葛亮就通过北伐来证明大汉一体,即使赢不了,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愿望。
诸葛亮的北伐还有一个意义,当时蜀汉完全是个空壳子,虚有其表不能让人信服,人们根本不想团结起来,没有那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魄力,所以当时诸葛亮带兵北伐也只是想顺便锻炼自己国家的士兵,让他们明确到自己必须要为这么国家流血流汗流泪,靠此来增加他们的凝聚力,所以北伐不成功才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如果成功才显得不可思议。
诸葛亮北伐的失败还有一个原因,不单单是因为自己国家实力不行,因为从古至今有很多国家的综合实力都不行但最后都赢了,因为这些看起来弱小的国家只是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弱,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虽然优势不大,但他们可以合理利用小优势将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由于当时社会的格局还没有产生根本上的变化,所以诸葛亮就没有能力发现这种闪光点并且好好利用,而诸葛亮想要北伐的对象是曹魏,就可以把自己所有有优势的方面都集中在一起,鼓足力气来抵抗诸葛亮方面的进攻。
这时的曹魏很顺利正是因为自己的所有士兵力气都往一处使,大家没有异心,非常团结,才能赢,诸葛亮曾经说过天下总有变,曹魏也是如此,诸葛亮去世后没有多久,曹魏内部就发生了矛盾,所有力量都逐步瓦解,最后自取灭亡了,但这也是偶然性时间,如果天下没有变的话,曹魏一直凝聚在一起,那么根本就没有蜀汉的出头之日。那么北伐更是白费力气了。
在确定一件事情没有成功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不如躺平,顺其自然,把希望都交给时间,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转机。一味的撞南墙肯定没有好结果,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