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宋高宗赵构支持岳飞,第四次北伐能成功吗?
迪丽瓦拉
2025-08-03 11:03:55
0

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第四次北伐,很快收复颍昌(今河南许昌)、陈州(今河南淮阳县)、郑州、洛阳,开封尉氏县,战果辉煌。宋高宗赵构高兴的在《郾城斩贼将阿李朵孛堇大获胜捷,赐诏奖谕,仍降关子钱犒赏战士》中说:“女真人入侵宋朝已经过了十五年了,从未听说能以孤军和金军正面对抗,而且是在平原作战,如此奋不顾身地战斗。!” 

岳飞数次上书宋高宗,请求友军配合继续收复失地。岳飞在《乞止班师诏奏略》中介绍前线战况对南宋有利,请求支援他北伐,他说:“金人躲在开封,屡战屡败惊恐不已,有情报说金人准备抛弃物资,退出开封。现在又有义兵们的支援,加上士兵们信心百倍,我方占尽天时人和,我强敌若,马上就能收复失地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皇帝决定。”赵构却数次发出诏书,催促岳飞撤军。岳飞孤军深入,不得已撤退。撤退前他惋惜的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如果宋高宗赵构全力支持,岳飞能够北伐成功吗?

答案是有可能成功,从外部来说,

此时蒙古势力正兴起,不断侵扰金人后方。

洪皓(1088—1155)建炎三年(1129)出使金国,直到绍兴十五年(1143),历经十四年才得以回到南宋。他承受住金人威逼利诱,保持气节。宋高宗称赞他“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

他熟悉金人内情曾说:“金人此时正受困于蒙古,宋朝不能示弱,让金人看不起!”

金国的史料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根据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的《完颜希尹神道碑》记载:“授(完颜希尹)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加开府仪同三司,监军仍旧。萌古斯(蒙古)扰边,王偕太师宗磐奉诏往征之。宋朝的史书《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也记载:绍兴五年,金主亶以蒙古叛,遣领三省事、宋国王宗磐提兵破之。完颜希尹参与了两次灭北宋战争,是金国名将。完颜宗磐是金国宗室,金太宗吴乞买的嫡子。金国派出重要战将征讨蒙古,可见蒙、金不是一般小规模的战争。

第二次是绍兴九年(1139):“女真万户胡沙虎北攻蒙古部,粮尽而还。蒙古追袭之,至上京之西北,大败其众于海岭。”第三次是绍兴十一年(1141)《皇宋十朝纲要》记载“金国遣南行府元帅乌鲁里北伐蒙国”此战金人打的很吃力,以至于完颜宗弼不得不亲自前往支援。李心传《旧闻证误》记载:完颜宗弼遣使带话给伐蒙金军说:“

南宋以重兵逼胁,和约大定,除措置备御,早晚兵到矣。

根据时间推算,岳飞北伐时,蒙古正在侵扰金人后方。

可以看出此时金人面临蒙古、南宋两线作战的困境。

后来完颜宗弼亲率八万精锐伐蒙,也未能取胜。绍兴十七年(1147)金人想和谈,封蒙古统治者为国王,蒙古人没有答应,金国、蒙古连年战争,金人只能派精兵守住战略要地而已。

另一方面的金人的战斗能力在衰退,早期英勇善战的金人,已无当年的彪悍雄风

。早在绍兴五年,南宋胡寅就认为金兵已不复当年勇。他说:“粘罕好财贪色,凶残不义,过去强壮的金兵已经衰老,老者慢慢死去。金国大臣志得意满,只知道享受财色”前宰相吕颐浩也说:“金帅颇有厌兵之意,其众军亦思休息!”《大金国志》记载:“太原府祁县千户舍音贝勒得知要出征,他哭着和家人告别,杀完猪用衣服包裹,并用随身弓箭一起埋葬。

可见人心厌兵之甚也

!”这是金人怕死、不想打仗的例子。战争初期金人所向无敌,是因为士兵们都需要靠战争发财。后来金人从宋朝抢了不少钱财、美女,过上了富翁享乐生活,怎肯再去战场送死。

《中兴小记》记载:绍兴九年,

金人近岁用兵多不利,始知惮中国

,时有辽军万户韩常为浚州守,一日与其判官宫茵论南北兵战之事,茵曰:“北非南之所能敌。”常曰:“不然,今昔事异。

昔我强彼弱,今我怯彼勇

,所幸者南人未知北间事尔。”韩常原是辽国人,后投降金人,一直跟随完颜宗弼作战。富平之战完顏宗弼陷重围之中,宋军流矢射中韩常左目。他大怒拔箭,血流淋漓,用土塞上创口,继续战斗解救出完颜宗弼。他与三国时期的夏侯敦一样勇猛,是一员身经百战的老将。他也认为金人的战斗力严重下降,宋军略占上风。

对比一下岳飞第四次北伐取得的辉煌战绩,当时的战报《龙虎等军奏捷》记载:“郾城之战岳家军对战金军一万五千骑兵,岳飞派遣精锐部队背嵬、游奕马军迎战,步兵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对付金人骑兵。鏖战数十合,杀死金兵满野,不计其数。至天色昏黑,金人不敌撤退,夺取金人马二百余匹,取得大捷。” 宋高宗的诏书描述了战况激烈的情形“览卿奏,八日之战,金人用骑兵冲锋。……

岳家军斩杀金人将军,确实是突出的战功

。然大敌在近,

卿以一军,独与决战,忠义所奋,

神明助之,再三嘉叹,不忘于怀!”郾城之战岳飞敢打敢拼,正面迎战金人,并且打败金人骑兵,岳飞的战绩绝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打出来的!此战岳家军还斩杀了金人大将,不过由于史料缺失,不知道是哪位金人将领。

《王贵颖昌奏捷》“金人四太子、镇国大王、并昭武大将军韩常亲领骑兵3万多人到达颖昌。王贵亲统中军、游奕军人马,并与岳云背嵬军一起迎战。自辰时至午时,血战数十合,杀死万户一人,千户五人。杀死金人约五千余人,重伤不计其数。夺取战马、金、鼓、旗、枪、器甲等不计其数。”《鄂王行实编年》记载:此战缴获金人马三千匹,缴获金印七枚,杀死夏姓的金吾卫上将军,金人副统军粘罕索孛堇重伤而亡。此战王贵兵力不过一万多人,能够以少胜多,说明岳家军的战斗力已强于金军。现存岳家军捷报共计十三份,记载了军十七次战斗。这还只是一部分战绩,由于秦桧篡改历史,更多战绩没能留下记载。

岳家军的骑兵逐渐成长起来,拥有与金人正面决战的实力。骑兵一直是南宋的弱项,金人则靠骑兵取胜。岳飞一直注重发展骑兵力量,在战争中不断缴获敌军马匹。绍兴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缴获四千余匹马。绍兴六年(1136年)缴获伪齐一万两千匹马。仅岳飞的背嵬军有八千多骑兵,岳家军的骑兵数量应不少于一万人,甚至能达到两万人。这都是岳飞北伐成功的资本。

岳飞还团结金国境内的抗金义军,牵制金国力量。宋孝宗时给岳飞谥号的《忠愍谥议》中说:太行山的义军首领梁小哥,写信给岳飞:“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愿公早渡河。”还有李宝、梁兴、孟邦杰等义军首领,攻占了不少城池,策应岳家军。

总结一下金国正内忧外患,蒙古侵袭后方,抗金义军又攻城略地,金人不得不分兵防守。金人战斗力下降,开国大将或病死或死于内斗,仅剩下完颜宗弼。岳家军则斗志昂扬,屡战屡胜。所以说岳飞第四次北伐有可能成功,但前提是赵构给予支持。否则岳家军的十万兵力,要作战还要分兵守住夺取的城市。如果没有友军的配合,国家提供足够的粮食支援,是不可能成功的。宋理宗时期北伐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军队缺食。很可惜赵构、秦桧只知道求和,丧失了这次良机,如果岳飞北伐成功,历史走向也许会不一样,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南宋再也没能恢复中原!历史的机遇就这么擦肩而过,令人痛惜不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日本,作为我国的邻邦,在历史上曾是我国的藩属国。然而,步入近代社会后,日本却对我国发动侵略,犯下惨绝...
原创 荆...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
原创 后... #历史开讲# 在阅读本文章之前麻烦您点个“赞+关注”,方便以后继续观看和讨论,感谢支持![比心] 人...
原创 历...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隋... 今天,我们很多人都说,隋炀帝杨广是一个穷兵黩武、滥用民力的皇帝,他败光了父辈家业,毁了大隋。但究竟是...
原创 二... #历史开讲# 范文程与洪承畴一样,都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他比洪承畴降清早得多,发挥作用也大,帮助...
长江下游区域文明考古取得新进展 国家文物局于11月2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本次发布会聚焦长江下游区域在...
原创 溥... 作为大清王朝最后一个皇帝的溥仪,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他每天在吃饭之前都要吃一道开胃菜,如果吃不上,他...
原创 美... 镀金时代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从1877年到20世纪初。那是一个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工业化的时代。...
原创 古... 作者:曾昭安 (一)胡质、胡威父子 胡威的父亲胡质,因尽忠职守、廉洁奉公而闻名。他与同乡蒋济、朱绩在...
原创 孟... 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被歼灭,使得蒋介石悲痛不已,再三哀叹说:“此(整编七十四师全军覆没...
原创 历... 一直坚信中国地大物博的慈禧太后,在经历了诸多动荡后,心态也开始转变。 直到1901年1月29日那天,...
原创 欧...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小国的生存状况都是比较凄惨的,因为其位于大国之间,难免成为大国的博弈牺牲品,...
原创 清... 1912年年初,隆裕太后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辛亥革命的战火已烧遍大江南北,革命军随时就有可能攻...
稻盛和夫:人生就是“今天”这一... 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里说到:人生就是“今天”这一天的不断积累,就是“此刻”这一刻的不断延续,仅此而...
毛主席曾为几位开国将军改过名字... 伟大的毛主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战略家,文学家,堪称是近代史上第一完人。就是他:领导了中...
原创 “... 前言 一个帝国的衰落,往往开始于一场看似平常的晋升。公元736年,一个笑容可掬的中年人走进了长安城...
原创 霍... 霍去病,一个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名字,一个史上少有的天纵之才。其用兵灵活,不拘古法,17岁封“冠军侯...
原创 大... 老人们常说沧海桑田,就是说明“沧海”和“桑田”互相的变化之间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也证明了二者之间是...
让文明瑰宝永续留存泽惠后人 汾河之畔,探寻中华文明密码。11月12日,筹建三年的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从空中鸟瞰,外观呈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