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行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抗清领袖。他虽出身于地主家庭,早年靠贩运私盐谋生,但在长期遭受官府欺压后,逐渐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产生强烈不满。面对不公,他毅然选择反抗,集结志同道合之士组建捻军,成为北方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反清武装力量。
在1851到1855年间,张乐行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指挥捻军多次大败清军,先后控制了淮北广大地区,势力范围扩展至苏豫鲁皖四省交界地带。面对捻军的节节胜利,清廷多次试图招安,但都被张乐行严词拒绝。他坚持与清廷抗争到底的决心,令朝廷深感不安。
1856年初,张乐行的威望达到顶峰。在雉河集举行的会盟中,各路捻军首领一致推举他为大汉明命王,确立了以黄、白、红、黑、蓝五色旗为标志的军事编制,总兵力扩充至二十万之众。这次会盟标志着捻军抗清斗争进入新阶段。
1857年,张乐行虽接受太平天国沃王封号,担任北方征讨主将,但在实际作战中仍保持独立自主。次年,他与太平军名将陈玉成、李秀成联手,在三河镇战役中重创湘军,击毙清军悍将李续宾,取得重大胜利。
然而,正当捻军声势浩大之时,186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背叛改变了战局。张乐行驻守尹家沟期间,其部将李勤邦暗中投敌,向清军告密。张乐行及其家眷不幸被俘,被押解至僧格林沁大营。
面对清军的审讯,僧格林沁质问张乐行为何造反,他掷地有声地回答:官逼民反!这简短有力的回答,道出了百姓反抗的根源。在行刑现场,清军先当着他的面凌迟其子。面对爱子的惨状,张乐行怒斥道:死则死尔!效妇人乎?这悲壮的场景,充分展现了这位抗清英雄的铮铮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