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敢相信,自诩民主和自由的美国,竟然也曾有过大肆收缴百姓黄金的年代。
而且这项黄金法案,还出自于美国最伟大的总统——罗斯福。
在1933年4月5日,美国政府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了一项令美国人惊掉下巴的通知:所有美国人都不允许私人拥有黄金,而且还要5月1日之前将黄金交出,以兑换成纸币。
而拒绝上缴者将会面临1万美元的罚款和最高10年监禁处罚。
罗斯福为何要那么做呢?这还得从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时期开始说起……
01胡佛的理想主义,把美国拖入深渊
一战结束后,英、法、德等欧洲老牌帝国欠下了美国不少钱,于是几乎整个欧洲为了还债,都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从而削减了进口额。
而美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因为全球贸易行业萎靡,导致美国大量的商品卖不出去。
1929年,美国一名巨富商人——胡佛参加了总统竞选,他对美国民众承诺,在他上台后保证所有的美国人天天都吃得起烤鸡。
胡佛的这番承诺,宛如救世主降临人间一般,他的支持率迅速飙升,因此顺利成为了新一届的美国总统。
但是这位出身商人世家,又是斯坦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却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
他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推行了一系列激进改革政策。
他一边推行加征全球关税,导致更多的美国商品卖不出国门,一大批的工厂不是停产就是倒闭。
与此同时,他又推行了另外一项保护工人福利的法案,禁止工厂下调工人工资。
这两项忽视经济规律的法案,把美国经济推到了崩溃边缘,到了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崩盘,开启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大萧条时期。
他面对这场即将来临的经济危机,他又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扩张信贷、推动公共建设等,甚至是向股市做空者宣战。
到了1933年的时候,美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全美一共有1.1万家银行倒闭,钢铁产量下降了76%,失业人数高达1300万人。
胡佛的本意是好,增加关税是为了保护本土商品在美国的流通,扩张信贷是为了缓解企业经济压力,但是他却把经济规则想得太过于理想化,最终成为了引发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罪魁祸首。
当年,胡佛的错误,除了忽视经济规则以外,他还忽视了美国经济的一道枷锁——金本位制。
因为美国在这种制度下,每发行1美元纸币必须要有40%的黄金支撑。
美国的黄金储备从1928年的45亿美元骤降至1933年的32亿美元,这就意味着美元的发行量就被死死锁在80亿美元的牢笼里,但是当时美国需要至少200亿美元才能应对这场危机。
这就造成了胡佛不管怎么去改革,始终都是在拆了东墙补西墙。
02轮椅上的罗斯福,挥出黄金重拳
大萧条时代来临后,美元不断地贬值,这使得当时美国各大银行一开门,就迎来一大批急着把美元兑换成黄金的美国人,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了美国黄金的储备量。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正式上任,原本美国人对这个坐在轮椅上的总统并没抱有太大的希望,只要情况不那么糟糕就已经不错了。
罗斯福上任的第二天,就火速对黄金下手:全美银行全部进入歇业状态,关闭了所有的黄金兑换业务。
到了3月9日,他又火速通过《紧急银行法》,授权财政部开始没收民间的黄金。
罗斯福对黄金的收缩政策还没止步,到了4月初,他竟然签署了第6102号行政命令:所有的美国人不允许储存黄金和黄金证券,如有违反者将会被处罚,甚至是判刑。
为什么罗斯福要如此急切地收缴黄金?
真相是大萧条期间,民众恐慌性地到银行挤兑黄金,使银行体系濒临崩溃。同时,由于金本位制的限制,使得美国无法灵活增发美元应对这场经济危机。
因此,黄金法案作为罗斯福新政的重要一环,就是要对金本位制下手,让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而是与美国国家信用挂钩。
罗斯福的黄金政策彻底改变了美元的本质,让美国的国家信用替代了黄金信用,从而也使得美国政府对经济干预变成合法行为。
罗斯福新政开启了美国辉煌时代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把美元变成了吞噬全球经济的一头怪兽。
这一转变,也让美元成为了资本收割的工具,让美国可以通过操控美元加息或降息,把世界变成美国的输血包,从而破坏世界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
参考资料:
1、上海证券报:“罗斯福新政”与战后国际经济核心变革
2、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