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轼一生中的七个重要女人之六——高太后,职场伯乐,人生贵人
迪丽瓦拉
2025-08-03 11:03:32
0

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1032年—1093年)是宋英宗皇后,宋神宗母亲,执政期间,勤俭廉政,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被后人誉为“女中尧舜”。高太后比苏轼大4岁,两人也基本算是同龄人,高太后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学及为人,政治理念也与苏轼为政之道不谋而合,可以说高太后是苏轼政治生涯中的伯乐及贵人,为苏轼一生提供了难得的几年安稳平顺的日子。

高太后--苏轼超级粉丝,守护神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五日,神宗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苏轼超级粉丝及守护神上线。高太后立即召回之前因不支持新法而被下放贬谪的旧臣回京师并重用。元丰八年十月,将苏轼从登州召还京都任四品中书舍人,参与朝廷各部官员的遴选及任命;次年(1086年)哲宗改元,元祐元年八月,又被任命为三品的翰林学士知制诰,苏轼到达京都之后不足一年连升3级,极具得势。宫廷派人亲自将翰林学士知制诰任命通知书送到苏轼家中,还颁赠官衣、金带、白马一匹。翰林学士也是奔赴宰相之位的练兵岗,直接为皇帝草拟诏书,成为哲宗、宣仁太后的心腹之臣。

冬送热酒暖身子,夏送琼浆消酷暑

翰林院属于皇宫的一部分,靠近皇宫北门(宰相办公的中书省靠近皇宫西面),翰林的工作通常是在晚上,一般是单日在翰林院值班起草圣旨,双日发布。高太后还在自己住处不远处为苏轼留了一间房,方便沟通工作。有时夜间寒冷,太后还会差人给苏轼送来热酒,暖暖身子。

有时候进献的时令贡品,高太后也时不时的拿来与苏轼分享。“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每年四、五月份一些江南、川蜀水果纷纷进宫,苏轼则经常受邀前往皇家园林品尝各地为皇宫进贡的时令果蔬。夏季苏轼还有机会和高太后一起品尝冰镇美酒,如苏轼诗中记载:“翠筒初裹栋,芗黍复缠菰。水殿开冰监,琼浆冻玉壶。”高太后命宫女打开冰窖取出冰块,把装有美酒的玉壶放在冰水中降温,炎炎夏日喝上一口冰镇美酒,不失为消暑的好方法。

闲遣词臣进小诗,歌颂金母在人间

有公务忙于公务,处理完公务朝政,总归有清闲之时,有事没事陪上太后聊上一聊,饮酒赋诗,如《皇太后阁六首其一》:“边庭无事羽书稀,闲遣词臣进小诗。共助至尊歌喜事,今年春日得春衣。”。高太后垂帘听政期间,政治清明,她治下的9年史称“元祐之治”,被认为是宋朝最太平安乐的时代。当时边境安定,宫中也没有大事,太后闲来无事召来苏轼闲谈赋诗,太后非常高兴,赏赐苏轼一件新衣服。

当然高太后生日寿宴怎么能少得了苏东坡吗,“瑞日明天仗,仙云拥寿山。依栏春昼永,金母在人间。”。皇帝宴请群臣,苏轼也来上一首:“万岁菖蒲酒,千金琥珀杯。年年行乐处,新月挂池台。”,享受闲情逸致的生活,苏轼当然更会。

尽忠辅保幼主,以报先王之恩

一天,太皇太后召见苏轼进宫草拟诏命,突然问起苏轼:“有件事我想问你,几年之前你官居何职?”

苏轼答曰:常州团练副使

太皇太后:现在身居何职?

苏轼:臣承乏翰林学士

太皇太后:你为何升职如此之快?

苏轼:臣全仰赖太皇太后恩典

太皇太后:这与老身无关

苏轼:那一定是皇上的恩典

太皇太后:与皇上亦无关

苏轼猜测道:也许有老臣的推荐

太皇太后:这与他们都无关

苏轼诚惶诚恐道:臣虽不肖,但从不利用关系求取官职

太皇太后:这是神宗皇帝的遗诏,先王用膳举箸不下,臣仆便知先王是在看你的文章;时常听他说起你的才情,常想用你,但不幸未及如愿便崩逝。你要尽忠辅保幼主,以报先王之恩遇。

太皇太后借神宗对苏轼才华的仰慕,同时也表达自己对苏轼才情及为政的认可。

肩负帝师之责,名气直达人生高点

元祐二年,太皇太后安排担任幼主哲宗老师,每逢单日要给小皇帝讲解经史及为政之道。忙完公务还可以享受京都的繁华生活,逛街约客会友,朝廷中官居要职,受到文人墨客佩服崇敬,名气地位达到人生高点。

他因为正直饱受其苦,因此也更为人所敬佩,在整个官场他的人品就像一座巍然屹立的高山,朋友们都望尘莫及。苏轼的弟弟子由也回到京师担任御史中丞,元祐二年升为尚书右丞。当年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在外的朋友们也都回朝任官,如驸马王诜、王巩、范祖禹等。

遭人嫉妒弹劾,高太后束之高阁

太皇太后佩服他的学问及人品,受尽百般宠爱,苏轼只要上进谋取宰相之位简直轻而易取。但苏轼并不是觊觎政治地位之人。他中正刚直,慎思公正,容易遭人嫉妒,多次遭受小人表章弹劾,太皇太后每次都将这些奏章束之高阁,甚至勒令停止弹劾。受到太皇太后大力支持,苏东坡也是甚是感激,对太皇太后更加赤诚以待。期间苏东坡也多次辞职请求摆脱官位,经再三恳请,朝廷终于同意,于元祐四年(1089年)三月任命他为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太守。

元佑八年(1093年),太皇太后去世,苏轼的守护神下线,随即又开启了蹉跎岁月,先是从扬州被调至定州(今河北保定)。次年又被贬谪广东惠州,两地相距2000余公里,若不是当年苏轼当过哲宗老师,上表请求乘船南下,哲宗念及师生之情得以恩准,要不苏轼这一行难免凶多吉少。

可以说苏轼一生之中为数不多的好时光,就是高太后提拔苏轼这一段时光,其余时间都是岁月失于道路,生活寄于风雨,极尽颠沛流离之苦。高太后就是苏轼一生中的贵人,伯乐,虽系君臣,情如姐弟,又如迷妹。

备注:文中图片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致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日本,作为我国的邻邦,在历史上曾是我国的藩属国。然而,步入近代社会后,日本却对我国发动侵略,犯下惨绝...
原创 荆...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
原创 后... #历史开讲#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赞+关注”,方便以后继续观看和讨论,感谢支持![比心] 人...
原创 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隋... 今天,我们很多人都说,隋炀帝杨广是一个穷兵黩武、滥用民力的皇帝,他败光了父辈家业,毁了大隋。但究竟是...
原创 二... #历史开讲# 范文程与洪承畴一样,都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他比洪承畴降清早得多,发挥作用也大,帮助...
长江下游区域文明考古取得新进展 国家文物局于11月2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本次发布会聚焦长江下游区域在...
原创 溥... 作为大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的溥仪,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他每天在吃饭之前都要吃一道开胃菜,如果吃不上,他...
原创 美... 镀金时代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1877年到20世纪初。那是一个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工业化的时代。...
原创 古... 作者:曾昭安 (一)胡质、胡威父子 胡威的父亲胡质,因尽忠职守、廉洁奉公而闻名。他与同乡蒋济、朱绩在...
原创 孟... 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被歼灭,使得蒋介石悲痛不已,再三哀叹说:“此(整编七十四师全军覆没...
原创 历... 一直坚信中国地大物博的慈禧太后,在经历了诸多动荡后,心态也开始转变。 直到1901年1月29日那天,...
原创 欧...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小国的生存状况都是比较凄惨的,因为其位于大国之间,难免成为大国的博弈牺牲品,...
原创 清... 1912年年初,隆裕太后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辛亥革命的战火已烧遍大江南北,革命军随时就有可能攻...
稻盛和夫:人生就是“今天”这一... 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里说到:人生就是“今天”这一天的不断积累,就是“此刻”这一刻的不断延续,仅此而...
毛主席曾为几位开国将军改过名字... 伟大的毛主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战略家,文学家,堪称是近代史上第一完人。就是他:领导了中...
原创 “... 前言 一个帝国的衰落,往往开始于一场看似平常的晋升。公元736年,一个笑容可掬的中年人走进了长安城...
原创 霍... 霍去病,一个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名字,一个史上少有的天纵之才。其用兵灵活,不拘古法,17岁封“冠军侯...
原创 大... 老人们常说沧海桑田,就是说明“沧海”和“桑田”互相的变化之间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也证明了二者之间是...
让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汾河之畔,探寻中华文明密码。11月12日,筹建三年的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从空中鸟瞰,外观呈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