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蜀汉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成就有目共睹。从一个卖草鞋的平民到建立蜀汉政权,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最终成为一代雄主。但令人费解的是,这位以善于识人著称的君主,为何会选择被后世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的刘禅作为继承人呢?
据史料记载,刘备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刘禅、次子刘永和三子刘理。遗憾的是,这三个儿子都资质平平,其中刘禅的表现尤为糟糕。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曾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番话透露出刘备对刘禅能力的深深忧虑,选择他继位实属无奈之举。
那么,为何刘备最终还是选择了刘禅呢?当时的情况确实很特殊。刘备病危时,次子刘永虽是庶出但已成年,三子刘理年纪尚小。按照立长不立幼的传统礼法,以及考虑到刘永的庶出身份,刘禅成为了唯一合适的人选。刘备或许寄希望于诸葛亮的辅佐能够弥补刘禅的不足。
然而事与愿违。即便有诸葛亮这样的旷世奇才尽心辅佐,刘禅始终未能成长起来。更糟糕的是,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不仅没有励精图治,反而宠信宦官黄皓,导致朝政日益腐败。最终,蜀汉在刘禅手中走向了灭亡,这个结局恐怕连刘备生前都未曾预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