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国突然宣布对7种关键稀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其中包括钆、铽、镝等高价值稀土元素。这些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在现代军事和科技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消息一出,美国方面反应尤为激烈,原因很简单:美军现役87%的武器装备都依赖中国稀土供应。
以美军现役主力战机为例,每架F-35隐形战斗机需要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而正在研发的第六代F-47战机需求更为惊人,仅重稀土元素就需要8-12公斤,是前者的两倍之多。更令美方焦虑的是,即便美国本土唯一的芒廷帕斯稀土矿仍在开采,但开采出的矿石仍需运往中国进行精炼加工。因为其国内提炼技术远达不到中国99.99%的纯度标准,这直接卡住了美国军工的命门。
面对这一局面,美国政界反应激烈。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尔甚至放出狠话:如果中国不恢复稀土供应,就应该禁止中国飞机在美国降落!他提出了一系列报复性措施,包括审查波音对华出口、限制中国航空公司的在美投资,甚至呼吁盟友联合实施禁飞令。但现实情况是,目前中美间每周仅有48个航班,较疫情前已缩减过半。美国航空公司早已叫苦不迭,警告称再限制就要面临破产危机。
深入分析美军装备体系会发现,从F-22猛禽战机到核潜艇,共有153种主战装备的关键部件依赖中国稀土。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生产的导弹为例,其使用的永磁体90%需要从中国直接采购。美方自产的同类型产品因纯度不足,存在严重的炸膛风险。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显示,若稀土断供持续90天,78%的军工企业将被迫停产,F-47战机的研发进度将直接延迟50%。更严峻的是,美国战略储备的稀土仅能维持半年需求,且多为低纯度的工业级产品。
为摆脱困境,美国曾尝试多管齐下。特朗普政府时期推出的深海采矿计划意图开发太平洋海底金属结核资源,但专家评估该技术至少需要十年才能成熟,且成本高昂得不切实际。加拿大企业曾尝试为美国提供稀土精炼服务,但其分离纯度尚不及中国标准的一半,最终被美军拒之门外。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试图拉拢日韩组建稀土联盟时,这两个盟友却转身将稀土原料卖给中国换取外汇。
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储量上(占全球37%),更在于独步全球的加工技术。已故徐光宪院士发明的串级萃取法,能够将17种稀土元素提纯至99.9999%的极致纯度,这项技术至今无人能及。以F-35战机为例,其所需的417公斤材料中,70%的钕铁硼磁铁必须从中国进口。在中国实施管制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虽紧急启动替代方案,但缺乏中国的高纯度材料,新型战机研发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国际社会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当寻求澳大利亚、加拿大协助时,对方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只能提供矿石,精炼还得靠中国。欧洲国家则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公开声援美国的同时,私下仍在使用中国稀土制造风力发电设备。处境最尴尬的当属日本,其稀土库存仅能维持三个月,导致汽车工厂停产、电子产品涨价,民众纷纷指责政府的外交失策。这场稀土博弈正在重塑全球高科技产业的格局,其深远影响可能远超各方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