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有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叫禹会元。他年轻时曾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原本怀着一腔热血,想做个为国为民的好官,既能报效朝廷,又能造福百姓。但真正进入官场后,他才明白,想在官场立足,光有能力远远不够。那时的清朝官场乌烟瘴气,卖官鬻爵成风。那些花钱买官的官员,上任后想的不是为民办事,而是如何中饱私囊,完全不顾百姓死活。
面对如此黑暗的官场,禹会元越来越心灰意冷。他亲眼目睹贪官污吏横行霸道,虽然心中愤懑,但势单力薄,根本无力改变现状。最终,他毅然辞官回乡,决定改行从医,继续为百姓服务。
回到家乡后,禹会元专心钻研医术,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他废寝忘食地研读医书,医术日益精进。更难得的是,他医德高尚,看病从不计较诊金,遇到穷苦人家,常常分文不取。就连受伤的小动物,他也会心生怜悯,悉心救治。这样仁心仁术的大夫,很快就在乡里传开了名声,乡亲们有个头疼脑热,都爱找他看病。
渐渐地,禹会元的名声越传越远,连城里的达官显贵也慕名而来,托人请他看病。他不仅医术高明,更以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一天,禹会元正在家中坐诊,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队官兵闯了进来,簇拥着一个穿着太监服饰的人——正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禹会元心里直打鼓:这位大太监找我做什么?
原来,李莲英是奉慈禧太后之命,来请禹会元进宫看病的。禹会元知道,给皇亲国戚看病风险极大。治好了固然能飞黄腾达,治不好可能连命都保不住。他本想推辞,但看到李莲英亲自登门,知道推脱不得,只好硬着头皮答应。
路上,李莲英简单说了慈禧的病情。原来慈禧平日养尊处优,爱吃补品又不爱动,脖子上长了个小疙瘩。起初没在意,后来疙瘩越长越大,变成了毒疮,疼得连梳头都困难。太医院的御医们束手无策,慈禧一怒之下把他们全罚了。
到了宫里,禹会元仔细检查后,说能治,但方法与众不同。他暗示要用偏方,可能会引起非议。为了治病,他请求清场,说要出宫取药。慈禧虽不情愿,但也没办法,只好答应,还派人暗中盯着他。
禹会元带着李莲英等人来到郊外稻田,捉了些蚂蟥和蛆虫。他知道,这些药材对治毒疮很有效。回宫后,他让慈禧躺下,把蚂蟥放在毒疮上吸血,再用蛆虫清理腐肉。慈禧虽然觉得又痒又疼,但为了治病,也只能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