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唐「温庭筠被称温八叉」:为啥有这外号?
迪丽瓦拉
2025-10-08 21:06:45
0

一、考场里的 “另类选手”:别人挠头他 “叉手”,写诗快到让人懵

晚唐大中年间的一次科举考场上,气氛紧张得能听见笔尖划过纸页的 “沙沙” 声 —— 要知道,唐代科举考 “律诗”,得写八韵,每韵两句,总共十六句,不仅要讲究平仄对仗,还得扣住题目,一般考生能在规定时间写完就不错了,可偏偏有个中年男人坐着不动。

这人就是温庭筠,只见他左手手指轻轻交叉,右手握着笔却没落下,监考官员正纳闷他是不是不会写,刚想过去提醒,就见温庭筠手腕一抬,“唰唰唰” 开始写,没一会儿就停笔了。等收卷时官员翻看他的卷子,好家伙,八韵诗居然写完了!更离谱的是,后来有人问他当时在干嘛,他说 “叉手构思,八叉手而成八韵”—— 意思是把手交叉八次,思路就通了,诗也成了。

这事儿在当时的考生圈里传疯了,“温八叉” 的外号就这么叫开了。可你别以为这只是个传说,五代时期孙光宪写的《北梦琐言》里就明确记了这事儿:“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后来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也跟着提了一嘴,可见这外号不是瞎编的,是真有史料撑着。

二、“八叉” 到底是啥?能靠 “叉手” 写诗,温庭筠的才华有多离谱?

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八叉手” 到底是个啥动作?不是咱们现在说的 “叉腰”,也不是把手指绞在一起玩。查了些唐代的文献和壁画才知道,“叉手” 是当时文人常用的一种手势 —— 双手手指交叉,放在胸前或腹部,有点像现在人思考时托下巴的动作,只不过唐代文人觉得这样更文雅,也能帮着集中注意力。

温庭筠厉害就厉害在,别人叉手半天可能就想出来一句,他叉八次手,就能把八韵诗的框架、字句全想明白,提笔就能写,还不跑题、不犯格律错。这可不是 “运气好”,得有真本事撑着。

首先,他肚子里的 “墨水” 多到吓人。温庭筠出身官宦世家,虽然家道中落,但从小就跟着饱学的长辈读书,《新唐书》里说他 “少敏悟,工辞章”,意思是小时候就聪明,写文章特别厉害。他不仅背得多,还能灵活用,比如写风景能随手拈来典故,却不显得堆砌;写情感能把细腻的情绪藏在对仗里,读着还不别扭。

其次,他对唐代律诗的格律摸得比谁都透。要知道,写律诗就像玩 “文字拼图”,平仄、押韵、对仗都有规矩,错一个地方就可能被考官打回来。可温庭筠早就把这些规矩变成了 “条件反射”,不用刻意想 “这句该用平声还是仄声”,叉手的功夫里就把这些都理顺了。就像现在的钢琴大师,不用看琴键也能弹出准确的音,温庭筠对格律的熟悉程度,差不多就到这境界了。

更有意思的是,他不光自己写得快,还爱帮别人 “救场”。有次科举考试,旁边的考生写不出来,偷偷拽他的衣角求助,温庭筠居然当着监考的面,低头帮人写了好几句,还没被发现。后来这事传开,有人说他 “恃才放旷”,也有人说他 “古道热肠”,但不管怎么说,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他写律诗的速度有多快 —— 帮人写都跟玩似的。

不过这里得说句公道话,“温八叉” 的外号虽然是夸他有才,但也藏着点无奈。温庭筠虽然写诗快、文笔好,可一辈子没考上科举,为啥?不是因为他水平不够,而是因为他太 “放飞自我” 了 —— 考试时帮人代笔、平时爱写些艳情诗,还得罪了当时的权贵,所以每次考完都被刷下来。《唐才子传》里就说他 “士行尘杂,不修边幅”,意思是行事不太规矩,不注意形象,这在重视品行的唐代科举里,自然不受待见。

三、放到现在,“温八叉” 的 “快速创作” 能给我们啥启发?

可能有人会说,温庭筠这是 “天赋型选手”,咱们普通人学不来。但其实仔细想想,“八叉手而成八韵”,不光靠天赋,更靠背后的积累。

你想啊,要是温庭筠没读过那么多书,没练过那么多诗,就算叉一百次手,也想不出一句好诗。就像现在的文案大神,能快速写出好文案,不是因为他们 “灵感爆棚”,而是因为他们平时看了大量的案例、读了很多书,把技巧和素材都装在脑子里了,关键时刻才能 “召之即来”。

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温庭筠的 “快”,不是 “潦草应付” 的快,而是 “又快又好”。他写的诗,比如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直到现在还是课本里的经典;他的词更是开创了花间词派,影响了后来的李煜、柳永这些大词人。这就像现在做工作,有些人追求 “高效”,却把事情做得马马虎虎,而真正的 “高效”,应该是像温庭筠这样,又快又能保证质量。

另外,“温八叉” 的外号也提醒我们:有时候 “特长” 用不对地方,反而会耽误自己。温庭筠明明有考科举的本事,却因为爱帮人代笔、不遵守考场规矩,导致自己屡试不第,一辈子只能当小官、到处漂泊。放到现在,这不就是 “有能力但没规矩” 吗?再厉害的才华,也得有相应的自律和分寸,才能真正发挥价值。

四、聊聊你的 “‘八叉手’时刻”?

其实咱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类似 “温八叉” 的经历 —— 比如考试时别人还在纠结,你却快速想出了答案;或者工作时,别人还在梳理思路,你已经把方案写好了。这种 “快速搞定” 的时刻,背后其实都是平时的积累和练习。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 “高光时刻”?是在学习、工作里,还是生活中的小事上?评论区跟大家聊聊呗,说不定你的 “快速技能”,也能让别人眼前一亮~要是还想知道温庭筠更多趣事,比如他怎么写词、怎么跟李商隐成为朋友,也可以留言告诉我,咱们下次接着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诸... 诸葛亮病逝后,刘禅为何下令禁止百官奔丧?背后暗藏刘备去世时的惨痛教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一篇《...
原创 袁... 三国群雄录:袁绍麾下的将领们 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袁绍无疑是实力最雄厚的诸侯之一。这位出身四世三...
刘备曾劝诫张飞三件事,但是张飞... 刘备能在蜀地建立帝业,离不开关羽、张飞等兄弟的鼎力相助。刘备不仅以仁德闻名天下,更有一双识人用人的慧...
原创 不... 北京国安外援古加畅谈中超体验:球迷热情超预期,未来或继续留华发展 近日,北京国安队的葡萄牙中场核心古...
多尔衮死后为何遭清算?他有两件... 顺治帝与多尔衮的恩怨始末 1650年农历十二月初九,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在喀喇城病逝。这位曾经权倾朝野...
原创 他...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七月,道光帝发布了一道措辞严厉的谕旨,他指责伊犁领队大臣奕经“昏聩谬妄”,...
原创 唐... 唐玄宗时期的舞马祝寿奇观:一场被诗歌破解的千年谜题 在盛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创造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
原创 卧... 三国时期流传着一句脍炙人口的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但有趣的是,当时徐庶向刘备推荐的是卧龙诸葛亮...
曹操爱人妻,那曹丕登基后,怎么... 中国历史上的后宫秘闻:曹操父子的情感纠葛与政治智慧 在中国古代,后宫一直是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
原创 曾... 【中国小将曾凡博的NBA追梦之路:用实力打破偏见】 10月24日,布鲁克林篮网队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
原创 在... 关羽的巅峰与陨落:为何刘备未能及时救援? 在三国历史上,水淹七军堪称关羽军事生涯的巅峰时刻。然而...
原创 玄... 【历史迷思:玄武门之变背后的权力博弈】 小时候读史书,总觉得唐太宗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那个在玄武...
原创 周... 历史传奇:帝王将相的神奇出生与褒姒的离奇身世 自古以来,那些改变历史的大人物登场时,往往伴随着各种...
原创 汉... 中华文明五千年:揭秘秦二世继位的历史谜团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悠久的历史长卷上写...
原创 如... 假如蓝玉、胡惟庸和李善长联手造反,明朝会变天吗? 在明朝初年的权力舞台上,蓝玉、胡惟庸和李善长都是...
原创 珍... 【历史故事】珍妃井背后的晚清秘辛 在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那个动荡的夏天,八国联军的炮火逼近...
原创 六... 康熙六下江南的幕后故事:一位皇帝与臣子的特殊情谊 在清朝历史上,康熙皇帝六次南巡的故事广为流传。从1...
古代厉害的六位武将:吕布第四,... 中国历史上六大传奇武将的巅峰之战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惊叹的勇猛战将。让我们走近其...
黄巢虽然残暴,但他却为我国拔掉... 黄巢,这位以“残暴”出名的农民起义领袖,终其一生都徘徊在“草寇”和“英雄”的争议边缘。 他在乱世中登...
董卓麾下人才济济,谋有贾诩武有... 三国乱世枭雄录:董卓集团的兴衰与人才图谱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率先掌控朝政的当属西凉军阀董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