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传下2字定国奇策,却被朱元璋倒过来执行,网友:明朝霸气
迪丽瓦拉
2024-11-19 17:10:26
0

原标题:刘邦传下2字定国奇策,却被朱元璋倒过来执行,网友:明朝霸气

秦始皇一生征战沙场,自他手下打出了六合统一将秦朝的版图扩张到最大,而且嬴政身上功绩更是无数,大一统帝国之下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在他的领导之下秦朝到达一个空前绝后的盛世。

俗话说得好,盛极必衰,秦始皇虽然雄才霸略在身,但是却耐不住秦二世而亡,将秦朝的神话彻底终结在了第十五年。此后顺应历史的变迁,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之间又开始了争斗,最终由刘邦亲手开启了历史上恢宏磅礴的大汉王朝。

大汉朝能够纵横历史400年成为神话一般的存在和君王治国理政有方,手下精兵强将戍守边疆有着无法分离的关系。但是大汉天子刘邦身上却有一个无论如何都抹不掉的污点,更是他的“定国奇策”——和亲。

刘邦

刘邦以“和亲”定国

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斗争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以弱胜强,但是在刘邦稳坐天子之位之前,曾经和匈奴交战发生了一件让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事情。

当时刘邦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平日里身边跟随的人并不多,导致了匈奴将他和他的部下整整围困了七天七夜,在段时间里刘邦彻底看清楚了匈奴的力量更是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千方百计脱离了险境,刘邦更是对匈奴非常畏惧,可谓是未战先退。成立了汉朝以后为了稳定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竟然想出来一个和亲的办法。

不仅如此,刘邦在尝到了甜头以后还将“和亲”定为稳定王朝的国策,每次送公主或者汉朝的女子去北方匈奴那边和亲之时还会陪送大量的金银财宝、丝绸瓷器以及匈奴需要的物资。

匈奴

用财物和人来表示和匈奴和好之心,来保证不会再起战火。虽然刘邦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汉朝换取了和平,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是一味的讨好示弱并不能真的做到再无战争。

匈奴那边自然也是发现了刘邦的态度,表面上看着两国之间关系亲近,实际上却依旧无恶不作,边境百姓深受其害,刘邦或许对此也有耳闻,为了不正式交战,反而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汉武帝即位以后深知匈奴之害,便果断派兵镇压。卫青、霍去病等人都在镇压匈奴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正是因为汉朝终于展现出了强横的一面,匈奴才开始偃旗息鼓。

否则长此以往恐怕边境再难以安生,有很多事情还是要付诸于行动和武力来解决,但是在很多帝王的心里看来都觉得用一个女子和一些财物就能交换十几年的边境安稳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霍去病对战匈奴

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之

不用征兵出战更不用朝廷出钱准备兵器和粮草,所以这是双赢的好事,但是却没有看到更多的弊端。日复一日的退让会让匈奴觉得可以有很多的好处拿,言语和行为让也就会越发的放肆,长此以往中原将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历朝历代用和亲来保证王朝安稳的状况就发生过130多次。

王朝的改革换代早就是顺应时代延伸的正常状态,和平的国策也随着王朝换代而流传了下来,直到朱元璋从一个农民一路打上金銮殿,坐上了明朝开国皇帝的位置。

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和刘邦出身相同,对于他的建国过程和汉朝传奇都非常钦佩,甚至有很多国策都效仿汉朝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朱元璋虽然不和刘邦生活在同一朝代,但是却始终将刘邦视为他的知音,直到发现刘邦的和亲策略,心中难免大失所望。

朱元璋

他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供自己崇拜和瞻仰的帝王,更是需要一个远隔千年的知音,而不是为了国家平稳安定就将弱女子拱手送给匈奴的懦夫!朱元璋对于匈奴的挑衅可谓是简单粗暴,直接派麾下大将前往征讨,不论两国之间的关系,直到差点将其灭国,打得对方俯首称臣。

匈奴一派未曾想过朱元璋居然如此铁血手腕,心中难免惊讶,不曾想更惊讶的还在后面,在他们双手奉上金银岁贡俯首称臣之时,朱元璋却令他们送人来和亲!

将刘邦的国策彻底反过来实行,这个消息一传出去,举国上下无不为之叹服,对于百姓来说这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而且朱元璋还明言,若是匈奴不愿送人来和亲,那就继续发动战争,直到将匈奴彻底打到消失为止,完美的向外展示了明朝的强大和刚强。

朱元璋

明朝刚猛霸气

朱元璋在位期间不仅将战争导致的古建筑破败全部修复,又因为本就出身穷人能体会到百姓的不易。积极免除百姓的赋税,让整个明朝修生养息,百姓们无不对其感恩戴德交口称颂。

朱元璋驾崩以后,朱棣上位。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成祖尤擅攻战,不仅不屑于天子不坐垂堂,多次选择亲临战场,更是在位期间将匈奴打得再不敢前进一步。

以后的两任帝王均是实行依仁孝治国,让明朝变得底蕴深厚,综合实力逐步强大。整个大明共持续了278年的统治,向周边各国展示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强大。

朱棣

历史上称明朝为“刚明”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的每一任皇帝都不畏战,他们非常清楚武力对于一个王朝的重要性。

有了武力自保能使王朝存在,武力强盛才能使王朝壮大,外敌不敢入侵,才能做到讲究仁孝,哪怕明朝末年也能将葡萄牙打得节节败退,这是独属于明朝的强大和骄傲。

明朝的每一任帝王都有着朱元璋的果断和刚勇。崇祯皇帝清楚明朝将亡,为了不失去尊严成为被俘的皇帝,亲手杀掉所有亲人并选择自缢而亡,只希望不牵连到明朝的百姓。

崇祯皇帝

这份勇气和骄傲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明朝虽然强大,但也并不是完美的。有了十足的气节抵御外来敌人的侵扰,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闭关锁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就像秦始皇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强秦”,最后却因为胡亥的暴政将神话终结在第十五年,刘邦亲手创立了400余年的汉朝却给后人留下了和亲保平安的软弱印象。

明朝行事作风强横刚硬了278年,却也有利有弊,历史的发展都是有一定趋势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看待历史的同时也要端正自身的思想,平等理智的去探究每一段历史,真正做到尊重和辩证,方能不存偏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 原标题:呼玛尔河口遭遇战:42名八旗兵血战三百哥萨克,竟能重创敌军? 在第二次...
“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 原标题:“蚩尤”是何物?为何黄帝当初一定要对他赶尽杀绝?有何瓜葛? 在中华文化...
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 原标题:实拍玉林16吨石棺出土,几千李氏族人过来祭拜 各位老表们大家好,近段时...
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 原标题:隋末窦抗被杨广猜忌;再见了表兄杨广,我要投奔表兄李渊去了哦 窦抗是隋朝...
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 原标题:隋文帝杨坚女儿襄国公主嫁给了谁?婚姻如何呢?子嗣情况如何? 隋文帝杨坚...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 原标题:隋之仁寿宫;唐之九成宫;隋唐两朝皇帝在此都有事发生 隋之仁寿宫;唐之九...
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 原标题:窦荣定孙子窦师伦,墓志参加李渊晋阳起兵,随李世民冲锋陷阵 窦师伦墓志出...
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 原标题:李多祚:唐朝辽阳郡王,镇守玄武门三十年,参与两次玄武门之变 李多祚,爵...
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 原标题:揭秘:唐睿宗李旦有多少儿子?都是怎么死的?李隆基对兄弟如何 李旦是唐朝...
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 原标题:汉朝最终被三分天下,责任到底在谁身上?刘邦刘彻恐怕难辞其咎! 嗨!大家...
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 原标题:1992年,大特务毛森回浙江省亲,一辈子罪行累累,晚年病死美国 199...
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 原标题:张骞出使西域的终点:丝绸之路的开启 公元前138年,汉朝派遣张骞...
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 原标题:杨坚外甥窦庆,一郡太守死的有点冤,竟然被盗贼所杀 窦庆是杨坚的外甥,杨...
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 原标题:曹操拿下荆州,获得了哪些人才?除了徐庶还有谁? 在三国时期,荆州多俊才...
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 原标题:如果没有这位皇帝,清朝会早亡至少100年,不是康熙,不是乾隆 如果没有...
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 原标题:她为康熙生下最长寿儿子,无宠活到97岁,成为清朝后妃长寿之冠 1685...
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 原标题:雍正王朝:康熙为何当众评价胤禛一向以精明自诩?是在责怪他吗? 《雍正王...
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 原标题:隆裕皇后:新婚夜失宠,空守19年成太后,为何被骂作“大清罪人” 隆裕当...
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 原标题: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有点绝 说起中国历史...
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 原标题:清朝时期的道台具体是什么官职,道台和知府哪个级别高权力大? 清朝的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