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传下2字定国奇策,却被朱元璋倒过来执行,网友:明朝霸气
迪丽瓦拉
2024-11-19 17:10:26
0

原标题:刘邦传下2字定国奇策,却被朱元璋倒过来执行,网友:明朝霸气

秦始皇一生征战沙场,自他手下打出了六合统一将秦朝的版图扩张到最大,而且嬴政身上功绩更是无数,大一统帝国之下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在他的领导之下秦朝到达一个空前绝后的盛世。

俗话说得好,盛极必衰,秦始皇虽然雄才霸略在身,但是却耐不住秦二世而亡,将秦朝的神话彻底终结在了第十五年。此后顺应历史的变迁,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之间又开始了争斗,最终由刘邦亲手开启了历史上恢宏磅礴的大汉王朝。

大汉朝能够纵横历史400年成为神话一般的存在和君王治国理政有方,手下精兵强将戍守边疆有着无法分离的关系。但是大汉天子刘邦身上却有一个无论如何都抹不掉的污点,更是他的“定国奇策”——和亲。

刘邦

刘邦以“和亲”定国

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斗争可以称得上是典型的以弱胜强,但是在刘邦稳坐天子之位之前,曾经和匈奴交战发生了一件让他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事情。

当时刘邦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平日里身边跟随的人并不多,导致了匈奴将他和他的部下整整围困了七天七夜,在段时间里刘邦彻底看清楚了匈奴的力量更是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千方百计脱离了险境,刘邦更是对匈奴非常畏惧,可谓是未战先退。成立了汉朝以后为了稳定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竟然想出来一个和亲的办法。

不仅如此,刘邦在尝到了甜头以后还将“和亲”定为稳定王朝的国策,每次送公主或者汉朝的女子去北方匈奴那边和亲之时还会陪送大量的金银财宝、丝绸瓷器以及匈奴需要的物资。

匈奴

用财物和人来表示和匈奴和好之心,来保证不会再起战火。虽然刘邦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汉朝换取了和平,但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是一味的讨好示弱并不能真的做到再无战争。

匈奴那边自然也是发现了刘邦的态度,表面上看着两国之间关系亲近,实际上却依旧无恶不作,边境百姓深受其害,刘邦或许对此也有耳闻,为了不正式交战,反而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汉武帝即位以后深知匈奴之害,便果断派兵镇压。卫青、霍去病等人都在镇压匈奴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正是因为汉朝终于展现出了强横的一面,匈奴才开始偃旗息鼓。

否则长此以往恐怕边境再难以安生,有很多事情还是要付诸于行动和武力来解决,但是在很多帝王的心里看来都觉得用一个女子和一些财物就能交换十几年的边境安稳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霍去病对战匈奴

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之

不用征兵出战更不用朝廷出钱准备兵器和粮草,所以这是双赢的好事,但是却没有看到更多的弊端。日复一日的退让会让匈奴觉得可以有很多的好处拿,言语和行为让也就会越发的放肆,长此以往中原将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历朝历代用和亲来保证王朝安稳的状况就发生过130多次。

王朝的改革换代早就是顺应时代延伸的正常状态,和平的国策也随着王朝换代而流传了下来,直到朱元璋从一个农民一路打上金銮殿,坐上了明朝开国皇帝的位置。

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和刘邦出身相同,对于他的建国过程和汉朝传奇都非常钦佩,甚至有很多国策都效仿汉朝来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朱元璋虽然不和刘邦生活在同一朝代,但是却始终将刘邦视为他的知音,直到发现刘邦的和亲策略,心中难免大失所望。

朱元璋

他需要的是一个可以供自己崇拜和瞻仰的帝王,更是需要一个远隔千年的知音,而不是为了国家平稳安定就将弱女子拱手送给匈奴的懦夫!朱元璋对于匈奴的挑衅可谓是简单粗暴,直接派麾下大将前往征讨,不论两国之间的关系,直到差点将其灭国,打得对方俯首称臣。

匈奴一派未曾想过朱元璋居然如此铁血手腕,心中难免惊讶,不曾想更惊讶的还在后面,在他们双手奉上金银岁贡俯首称臣之时,朱元璋却令他们送人来和亲!

将刘邦的国策彻底反过来实行,这个消息一传出去,举国上下无不为之叹服,对于百姓来说这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而且朱元璋还明言,若是匈奴不愿送人来和亲,那就继续发动战争,直到将匈奴彻底打到消失为止,完美的向外展示了明朝的强大和刚强。

朱元璋

明朝刚猛霸气

朱元璋在位期间不仅将战争导致的古建筑破败全部修复,又因为本就出身穷人能体会到百姓的不易。积极免除百姓的赋税,让整个明朝修生养息,百姓们无不对其感恩戴德交口称颂。

朱元璋驾崩以后,朱棣上位。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成祖尤擅攻战,不仅不屑于天子不坐垂堂,多次选择亲临战场,更是在位期间将匈奴打得再不敢前进一步。

以后的两任帝王均是实行依仁孝治国,让明朝变得底蕴深厚,综合实力逐步强大。整个大明共持续了278年的统治,向周边各国展示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强大。

朱棣

历史上称明朝为“刚明”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的每一任皇帝都不畏战,他们非常清楚武力对于一个王朝的重要性。

有了武力自保能使王朝存在,武力强盛才能使王朝壮大,外敌不敢入侵,才能做到讲究仁孝,哪怕明朝末年也能将葡萄牙打得节节败退,这是独属于明朝的强大和骄傲。

明朝的每一任帝王都有着朱元璋的果断和刚勇。崇祯皇帝清楚明朝将亡,为了不失去尊严成为被俘的皇帝,亲手杀掉所有亲人并选择自缢而亡,只希望不牵连到明朝的百姓。

崇祯皇帝

这份勇气和骄傲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明朝虽然强大,但也并不是完美的。有了十足的气节抵御外来敌人的侵扰,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闭关锁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就像秦始皇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强秦”,最后却因为胡亥的暴政将神话终结在第十五年,刘邦亲手创立了400余年的汉朝却给后人留下了和亲保平安的软弱印象。

明朝行事作风强横刚硬了278年,却也有利有弊,历史的发展都是有一定趋势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在看待历史的同时也要端正自身的思想,平等理智的去探究每一段历史,真正做到尊重和辩证,方能不存偏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诗人@永泰:开在大宋朝的那些梅... 中国人爱梅,梅兰竹菊“四君子”,梅列首位。 宋代是中国梅花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著名的梅花典故、诗...
原创 刘...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诞生了许多王朝。而在其中有一个王朝,其开国皇帝的故事尤为励志。这个皇帝出生贫寒...
原创 他... 在与李鸿章有血缘关系的后辈之中,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女作家,甚至入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20位杰出女性”的...
原创 东... 文/袁 帆 鞍山,一座因钢铁工业而兴起的现代城市,其正式建立并命名的历史只有约90年;清华,一所与“...
原创 李... 公元211年,刘备在法正的帮助下,发动了入川之战。虽然庞统在落凤坡英勇战死,但刘璋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
原创 何... 我们常常听到“燕云十六州”这个词,虽然大多数人对它的了解并不深刻,甚至只是有些模糊的印象。历史上有这...
“唐诗之都”品牌效应如何最大化 雷蕾 唐诗是中华文化史上的明珠,长安是唐诗创作的地理中心。唐诗与长安有说不尽的故事,今天的西安建设“...
原创 柴... 我国四大盆地,从北往南依次是: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其中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
逝去的古建筑 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古老的中国留下了很多令人惊叹的古建筑,那是一种渗透在骨子里面的美,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顾廷龙年谱长编》中的“学术彩... 2025年11月10日是顾廷龙先生一百二十一周年诞辰。去年上海图书馆曾分别在本馆、东馆举办展览纪念顾...
原创 无... 近代的中国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贫穷和落后,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不断在变得更加强大,但仍有不少...
“面具之下:发现三星堆与金沙”... 新华社英国牛津11月9日电(记者赵家淞)“面具之下:发现三星堆与金沙”展览与学术研讨会8日在英国牛津...
原创 刘... 公元422年5月,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生命的最后时刻悄然降临。这位一生征战沙场、建立赫赫功业的君王,在临...
海捞瓷是什么?西安博物院专题讲... 作为“碗礁瓷语——碧波启封的丝路时光舱”展览的系列重要活动,11月7日,西安博物院特邀西安美术学院副...
原创 科...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关于早期社会形态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其中,母系氏族社会究竟是否...
原创 1... 1965年2月下旬,国民党高层的重要人物、蒋介石的亲信陈诚因肝癌病重,生命垂危。医生将这一消息告知他...
原创 司... 古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意味深长。司马懿,魏晋时期的权谋大家,一生智计如海,但有一次...
原创 魏... 公元621年,李建成任命魏征为太子洗马,对他礼遇非常周到。五年后,到了626年,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
原创 你... "秦始皇统一六国靠的是暴政?长城全是孟姜女哭倒的?" 嘿,要是这么想,你可就被电视剧带进沟里啦!今天...
原创 同... 在历史上,康熙和朱元璋作为两位开国皇帝的继任者,尽管都位列第二任帝王,但他们的皇权传承方式却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