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集团迅速瓦解。这位曾经统一北洋各派的大人物一死,整个体系立即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晋绥系和西北系五大派系。这些派系虽然同出一源,却各自为政,再也无法形成统一的力量。
北洋军之所以能在袁世凯时期保持强大,完全依赖于他个人的威望和统御能力。随着袁世凯的离世,再无人能服众,各派军阀纷纷自立门户。其中以直系和皖系实力最为雄厚,他们控制着最富庶的地区和最精锐的部队。
直系军阀的核心成员多来自直隶地区,在政治立场和利益诉求上高度一致。著名代表人物冯国璋,其曾孙就是当代相声表演艺术家冯巩。从流传下来的照片看,祖孙二人的相貌确实惊人地相似。
在政治立场上,直系军阀代表地主阶级利益,并得到英美列强的支持。1917年冯国璋代理大总统时,主张通过和谈解决南北争端,这与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形成鲜明对比,为日后直皖之争埋下伏笔。
冯国璋去世后,吴佩孚、曹锟等新生代将领崛起,直皖矛盾不断升级。为对抗强大的皖系,直系联合张作霖的奉系军阀,最终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大获全胜,共同掌控北京政权。
但军阀间的联盟从来都不牢固。直奉两系很快因利益分配问题反目,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军队展现出强大战斗力,将奉军打得落花流水。曹锟更借此声势,通过贿选当上总统。
好景不长,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由于冯玉祥临阵倒戈,直系遭遇惨败。随着北伐战争的推进,曾经显赫一时的直系军阀最终土崩瓦解。
皖系军阀因其首领段祺瑞是安徽人而得名。袁世凯死后,作为北洋嫡系的皖系迅速掌控中央政府,获得各地督军支持,一时风头无两。
与直系不同,皖系主要依靠日本的支持。他们通过吸收各地军阀,势力范围扩展到安徽、山东、福建等地。1918年徐树铮率军进京逼宫,标志着皖系达到鼎盛时期。
段祺瑞为获取日本更多援助,积极主张对德宣战,并借此扩军备战。他们用日本贷款组建了三个师的参战军,后来这支部队被改编为边防军,向西北地区扩张。
1919年徐树铮被任命为西北筹边使,他采取强硬手段镇压外蒙分裂势力。皖系主张武力统一的政策与直系的和谈主张针锋相对,最终在直皖战争中败北,从此一蹶不振。
奉系军阀因首领张作霖是奉天人而得名。同样得到日本支持的奉系,于1919年完全掌控东北三省。张作霖通过制造宽城子事件,在日本人的帮助下赶走吉林督军孟恩远,实现了对东北的统一。
在直皖战争中,奉系与直系联手击败皖系,但很快又因利益冲突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惨败后的张作霖退回东北,经过两年整军备战,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反败为胜。
1928年,面对北伐军的进攻,张作霖被迫撤退。在返回沈阳途中,遭遇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而身亡。其子张学良继位后宣布易帜,奉系军阀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晋绥系军阀以阎锡山为首,虽非袁世凯嫡系,却是在乱世中存活最久的军阀派系。阎锡山在北伐时期审时度势投靠蒋介石,使其势力得以保存,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才被彻底消灭。
西北系军阀实力最弱,其代表人物冯玉祥以善于倒戈闻名。这些军阀为求生存,常常朝秦暮楚,充分展现了乱世军阀的生存之道。
袁世凯死后这段军阀混战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国家就会陷入无止境的内战。今天我们享有的和平稳定,正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