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比毛泽东年长,人生阅历也更加丰富,但他始终是毛泽东最亲密的革命战友,也是毛泽东路线最坚定的拥护者。那么,是什么让这位红军之父如此坚定地追随毛泽东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毛泽东的决策总是正确的。在中国革命的艰难岁月里,毛泽东展现出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智慧有目共睹。朱德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1932年红军攻打赣州时,毛泽东是唯一持反对意见的领导人,而当时支持他的,只有朱德一人。多年后的1944年,在延安回忆起这场战役时,朱德仍充满遗憾地说: 1932年1月10日,中央下达攻打赣州的命令,结果久攻不下,这再次证明攻打大城市的策略是错误的。在此之前,毛主席就主张向东北方向拓展,采取分散发展的策略来争取群众支持,甚至建议将革命火种播撒到浙江地区,直捣蒋介石的老巢。如果当时采纳这个建议,红军很可能发展到十万之众,革命根据地也会更加壮大。可惜这个正确主张被否决了。后来军事指挥权落入教条主义者手中,导致革命路线出现偏差。红军原本的三大任务被简化为单纯打仗,忽视了群众工作和经济保障,既脱离了群众,又难以维持部队供给。虽然红一军团后来也打了不少胜仗,但现在看来,很多战役都是徒劳无功的。历史证明,如果当时放弃攻打赣州,转而按照毛泽东的建议进军浙江、直指蒋介石的老家,红军很可能迅速发展到十万大军。这就是毛泽东战略眼光的过人之处。 中共党史出版社推出的《大河向东:他们为什么追随毛泽东》一书,详细记载了1932年赣州战役中朱德对毛泽东的坚定支持。这部畅销作品不仅揭示了朱德与毛泽东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还生动记述了朱德追随毛泽东、并肩战斗的革命历程。该书出版后广受读者欢迎,成为该社当年的畅销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