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与多尔衮的恩怨始末
1650年农历十二月初九,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在喀喇城病逝。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皇叔离世后,年仅14岁的顺治帝福临终于得以亲政。然而,仅仅三个月后,顺治帝便下旨追责多尔衮的罪状,不仅撤销了他的追封和宗庙祭祀资格,还剥夺了他生前的一切恩赦待遇。
多尔衮作为清朝入主中原的关键人物,其功绩不可磨灭。若没有他的运筹帷幄,清军或许难以顺利入关,统一天下。正因如此,就连后来的乾隆帝在为他平反时,也明确肯定了他的历史贡献。然而,顺治帝却对这位功臣毫不留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年轻的皇帝真的如此心胸狭隘?
事实上,顺治帝对多尔衮的怨恨并非毫无缘由,其中有两件事让他始终无法释怀。
第一件:冤杀肃亲王豪格
顺治帝登基时,朝局动荡,幼主的安危主要依赖三股势力:两黄旗大臣的忠诚、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的支持,以及兄长豪格的威望。其中,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在朝中拥有极高的影响力。然而,多尔衮因早年争夺皇位失败,一直对豪格心怀芥蒂,伺机打压。
1644年四月,清军准备入关攻打明朝前夕,多尔衮借机诬陷豪格,不仅剥夺了他的爵位,还抄没了他的部分家产,将他贬为庶人。尽管如此,豪格仍随军出征,并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同年十月,顺治帝迁都北京,重新举行登基大典,大赦天下。迫于形势,多尔衮不得不恢复豪格的肃亲王爵位。
然而,表面的和解掩盖不了多尔衮的敌意。1646年,豪格率军征讨张献忠,大获全胜,一举平定四川。然而,如此显赫的战功并未改变多尔衮对他的态度。回京后不久,豪格便被罗织罪名下狱,罪名仅仅是“包庇下属冒功”。尽管诸王贝勒提议处死豪格,但最终他被免死幽禁,家产尽数被夺。
豪格含冤而死,年仅四十岁。更令人震惊的是,豪格死后,他的嫡福晋竟被多尔衮强行纳为侧室。兄长惨死,嫂子受辱,这一切让顺治帝深感愤怒与屈辱。
第二件:逼迫顺治帝登门请安
1650年七月初十,顺治帝在宫中突然被固山贝子锡翰、内大臣冷僧机等人强行带出皇宫,前往摄政王府“问候”多尔衮。原来,多尔衮的原配福晋刚刚去世,他故意安排这场戏,要求皇帝亲自登门慰问。
这一举动无疑是对皇权的极大藐视。即便多尔衮身为“皇父摄政王”,也终究是臣子,无权强迫皇帝行“家人礼”。顺治帝回宫后,既愤怒又恐惧。更让他不安的是,多尔衮此时已收养弟弟多铎之子多尔博为嗣,并广纳妻妾。若他日后生下亲生儿子,难保不会废帝自立。
结语
尽管多尔衮执政期间对顺治帝多有轻慢,但豪格之死和逼宫请安这两件事,彻底激怒了年轻的皇帝。正因如此,多尔衮死后,顺治帝才会毫不留情地清算他的罪行,以泄心头之恨。若非这些深仇大恨,或许历史对多尔衮的评价,也不会如此严苛。