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与巴基斯坦结盟:撬动中东格局的新杠杆,中国稳坐幕后赢家!
以色列空袭卡塔尔事件引发连锁反应,其中一个关键影响是促成了沙特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同盟。这一结盟堪称中东局势的“战略杠杆”,而中国则成为背后最大的受益者。
一、从雇佣关系到战略同盟:沙巴合作的演变
沙特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始于1967年,最初以雇佣军和培训为主。过去58年里,两国联合军演超过120次,巴基斯坦为沙特培训了8200名军事人员。这种合作早已超越简单的“金钱换安全”模式,演变为深层次的战略互信。例如,沙特王室的部分安保工作长期由巴基斯坦军人负责,足见双方关系的特殊性。
2023年,中国成功斡旋沙特与伊朗和解后,中东国家开始摆脱美国“分而治之”的旧秩序。如今,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明确“对一国的攻击即视为对两国的侵略”,比2019年的《防务合作备忘录》更进一步。此外,沙特已承诺向巴基斯坦投资200亿美元,涵盖能源、矿业、农业等领域,两国还成立了高层协调委员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同盟的达成恰逢巴基斯坦在印巴冲突中展现军事实力,以及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引发地区恐慌。沙特选择此时与巴基斯坦深度绑定,实质上是将国家安全托付给一个拥有核武的盟友,而巴基斯坦则能借此获得资金,进一步强化军备——尤其是从中国采购先进武器,形成良性循环。
二、核威慑平衡:巴基斯坦改变中东安全格局
巴基斯坦是全球唯一拥有核武器的穆斯林国家,其“沙欣-1A”导弹(900公里射程,可携带核弹头)已具备成熟威慑能力。沙巴同盟意味着沙特间接获得核保护伞,打破了以色列长期垄断中东核威慑的局面。
尽管协议未明确提及核武器共享,但巴基斯坦官员表示合作涵盖“所有军事手段”,这种模糊性既规避国际条约限制,又达到战略威慑效果。更关键的是,这一模式可能被复制——卡塔尔已向巴基斯坦支付5000万美元“保护费”,未来阿联酋、科威特等国也可能效仿。若伊斯兰国家形成联合防务体系,中东地缘格局将彻底改变。
三、中国的关键角色:基建与军工双支撑
沙特选择巴基斯坦,背后离不开中国的影子。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是沙巴同盟的隐形背书,而中巴经济走廊(已投资620亿美元)则成为连接中东与中国的战略通道。沙特通过巴基斯坦,间接接入中国的能源、基建和军工网络。
对中东国家来说,美国的“安全保障”已因以色列空袭卡塔尔而信誉扫地,而巴基斯坦背后有中国的工业与军事支持,显然更可靠。中国无需直接介入,仅通过巴基斯坦的辐射效应,就能重塑地区力量平衡。
四、连锁反应:印度焦虑,美国困境
沙巴同盟让以色列和印度最为紧张。以色列已开始针对中国在以项目,而印度则担忧巴基斯坦获得沙特资金后军力进一步提升。2025年印巴冲突中,巴方展现的战斗力已让印度不安,如今再加上沙特的支持,南亚战略平衡可能被打破。
对美国而言,这是战略挫折。过去十年,沙特购买美制武器超2800亿美元,但以色列的肆意行动让美国“保护承诺”沦为笑话。如今,中东国家转向巴基斯坦(间接依赖中国),意味着美国影响力进一步削弱。
五、中东去美国化:新时代的开端
沙巴同盟可能只是开始。已有伊斯兰国家呼吁建立57国联合防务体系,标志着中东进入“后石油美元”的安全重构阶段。中国通过经济与战略合作,正悄然改变地区规则——不是靠航母,而是靠基建、军工与外交智慧。
未来,更多阿拉伯国家可能寻求类似合作。这根杠杆撬动的不仅是当下局势,更是中东的未来格局。至于以色列和美国,他们的霸权主义终将迎来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