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赞+关注”,方便以后继续观看和讨论,感谢支持![比心]
人物介绍:
后晋高祖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太原人,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936年—942年在位)。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
对历史有了解的朋友们都知道,石敬瑭做了两件事遗臭万年。一个是割让土地(燕云十六州),一个是“认贼作父”。这两件事让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懦夫,但历史上的他真是这样的人吗?
历史上石敬瑭的英勇战绩:
石敬瑭是一个英勇善战,能骑善射的骁将。正因为如此,才深得李嗣源喜欢,被李嗣源依为心腹,并且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后唐庄宗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讨赵在礼,至魏州,石敬瑭统亲军拥李嗣源为主,迅速占领汴州。
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在和后梁大将刘鄩对阵交战时,刘鄩袭击还没有列好阵势的李存勖,情况危急之下,石敬瑭立即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敌阵,东挡西杀,左冲右突,遏止住了敌人的攻势,掩护李存勖后撤。这也使得石敬瑭一战成名!
后梁贞明三年(917年)李存勖、李嗣源与刘鄩战于莘城,李嗣源与石敬瑭陷于阵中,石敬瑭挺身挥剑,来回辗转苦斗,奔跑数十里,大败刘鄩。
后梁贞明四年(918年)晋军和后梁争夺黄河沿岸时,李嗣源中了刘鄩的埋伏,危急时刻石敬瑭拼死掩护他撤退,突出重围。
后梁隆德元年(921年),石敬瑭跟随李嗣源在德胜渡击败后梁大将戴思远,斩首两万多人。
后梁隆德二年(922年),在胡卢套作战,后唐军队逐渐败退,石敬瑭迎着敌军精锐,拔出长剑,杀开血道,用身体保护李嗣源撤退,无人敢上前阻击。
后梁隆德三年(923年),石敬瑭跟着李嗣源视察梁军阵地,不料被敌人偷袭,刀刃即将伤到李嗣源时,又是石敬瑭冲上前击退偷袭者,使得李嗣源免于一死。
看到这里,你们还会认为石敬瑭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卖国君王吗?可就是这样一位拥立李嗣源并且
英勇善战的将士,最终为什么会做出认贼作父的事呢?一切都是从李嗣源去世后才变成这样!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十二月,李嗣源病死后,石敬瑭听到消息,悲痛不止。
应顺元年(934年),李从厚继位,是为后唐闵帝。在任位期间,李从珂发动了岐阳兵变,领兵杀向洛阳,李从厚弃城而逃,途中遇到石敬瑭,石敬瑭将他软禁了起来,后面李从珂派人杀死李从厚。至此李从珂(李嗣源养子)继位后唐末任皇帝。
李从珂上任后,非常的不信任的石敬瑭,甚至想除掉他,这也让石敬瑭起了防备之心,为求自保,石敬瑭向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俯首称儿,并且愿意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为什么石敬瑭称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石敬瑭的岳父是唐明宗李嗣源。李嗣源的义父是李克用。《旧五代史》记载李克用曾和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结为兄弟,故石敬瑭按辈份称比他小10岁的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为亚父,并在国书中称自己为“儿皇帝”,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然后向洛阳进军,后唐末帝在闰十一月(937年1月)自焚,后唐遂亡。石敬瑭灭后唐后,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其结果使中原地区丧失了北方屏障。另外晋国向辽国每岁奉绢三十万匹。
石敬瑭在位期间,各地将领魏博节度使范延光、西京留守张从宾、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等引发的叛变事件不断,他的儿子石重信和石重乂亦遭叛军杀害。后因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及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先后接受吐谷浑部族投降,石敬瑭屡遭契丹责问,乃忧愤而死。
后世评价
石敬瑭为了向辽朝借兵,不惜割让燕云十六州,甚至向契丹人称“儿”,直接导致中原失去长城屏障,因此后世多以负评为主:
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其兵,不必许以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旧五代史》:“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旰食宵衣,礼贤从谏。”、“以絁为衣,以麻为履。”
郝经:“称臣呼父古所无,石郎至今有遗臭。”
结尾
纵观石敬瑭的一生,他可谓是一代英雄,骁勇善战,对李嗣源忠心耿耿,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为了自保为了皇位甘愿做出割土地称儿这种事,简直毁了一世英名!
文章的结尾小编再次麻烦您点赞支持一下吧!谢谢[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