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版重写】 说起清朝皇帝的生育能力,康熙绝对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他一共有55个子女,这个数字在历代帝王中都十分罕见。更难得的是,他的孩子们大多才华横溢,尤其是八阿哥胤禩,因贤德出众被称为八贤王。胤禩的生母良妃,正是康熙后宫中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
关于良妃是否受宠,历史上存在两种说法。支持宠妃说的证据很实在:她是少数生前就获得妃位封号的嫔妃,去世时康熙不仅亲临祭奠,还为她主持了满月祭祀仪式——这在等级森严的后宫可是极高的待遇。但雍正年间流传的史料中,却记载康熙曾怒斥胤禩时称其母为辛者库贱妇,这个矛盾说法至今未有定论。 从实际情况看,良妃的受宠程度毋庸置疑。康熙后宫中妃位以上的嫔妃屈指可数,除了惠、宜、德、荣四妃外,仅有慧妃、宣妃等寥寥数人。值得注意的是,慧妃和宣妃都出身蒙古贵族,平妃更是康熙的小姨子。相比之下,良妃作为包衣出身的辛者库人(清代内务府下等仆役),能跻身妃位更显难得。要知道,生了三个皇子的敬敏皇贵妃生前也只是庶妃,死后才获追封。 良妃的家族背景比较特殊。她的曾祖父瑚柱(觉禅氏)在皇太极时期率族人归顺,因人口较少被编入正黄旗包衣管领(即辛者库)。这个家族多担任膳房总管、宫廷侍卫等职务,良妃父亲阿布鼐是正五品内管领。这里要特别说明:千万别把这位阿布鼐和康熙的姑父、造反的察哈尔亲王阿布鼐混淆——两人只是同名而已。 康熙十四年(1675年)的内务府选秀堪称黄金一代,同批入宫的三位包衣女子后来都成为传奇:乌雅氏(后来的德妃)、万琉哈氏(定妃,享年97岁)以及我们的主角觉禅氏(良妃)。有趣的是,这三位都留下了闺名:德妃叫玛琭,定妃叫妞妞,良妃叫双姐。 良妃的晋升之路颇具戏剧性。入宫三年,康熙首次大封后宫时她还默默无闻。但康熙二十年生下胤禩后,这个聪慧过人的儿子被交给惠妃抚养——这个安排本身就说明康熙的重视。胤禩确实争气,15岁随父出征时就获准留在御营,成为最年轻的贝勒。母凭子贵,康熙三十九年,良妃与康熙表妹佟贵妃同日受封为嫔,后又单独晋封为妃。需要澄清的是,影视剧中良妃因出身自卑的桥段并不可信。当时她已与其他四妃平起平坐,且惠宜德三妃同样出身包衣。康熙五十年良妃病逝时享年50岁,康熙亲自主持祭祀的规格,足以证明她的地位。至于胤禩最终失势,更多是因海东青事件等政治因素,与母亲出身无关。雍正继位后,这位八贤王被幽禁致死,为九子夺嫡的惨烈结局再添悲情注脚。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皇室四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